文/王新喜
“在交易中你可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看起來急于達成交易。”特朗普1987年在《交易的藝術》一書中這樣寫道,現如今,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陷入了自己當年所認為的糟糕局勢中。
一連幾天,美政府接連釋放中美關稅戰“降溫”的信號,急于要達成交易。特朗普當地時間周二承認中國145%的關稅過高,會大幅降低。
不過,特朗普認慫后又變卦,所謂大幅降低依然是數字游戲。美媒《華爾街日報》報道,一名白宮高級官員稱,美國對華關稅可能將降至約50%至65%這一稅率區間。特朗普政府還在考慮采取一種所謂“分級征稅”的方案,即對美國認為不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商品征收35%的關稅,而對涉及所謂“美國戰略利益”的商品則征收至少100%的關稅。
特朗普突然急著認慫,CNN《債券市場異常表現,嚇壞了特朗普》說的很清楚:特朗普直言“債券市場非常棘手”,華爾街資本在用砸盤美債的方式,來表達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不滿。
拋售美債的不單是華爾街資本,日本在短短兩周內總計拋售了200億美元,是2005年以來最大的兩周拋售之一。此外還有很多大資金在大規模拋售,才讓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短時間內有如此大的漲幅。
而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下中美貿易有實質性脫鉤的風險。這已經超出了特朗普團隊的預期與可以把控的范圍。貝森特告訴投資者,目標是實現貿易再平衡,而不是實現中美之間的徹底決裂或脫鉤。
說直白點,就是美國今年對我們累計加征145%關稅,已經導致中美貿易實質性脫鉤,這個后果是美國當前無法承擔的。
美國大量供應鏈、美國民眾大量日常消費仍然維系在進口我方產品基礎上,這也是特朗普會見了美國主要大型連鎖零售商高層負責人,包括沃爾瑪、家得寶、塔吉特以及勞氏公司才知道的真相——
沃爾瑪、塔吉特一半以上的進口商品來自中國,受關稅影響,后者的股價今年以來已下跌超過30%。美國現在沒有能力在全世界范圍內,尋找到可以替代我們的可能性。美國民眾已經從沃爾瑪的貨架上感受到物價上升帶來的灼痛。
而經濟現實也倒逼美國不得不這么做。美國中小企業因為關稅導致成本上升,破產率在近一個月已經飆升了23%,家庭年均支出增加5000美元,這意味著很多低產家庭生活的底線直接被擊穿。通脹壓力又被推高了2%。如果特朗普繼續維持145%關稅,美國經濟首先就得崩。
但從50-65%這個關稅額度來看,美方依然在自作聰明,特朗普還在玩“交易的藝術”。因為如果收取145%,沒人賣東西了,特朗普一分錢關稅也收不到,還導致美國國內商品嚴重匱乏。如果他們征收50-65%的關稅,由于中國商品價格較低,很多商品能繼續賣到美國,這樣他們也能真正收取關稅。
而設定50-65%這個“讓步”,要求中國全面取消他們的關稅或者只收極低的關稅,這樣他們就能繼續正常地往中國賣東西了。
因此,這個關稅又是玩了一把小聰明——回到4月3日中國對美全面反制的開始了。如果中國答應,中國出口商與美國進口商之間一定還要對關稅的分擔問題進行討論,出口商方面正常情況下會承擔20-30%甚至更高的關稅來保證貿易的正常進行。
而從分級征稅方案來看,就是把從我國進口的商品分成兩類:一類是普通日用品,比如衣服、家具等,關稅從原來的145%砍到35%左右;另一類是高科技產品,像電動汽車、鋰電池、半導體這些戰略物資,關稅反而要漲到100%以上。
這種做法就是“該松的松,該卡的卡”。既給美國老百姓買便宜產品的機會,又死死摁住我國的高科技產業。服裝、日用品、家具等傳統行業的廠家能喘口氣,訂單可能慢慢回來,工廠不用急著往東南亞搬,美國能壓一壓國內的物價。
現在美國超市里中國制造的商品價格漲了快一半,老百姓抱怨連天, 但壞處是中國高科技行業要被往死里掐。像寧德時代的電池、比亞迪的電動車,本來在美國市場就難,現在加上100%的關稅,基本等于被踢出局。
總的來看,特朗普內心并不想妥協多少,整體還是踐行了其《交易的藝術》:做生意的四個階段:一是提出驚人的目標,二是大肆宣傳造勢,三是決策反復搖擺,四是獲得直觀的結果。
特朗普現在走在第三階段,但第四階段遲遲沒有進展。
這種交易的藝術,本質還是妄圖以數字游戲,極限施壓,讓中國接受不合理水平的關稅。咱們原本只需要用10元的市場價格就可以買下來這個商品。結果對方開個天價245塊,咱們不理他,然后對方要降到65塊,咱就能接受了么?顯然不可能。
特朗普的善變全球都領教過了。 他們說的話第二天又不作數,天天像在搞股票預期管理,很難值得再信任。
而且這種表態背后,還是在給中方挖坑。特朗普說如果中方不跟美國達成協議,就按美方說的辦,美方才是定規矩的一方。也就是說如果不達成關稅,美國對華145%的關稅不會降低,這又還是所謂“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的翻版。
從這句話就徹底暴露了,特朗普政府還是停留在耍嘴皮子忽悠階段,看似態度放緩,目的是忽悠中國坐上談判桌,并告訴中國只要簽了字,關稅就能大幅削減。
但現在中國根本不急,急的是美方。
美國進口中國除了日用消費品外還有大量的制造業用零部件,中國供應鏈全要素成本最低,美國制造業庫存儲備一般是三個月,若三個月內無法和中國達成協議,美國制造業要不支付145%的進口稅要不停產,而中國無非是出口下降一些還有國內刺激政策以及其他非美市場對沖,對經濟負面影響比美國小的多。
現在日本、歐盟、東盟等國家市場都沒動靜是因為現在有中方頂在最前面,其他國家不會輕易對美讓步。
而且6月底美國要還的6.5億美元國債還沒有著落,他們必須要與世界各國尤其希望與中國在此之前談好,好讓大家都給美國“貢獻一些”。
而所謂分級征稅就透露出戰略意圖,就是給中美貿易戴上手銬腳鐐,一方面是給美國老百姓買物美價廉中國貨的機會,又死死摁住我國的高科技產業,對于特朗普及其內閣成員的一系列表態,我們還是要“聽其言、觀其行”。簡單來說,若特朗普政府真的認為對等關稅損害了美國經濟,那么就應該在政策上作出相應的調整,而不僅僅只是動動嘴皮子。對此我們不要抱有幻想。
特朗普一直放風中美很快達成協議,一個目的是放出這種消息,來忽悠其他國家妥協,但中方早已看穿這種把戲,外交部放話,中美雙方并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更談不上達成協議,這一表態是穩住其他國家,不要急著妥協,天塌下來,有中方頂著,中方早已做更多的準備與布局,與東盟與歐盟、日本都處于同一陣線,美國人自己都做好了中美貿易戰打兩三年的準備,中方也早已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中國沒有美國的高端芯片,我們已經在沉住氣自己研發,可是美國老百姓沒有中國的生活必需品,日子會非常難熬,再打一兩年,恐怕離特朗普狼狽下臺的日子也不遠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