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4月25日,一場以“非遺器物與影像展”為核心的“2025-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在云南財經大學舉行。來自財大師生、非遺傳承人、攝影師以及媒體代表等20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系列文化活動的啟動儀式,為校園注入了一股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
此次活動內容精彩紛呈、形式豐富多樣,涵蓋了非遺器物與影像展、非遺研討分享會、非遺采風體驗等多個板塊。其中,在鐘正山美術館舉辦的非遺器物與影像展尤為引人注目,展覽精心挑選了云南省范圍內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傳承人的150件精美作品、150件生動展現非遺魅力的影像作品。這些展品從不同角度展示了云南非遺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讓觀眾仿佛置身于一個非遺的藝術殿堂,近距離領略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動是學校、社會組織、企業、非遺傳承人等多方攜手合作的成果,是一次極具意義的探索與實踐。
1.學校作為知識傳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為非遺傳承注入了青春活力。同學們踴躍參與,他們在活動中積極與非遺傳承人交流互動,認真學習非遺知識和技藝,充分展現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追求,也讓非遺在年輕一代心中找到了新的生長土壤,得以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2.社會組織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資源整合和平臺搭建的優勢,積極促進非遺與社會各界的交流合作,為非遺傳承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讓更多人了解到非遺的價值和意義。
3.企業的加入則為非遺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資金支持,推動非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在市場浪潮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和方向。
4.非遺傳承人作為非遺的活態載體,始終堅守初心,將一生所學的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后人,他們是這場非遺傳承接力賽中的核心力量。在活動中,他們現場展示精湛技藝,講述傳承故事,讓師生們深刻感受到非遺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價值。
此次活動由云南財經大學傳媒與設計藝術學院、云南財經大學學生處、中國民俗攝影協會云南影像交流中心、OPPO云南、云南省收藏家協會、建水紫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管委會、鐘正山美術館和非遺傳承人(工坊)等多家單位共同舉辦,活動將從4月25日持續至5月13日 。
在這段時間里,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都有機會走進鐘正山美術館,參與到這場非遺文化盛宴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相信通過此次活動,非遺文化將在云南財經大學這片校園中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也將進一步推動云南省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圖片拍攝:黃志民 陶學義 胡博翔
編輯:尹達天
執行編輯:李瑜玲 黃志民 張宏坤
審核:吳敏昆
終審:主編 尹紹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