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君
" Type="normal"@@-->
人生百年,放在上個世紀初,聽起來似乎遙不可及。
如今,隨著科技、醫(yī)療水平的持續(xù)發(fā)展,卻正在成為現(xiàn)實。
真正的長壽,不僅意味著維持長久的生命,還意味著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能保持身體和心理的健康。
最近我讀到倫敦商學院管理學教授,琳達·格拉頓的《百歲人生》,也有了一些系統(tǒng)性的思考。
借著讀書日這個機會,分享給大家。
百歲人生,財政挑戰(zhàn)
實用,比升級更重要
以前,人們的平均壽命是70-80歲。
現(xiàn)在,人們的壽命達到100歲,如果在60歲退休,仍有40年左右的空窗期。
如此算來,想要在那個時段的生活質(zhì)量有所保證,就必須提前規(guī)劃好自己的財務(wù)狀況。
有人可能會說,不是還有政府的養(yǎng)老金嗎?
可是如今,我們的人口逐漸老齡化,年輕人越來越不愿意生孩子。
再過一段時間,能夠提供養(yǎng)老保障的勞動力會越來越少,公共財政支付的養(yǎng)老金,可能會越來越拖垮財政。
就我們自身而言,改變財務(wù)狀況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改變原有的消費習慣。
日本紀錄片《老年破產(chǎn)》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是誰讓這個世界變得無節(jié)制消費?
這些人又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我曾經(jīng)看過一部紀錄片,叫做《無節(jié)制消費的元兇》,解答了上述的疑問。
使這個世界變得無節(jié)制消費的元兇,并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廣告員、或者市場推廣員。
而是制造商縮減了產(chǎn)品周期,并且為我們的大腦,植入了“升級”的概念。
從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
比如燈泡的燈絲壽命,從4500h改到2000h;
手機電池壽命較短,故意用膠水粘貼阻止維修。
此外,在產(chǎn)品制作方面,故意制造出流行和過時的差異,讓升級成為人們追求的潮流。
金融顧問大衛(wèi)·巴赫曾說:
“如果戒掉一些壞習慣,省下生活中沒必要的開銷,你就是富翁。”
永遠記住,實用,比升級更重要。
百歲人生,職業(yè)挑戰(zhàn)
打造自己的“能力矩陣”
百歲人生帶來的另一顯著影響是:
過去的接受教育—職場工作—退休,三階段人生模式已不再適用。
即便你是名牌大學畢業(yè),有學歷傍身,未必意味著你會一直擁有職場上的優(yōu)勢。
20多年前,計算機大行其道;
10多年前,智能手機涌現(xiàn),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顛覆種種場景。
隨后,無數(shù)的技術(shù)迭代,在這片土壤上生根發(fā)芽:
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外賣、滴滴司機、移動充電寶……
如今,AI又開始沖擊市場,許多重復勞動的工作崗位被大量代替。
人們被迫從三段式人生,轉(zhuǎn)到多段式人生。
學習不只局限于在生命的早期完成,終身學習已成為必然趨勢。
因為只要你多讀一本書,就多一件護你的鎧甲;
你多學一門本事,就少一句求人的話。
還記得那個因收費站取消而大哭的女士嗎?
“我36歲了,除了收費我什么都不會!”
她崩潰的不只是突然失業(yè)這么簡單。
而是自己在舒適區(qū)里停止成長,短時間無法應(yīng)對未來。
社會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不會跟任何人事先打好招呼。
百歲人生,婚姻挑戰(zhàn)
感情是血肉,責任是骨架
因為生命的延長,更多的事情發(fā)生,婚姻中出現(xiàn)的變數(shù)也會增多。
同時,離婚的成本也會增加。
這意味著兩人關(guān)系破裂時,財務(wù)資產(chǎn)、無形資產(chǎn)都要面臨重組,生活計劃要做出重大修改。
如何維持一段穩(wěn)定的婚姻,變得更加重要。
僅憑借一紙婚約,不可能將感情定格。
對婚姻失望,其根本原因在于:婚姻里除了感情,還有必須承擔的責任。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震云,在感情生活中,是一家人的頂梁柱。
妻子郭建梅曾在司法研究所工作,后來萌生辭職做公益律師的念頭。
她的想法讓全家人百思不得其解,丈夫劉震云卻堅定地支持她。
在不懈努力下,她成為中國首位專職公益律師。
最初的幾年,郭建梅每天都處理諸多棘手的案件,還要與各種負面情緒做抗爭。
久而久之,她感到無力招架,甚至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
劉震云心急如焚,帶著妻子四處求醫(yī),還親自翻閱大量有關(guān)抑郁癥的資料,尋找良方。
即使平時忙于寫作,他也堅持抽時間帶著妻子出去運動,陪妻子散心。
半年后,郭建梅在丈夫的照料下,病情終于有了好轉(zhuǎn)。
直到2005年,郭建梅榮獲了諾貝爾和平獎集體提名。
在榮譽和掌聲中,她卻感恩道:
“這個家,多虧有我丈夫撐著。”
在多階段人生的背景下,其中一方難免會經(jīng)歷痛苦的過渡期。
這便要求另一方要挑起重擔,反過來亦是如此。
百歲不是生命的倒計時,而是人類潛力的刻度尺。
當醫(yī)學突破不斷刷新生命上限,我們真正要對抗的并非年輪增長,而是陳舊的人生腳本。
或許該把人生從“求學-工作-退休”的三段論中解放,讓60歲重返校園、75歲轉(zhuǎn)換賽道成為常態(tài)。
站在時間的新起點,愿你我都能成為新紀元的探索者。
年齡不再是捆住可能性的繩索,而是丈量生命厚度的標尺。
畢竟,當人生成為百年長河,重要的不是抵達終點,而是讓每段流域都倒映著屬于自己的星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