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件事情發生在抗美援朝1951年4月到6月的第五次戰役期間。
1
當然,彭老總與金日成的矛盾早有就了。
1951年1月第三次戰役結束、第四次戰役開始前就有了第一次沖突。
1951年1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第三次戰役取得勝利后,美軍和南朝鮮李承晚偽政權被趕出了漢城。當中朝軍隊前鋒到達三七線時,彭德懷突然下令停止追擊,結束第三次戰役。
彭大將軍之所以停止追擊,自然是站在戰略高度作出的決定。但這一決定讓蘇聯和朝鮮方面同時炸了鍋。
1951年1月21日,蘇聯駐朝大使兼人民軍總顧問拉佐瓦耶夫趕到了中朝聯軍司令部,氣勢洶洶地指著彭德懷說:“你彭德懷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我一定要告你,讓斯大林來教訓你!”
彭德懷態度強硬地回擊:“誰教訓都沒有用!我彭德懷要對幾十萬志愿軍負責!”
二人不歡而散。
在彭德懷與拉佐瓦耶夫爭論的第三天,金日成也來到中朝聯軍司令部。他的態度同樣不友善。
金日成一進門,就劈頭蓋臉地問:“好戲才開場,雙方剛接觸不幾天,怎么就鳴金收兵了呢?再說,這么大的事,應該和我商量一下啊!”
對朝鮮同志,彭德懷的態度還是比較禮貌的,他心情沉重地說:“志愿軍入朝作戰已整整70天。現在統計,志愿軍已傷亡5萬余人,因病和凍死餓死的約5萬,總計10萬人,這個代價是巨大的。”
金日成默默地聽著,沒有說話,因為這是事實。
彭德懷又說:“還有,因制空權沒有解決,運輸困難,前方沒有糧食供應,棉衣不足,20萬指戰員向前推進追擊途中,有一半人的鞋子丟了,燒飯的鍋也丟了,戰士們在如此寒冷的冰天雪地里赤著腳、餓著肚子,叫他們怎么再追擊?”
金日成仍舊不說話。
“再說,”彭德懷看了一眼金日成,繼續陳述他的理由,“據偵察,敵人退到洛東江,是想利用洛東江的天然屏障,在兩岸加筑工事,誘我南進,加以殲滅。”
這時,鄧華在一旁插話說:“停止追擊是按照第三次戰役計劃實施的,你們的代表參加了討論,計劃也送到你的手中。所以,按照計劃辦,是沒有必要再向你報告的。”
金日成聽后說:“我對志愿軍休整并不反對,只希望你們要縮短休整時間,可以邊休整邊追擊,比如,可以先出動3個軍追擊,其余幾個軍休整一個月再南進不行嗎?”
彭德懷回答說:“不行,敵人是誘我南進,想將我軍逐個圍殲,如果繼續追擊,我軍一定會吃虧的。”
金日成又說:“南下如果不能殲滅敵人,解放城鎮鄉村,擴大領土也是好事啊!”
雙方僵持了將近3個小時。彭德懷看仍舊說服不了金日成,迫不得已將毛主席1月9日的復電遞到金日成的手上。
金日成低頭看電報,只見毛主席在電文中說:“如朝方同志認為不必休整補充就可前進,則亦同意人民軍前進擊敵,并可由朝鮮政府自己直接指揮。志愿軍則擔任仁川、漢城及三八線以北之守備。”
金日成看了電報,顯得很尷尬。顯然,主席的意思很明白,要追擊你們朝方自己追擊,志愿軍打掩護。
但金日成很清楚,憑朝鮮人民軍的實力壓根就不可能完成追擊。
2
但金日成很是不甘心,于是,第二天下午,他又和外交部長樸憲永再次趕到聯軍司令部。他對彭總說,“現在我們還沒有打痛美軍,唯一的辦法就是趕快出動3個軍,消滅了他的主力,打痛了他,他就會撤出朝鮮。”
“不行!”彭德懷堅決地搖搖頭說,“我們不能主觀行事,美軍不會按我們的意愿辦事。希望速勝而又不做具體準備,結果只會導致失敗。打仗不是賭博,不能靠僥幸。接連打了三仗,如果不補充不休整,怎么再能打勝仗呢?”
金日成固執己見,“打仗是不能賭博,可也不能怯戰啊。”
“什么叫怯戰?”聽了這話,彭總十分生氣,忍無可忍之時,他猛地拍案而起,大聲吼道:“照你們的意見辦,志愿軍非吃敗仗不可,我彭德懷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如果你們認為我不稱職,可以另請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