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英雄造時勢,時勢亦造英雄。
戰火紛飛的年代中,浪花淘盡英雄,無數能人志士出現在歷史中,又隨著歲月的波濤離去。
2019年10月1日,這一年是建國的第70周年,這場閱兵典禮注定不平凡!無數中國人守在電視機前,等待著典禮的開始。
隨著國歌聲悠揚,穿著各色軍裝的軍人們出現在觀眾的眼前,他們有些頭發花白,有些年輕力壯。
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導彈部隊方陣。
“那不是老吳嗎?村里種地的老吳怎么跑到電視機上去了!”一個河北省廣宗縣槐窩村的村民大聲驚呼。
這一聲驚叫,引得眾人紛紛側目看向電視機。
“真的是老吳!炊事員也可以上閱兵典禮嗎?”眾人不解。
這個看似平凡的村里老農、曾經的炊事員,是怎樣來到閱兵典禮的?
鄉村生活
隨著電視機里傳來主持人的聲音,村民們漸漸明白,原來看似平凡的老吳,其實不平凡。
他原來是一名標圖員,曾經為祖國立下赫赫戰功。
可是他看上去如此普通,沒有人知道他曾經的具體工作是什么。
這個“老吳”平常就像普通村民一樣,大清早起來扛著鋤頭往田里去耕地,中午太陽火辣辣地掛在天上,他的身體被曬得黃油油的,也從來不停歇。
這么多年來更是沒看到他四處炫耀,也沒聽說國家給過他什么特殊待遇。
已經十分蒼老的他,雖然臉上還帶著軍人的堅毅,但是頭發已經完全花白,笑起來更是滿臉的褶子,活脫脫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
“這老吳怎么這么低調,咱都不知道他的身份!”一個村民將目光從電視機移開,對著眾人說。
“這誰能知道啊!我一直以為他就是個炊事員,沒想到居然上了閱兵典禮,而且還是個立下戰功的英雄!”老吳的好友扇著蒲扇,慢悠悠地說。
聽到這句話,大家都沉默了,老吳表現得實在太過普通,他將秘密保守得如此好。
如果早一點知道他是為國家立下過戰功的英雄,那么當初在他困難時,大家就應該再多幫助一點……
回憶起老吳剛來村莊時,還是一個帥氣樸實的小伙子。
因為當年他是第一個被空軍選走的人,是村里飛出去的鳳凰,所以當老吳回到家后,所有鄉親們都圍著他,向他打聽在部隊的工作。
“我就是一炊事員,在部隊做些燒火做飯的事!”老吳哈哈大笑。
“吳洪甫,你也太小氣,就和鄉親們說說又怎樣?”一個大嬸嚷道。
“真沒騙你們,空軍炊事員和其他兵種的炊事員都是一樣的,沒啥好說的。”老吳打著哈哈,就這樣拿著行李回到家中。
大家看到吳洪甫這種態度,也就認為他在部隊中是一個普通的炊事員。
在未來的日子里,也沒看到中央給他分配工作和給他任何的優待,大家也就漸漸相信了吳洪甫的說辭。
回到村里的吳洪甫,其實受到很多村民們的關注。
他剛剛回村不久,就有人給他當紅娘,幫他介紹了一個鄰村的姑娘,叫做劉會文。
沒承想吳洪甫剛一見到劉會文,就喜歡上這個踏實樸素的小姑娘,兩人熱熱鬧鬧成了婚。
但是二人的婚后生活卻過得十分艱苦。
因為吳洪甫從軍多年,在部隊中無非是干些雜事。
田地里的莊稼應該怎樣養護?種子什么時候播種?
這些事情他差不多忘得一干二凈。
而且在部隊當中,他需要隨軍作戰,長途跋涉。
其實這么多年來也吃了不少苦,受過不少傷,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日子,吳洪甫的身體顯然承受不住。
這兩點原因使得吳洪甫的莊稼總是沒有別人長得好,每年秋收時吳洪甫的竹筐里,小麥從來沒有冒起尖尖。
鄰居的大娘總是會送一些窩窩頭和饅頭來,但是杯水車薪,吳洪甫家一直過得十分清貧。
每年到梅雨季節時,他家的墻面上總是會爬上黑色的霉點,空氣中泛著一股難聞的霉臭味。
有時候就連床上都會長滿霉菌。
每到這個時候,吳洪甫的妻子總是咳嗽。
可是家里很窮,吳洪甫只能去山上采一點草藥,或者請村里的大夫草草看一下便了事。
生活環境的糟糕,再加上繁重的勞動,讓吳洪甫妻子的身體日漸消瘦,沒有多少年便得了股骨頭壞死。
他的兒子也因為一次意外,不幸成了殘疾。
接二連三的噩耗折磨著吳洪甫,因為缺少幾個勞動力,家里的情況一日不如一日,很快就連吳洪甫的母親也癱瘓在床上。
望著曾經健康的家人,吳洪甫的內心充滿了煎熬。
可惜命運似乎就愛和老實人開玩笑,麻繩偏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那一年的河北省雨量充足,但是漸漸地便成為一場洪水。
吳洪甫所在的槐窩村也沒有幸免于難,一場兇猛的洪水之后,吳洪甫原本就搖搖欲墜的房屋徹底坍塌,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無可奈何之下,吳洪甫背著自己的母親,扶著自己的妻子,帶著自己殘疾的兒子,搖搖晃晃、跌跌撞撞,找到親戚。
好在這個親戚也是熱心人,他看到吳洪甫帶著老幼來到自己家中,非但沒有擺臉色,反而嘆了一口氣說:“老吳,你也是當過兵的人,我敬重你!就在我家住下吧。”
可沒承想,這一住,就是整整三年之久……
想起吳洪甫曾經的命運,聽到從電視機里傳來的禮炮聲,看到在電視機里吳洪甫堅毅的臉龐,鄉親們流下了眼淚。
英雄回到故鄉,卻忍受著如此悲痛的命運。
這一場閱兵典禮每個人都靜靜地看著,沒有人出聲,大家都在想些什么……
英雄回歸
閱兵典禮結束不久,吳洪甫又回到村里。
鄉親們紛紛來到吳洪甫的家中,有人打趣吳洪甫,笑著說:“老吳,這件事你做得可不對,你怎么騙咱們說你是炊事班的呢?”
吳洪甫哈哈大笑,擺手說:“這在當年可是秘密,我不能亂說,要為國家保守秘密啊!”
聽到這里又有人轉頭去問吳洪甫的妻子:“劉大姐,你怎么也一點風聲不透露?要是你早一點說出來,村里也給你們優待啊,何必過這樣的苦日子。”
劉大姐低下頭,藏住自己的表情,平靜地說:“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他是一個英雄。只是我不說,因為我明白他想要保守這個秘密。”
原來這對老夫妻早就心有靈犀,即使生活過得再怎樣貧苦,他們也要為國家守住這個秘密。
直到這時,鄉親們才發現原來吳洪甫的家中已經擺滿了獎狀。
那上面琳瑯滿目,全部記載著國家對他的榮譽和稱贊。
只是為什么以前來到吳洪甫家中時,從來沒有發現這些獎狀呢?可能是以前他們過于低調,讓大家都默認他們只是平凡人而已。
如今這些榮譽出現在眾人面前時,才讓人為之驚嘆!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如果放在古代,像吳洪甫這樣立功而不自居其功,有為卻不夸耀其為的人,已經能夠算得上是圣人。
1963年11月,吳洪甫便被中央軍委國防部授予個人一等功,這是為了獎勵他的戰績突出。
2011年7月,廣宗縣文明辦將吳洪甫評為廣宗好人,這是因為吳洪甫雖然家境困難,卻經常對他人施以援手。
2018年11月10日,吳洪甫又被授予最美退役軍人證書,他的品德值得眾人學習。
桌子上所擺的獎狀,似乎并不能完全概括老吳的戰績和他的貢獻。
一直站在門口的幾個小孩忽然拉拉扯扯起來,他們快步向前。
“吳爺爺,那你和我們說說你當初參軍的故事吧!”小孩們來到老吳的面前,扯著稚嫩的喉嚨喊道。
現在的老吳已經從一個平凡的老農民變成村民們心中的大英雄、大明星,大家都想仔細聽聽老吳曾經歷過的故事。
“好啊……那已經是非常非常久遠的事了。”老吳回憶起來。
回憶往事
老吳出生于1941年,當時正是中國蒙難的時代。
身處于抗日戰爭時期的老吳,真真切切地看到如果一個國家深陷貧弱之中,將會受到怎樣恐怖的遭遇。
一顆從軍夢,從小便種在吳洪甫的心中。
1959年,剛滿18歲的吳洪甫就像他所夢想的那般,順利進入我國空軍軍營。
那個時候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內經濟情況不容樂觀。
空軍更是我國軍事領域的薄弱地帶,經常有一些不懷好意的國家派出飛機,肆意侵占我國領空。
那些外國飛機實在可惡,他們不僅肆無忌憚地覬覦我國的機密,而且還依靠飛機測量我國的地形地貌。
而當時最讓我國頭疼的,莫過于美國制造的“U-2高空偵察機”。
這架飛機就連雷達也無法鎖定,它飛入我國高空中,就如同進入無人之境那般,實在令人可惡。
而剛剛進入空軍陣營的吳洪甫,他將要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空中幽靈。
吳洪甫所做的工作叫做標圖員,雖然這份工作既不上前線,也不用開飛機,但他所進行的導彈軌跡預測和彈道制圖的工作也十分重要。
標圖員就是人力發射炮,是導彈上的一雙眼睛。
如果想要擊落美制的“U-2偵察機”,就必定少不了標圖員。
就是由于有標圖員在幕后經過短暫的計算時間,測量和計算目標的航行軌跡,給導彈以精確的攻擊位置,才會讓剛剛建立的新中國保持天空的一方太平。
1962年9月9日7時30分,一架“U-2”劃破長空,突兀的身影出現在中國江西南昌。
美制“U-2”又一次沒有經過中國同意,擅自來到中國的領空。他們就是認定中國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與之抗衡,才敢如此肆無忌憚,囂張跋扈!
中國軍人看到這一幕,立馬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吳洪甫自然也在隊伍之中,看到盤旋在天空中的美制飛機,吳洪甫心里暗下決心:“這些人也太囂張,一定要把它打下來!”
在經過多次警告之后,“U-2”仍然沒有撤出江西南昌上空的意愿。
8時25分,這架飛機甚至囂張地進入我國二營火力范圍。
地上的戰士們睜著如同老鷹一般的眼睛,死死地看著天空上的那架囂張的飛機。
他們在等待著一聲命令,只要攻擊命令一下,他們將要馬上將這架飛機驅逐出國境!
“攻擊!”被戰士們所期盼的口令終于下達。
所有人在極短的時間內立馬展開工作,“28,21,8!”吳洪甫的聲音響起!飛機的位置被預測出來!
隨著吳洪甫聲音出現的,是三只拖著長尾的導彈,它們飛速沖向“U-2”,堅硬的導彈頭勢必要將那架可惡的飛機射下來,狠狠地砸在地面上!
三條火蛇直沖云霄,“轟”的一聲。
天空中綻放出一朵絢爛的煙花。
“射中了!射中了!”大家驚喜地呼喊著。
坐在一旁的吳洪甫卻沒有跟著大家一起歡呼,他的手心和后背上浸滿了冷汗。
沒承想短短18秒內,他真的精確地算出飛機的位置!有一種劫后余生的驚嚇感。
就是這一場精彩的反擊戰,讓中國軍人在外國徹底出名,但隨之而來的也是敵人逐漸提高的裝備等級。
“U-2”飛機再一次出現在中國領空時,已經安裝上預警裝置。
只要飛機感應到它被雷達鎖定,就會發出警報,自動逃離。
這使得我國的地面火力往往捕捉不到飛機,白白浪費好幾枚導彈。
根據這一新出現的情況,空軍營將原先的戰斗方案更改。
原先留給戰士們的計算時間為18秒,現在為了對付飛機上新安裝的預警裝置,我們將18秒壓縮成僅僅8秒。
聽到這一消息,吳洪甫和他的戰友非但沒有抱怨,反而緊鑼密鼓地開始進一步學習。
他們要盡快將飛機飛行高度,航線距離之類的數據牢記于心。
將這些數據牢記于心,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出盡量精確的結果。
如果“U-2”再一次出現,我方便可以“看、算、報”同時進行。
敵人升級裝備,那我們就提高能力!
1963年11月1日,“U-2”又一次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中,他又來到江西省的上空,就像是故意挑釁那般!
指揮所立馬開始測算,吳洪甫小隊也緊跟其后。
“飛機沒有到達攻擊范圍,暫時不要行動!”指揮所發出命令。
“不對!飛機已經達到攻擊范圍,請求立即行動!”吳洪甫的聲音響起。
吳洪甫所測量的數據居然與指揮所測量出的數據截然不同。
來不及多想,吳洪甫立馬將自己的標圖作出匯報:“三發導彈必定會中一發!”
沒有人懷疑吳洪甫,三枚導彈應聲而發!
“新戰法第一次用,一定不要給大家丟臉!爭光啊,爭光!”吳洪甫盯著戰況屏幕,小聲地說著。
1秒、5秒、10秒……
吳洪甫的眼睛一直盯著代表飛機的閃光點,終于!一枚導彈成功擊落飛機,屏幕上的閃光點停止閃動。
營長高興地大叫起來,拍著吳洪甫的肩膀說:“好啊!你可真是吳大膽!你真是導彈上的眼睛!”
經此一役,外國的飛機再也不敢輕易闖入中國的領空,一架架“U-2”地落下,徹底讓外國人嚇破了膽。
當年也有外國記者問我國外交部長陳毅,他們好奇如此落后的中國是怎樣抵御先進的“U-2偵察機”?
陳毅風趣地回答道:“我們是用竹竿捅下來的。”
殊不知,這支中國竹竿是由中國軍人組成。
他們用鐵一般的戰斗力、用永不言棄的決心,將龐大的數據庫刻入腦海中,他們算出的數據成為導彈的眼睛,他們發出的指令成為地上的雷達。
被戰士們擊落的不只是飛機,更是國外囂張的氣焰。
“給他們好看,中國的領空不容侵犯!”
吳洪甫的聲音,至今仍回蕩在神州大地之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