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赤子情系鄉土基層干部劉山千里赴會為家鄉代言》
4月26日,在重慶兩江宴會中心,一位來自祁連山北麓的鄉鎮干部用質樸的鄉音叩響了鄉村振興的時代強音。甘肅省民樂縣基層干部劉山跨越千里,帶著祁連山饋贈的高原麥香與絲路古道的文化印記,在首屆營養與健康高峰論壇的聚光燈下,為西北鄉村振興奏響動人樂章。
大屏幕上扁都口的油菜花海卷起金色波浪,馬蹄寺的千年石窟在晨光中蘇醒,非遺傳承人的指尖翻飛出七彩絲線。這份精心準備的PPT里,既有"祁連山腹地小江南"的生態密碼,更凝結著一位基層干部踏遍青山綠水的足跡。"我們要讓每一樣產品都帶著甘肅民樂的身份證,讓每趟溯源之旅都成為文化發現之旅。"劉山操著略帶西北口音的普通話,向百余家來自全國9個省份的代表描繪著農文旅融合的振興圖景。與會者注意到,他的西服肘部微微發亮,——這正是新時代鄉鎮干部最動人的勛章。
作為尤米生活"西北溯源計劃"的首批踐行者,劉山提出"三產融合方程式":以民樂非遺傳承企業為支點,撬動私域經濟應合健康營養賽道,農業保障農戶收益;以生態溯源體系為紐帶,串聯扁都口生態旅游與馬蹄寺文化體驗;以非遺工坊為孵化器,培育"祁連山禮"特色農文旅綜合品牌。論壇期間,他帶著企業代表穿梭于各個展位,如數家珍地講解高原小麥的營養價值,演示著現煮的面條,這種"沉浸式推介"讓全場所有人認可,紛紛表示,今年夏天,一定去到他的家鄉。
這位基層干部不僅帶著祁連山的饋贈而來,更帶來了一套完整的鄉村振興方法論:從建立農產品溯源鏈,到設計全季旅游動線;從組織留守婦女成立非遺合作社,到推動建立西北首個河西走廊農文旅深度溯源旅游長廊基地。正如他在論壇所說:"鄉村振興不是敲鑼打鼓的走過場,而是要用腳丈量土地,用心孵化希望。"
當會場的掌聲為這個西北漢子響起時,大屏幕正定格在祁連雪山映照下的萬畝油菜花。"歡迎大家來民樂,我在那邊等你們"這個瞬間,人們看見的不只是一位基層干部的執著,更觸摸到了中國鄉村振興最真實有力的脈搏。正如與會專家所言:"當千萬個劉山在田間地頭扎根生長,健康中國與美麗中國的交響曲必將響徹神州。"
記者手記:在論壇茶歇間隙,記者注意到劉山悄悄將沒喝完的礦泉水裝進背包。問及緣由,他靦腆一笑:"我們民樂正在推行'光盤行動進會務'。"這種刻進骨子里的質樸,或許正是新時代基層干部最珍貴的品格。從祁連山到長江畔,無數這樣的身影正在用汗水澆灌希望,讓"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振興畫卷徐徐舒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