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畫《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在延安楊家?guī)X召開文藝座談會,出席的作家、藝術家及文藝工作者共80余人,加上中央各部門負責人共計100多人;座談會于5月2日、16日和23日舉行三次全體大會,毛澤東分別在5月2日和5月23日兩次全體大會上講話。
毛主席在開幕式上的講話回答了中國革命文藝運動中長期爭論的一系列根本性的問題,立場問題、態(tài)度問題、工作對象問題、工作問題和學習問題,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和黨的文藝路線,指出了會議應該解決的問題。
在這次講話中,為了讓廣大文藝工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打成一片,主席以自己為例、講述了對工農兵群眾的心態(tài)轉變過程,并且指出:“最干凈的還是工人農民,盡管他們手是黑的,腳上有牛屎,還是比資產(chǎn)階級和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都干凈。”
在5月23日會議上的講話,毛主席主要闡述了五個問題,即:我們的文藝是為什么人的;如何去服務,即文藝的普及與提高;黨的文藝工作與黨的整個工作關系問題,黨的文藝工作和非黨的文藝工作關系問題;文藝批評問題;文藝界的整風問題。
1942年5月28日,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給廣大文藝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催生了中國文藝界的很多優(yōu)秀作品。如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賀敬之和丁毅的《白毛女》、阮章競的《漳河水》、孫犁的《荷花淀》等。
從那時開始,主席的這個講話,對于艾青、田間及“七月詩派”(圍繞當時胡風主編的《七月》等雜志而聚集的一批詩人與作家)的詩歌,茅盾、巴金、老舍、沙汀、艾蕪、路翎的小說,以及曹禺、夏衍、陳白塵、宋之的、吳祖光的戲劇創(chuàng)作,也都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思考者認為:如果說主席的這篇講話,過去曾經(jīng)成就過很多名家,那么、在將來還會成就很多名家。
毛主席與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文藝工作者合影
事實上,思考者的這個想法也并非聲單和寡,在主席講話發(fā)表七十年之后的2012年,作家出版社就曾經(jīng)策劃過《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百位文學藝術家手抄珍藏紀念冊》的活動,并得到了文藝界諸多名家的熱情相應。
受邀參與手抄的百位文藝人士有:
白刃、畢淑敏、卞毓方、陳忠實、陳祖芬、池莉、丹增、鄧友梅、二月河、范小青、馮驥才、馮德英、馮苓植、關仁山、顧驤、葛文、郭漢城、韓少功、賀敬之、海巖、何申、黃亞洲、黃濟人、何建明、胡可、賈平凹、蔣子龍、吉狄馬加、梁曉聲、李存葆、李希凡、李佩甫、李國文、梁衡、劉恒、劉大為、劉醒龍、劉慶邦、 劉玉民、劉蘭芳、黎辛、柳建偉、陸文虎、陸天明、馬識途、莫言、瑪拉沁夫、孟偉哉、麥家、秦文君、秦怡、蘇童、蘇叔陽、束沛德、唐浩明、鐵凝、譚談、田華、王昆、王蒙、王樹增、王巨才、王曉棠、汪國新、王火、王朝柱、王立平、徐光耀、徐沛東、熊召政、徐貴祥、徐懷中、謝鐵驪、嚴良堃、閻肅、嚴陣、楊紅櫻、葉延濱、葉辛、葉文玲、葉兆言、楊益言、于藍、于洋、張平、翟泰豐、周巍峙、朱奇、周克玉、趙玫、周大新、張海迪、朱向前、趙本夫、周梅森、周國平、張笑天、張潔、鄭伯農。
作家出版社的社長何建明在介紹這次活動時說,雖然七十年過去了,但“只要生活在中國社會主義的土地上,多數(shù)作家和藝術家都在享受著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營養(yǎng)”。
值延安文藝座談會上召開83周年之際,我們來重溫一下這篇不朽的講話吧。
同志們!
今天邀集大家來開座談會,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換意見,研究文藝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關系,求得革命文藝的正確發(fā)展,求得革命文藝對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協(xié)助,借以打倒我們民族的敵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務。
在我們?yōu)橹袊嗣窠夥诺亩窢幹校懈鞣N的戰(zhàn)線,就中也可以說有文武兩個戰(zhàn)線,這就是文化戰(zhàn)線和軍事戰(zhàn)線。我們要戰(zhàn)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槍的軍隊。但是僅僅有這種軍隊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zhàn)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
毛主席與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文藝工作者合影
“五四”以來,這支文化軍隊就在中國形成,幫助了中國革命,使中國的封建文化和適應帝國主義侵略的買辦文化的地盤逐漸縮小,其力量逐漸削弱。到了現(xiàn)在,中國反動派只能提出所謂“以數(shù)量對質量”的辦法來和新文化對抗,就是說,反動派有的是錢,雖然拿不出好東西,但是可以拚命出得多。
“五四”以來的文化戰(zhàn)線上,文學和藝術是一個重要的有成績的部門。革命文學藝術運動,在十年內戰(zhàn)時期有了大的發(fā)展。這個運動和當時的革命戰(zhàn)爭,在總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實際工作上卻沒有互相結合起來,這是因為當時的反動派把這兩支兄弟軍隊從中隔斷了的緣故。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革命的文藝工作者來到延安和各個抗日根據(jù)地的多起來了,這是很好的事。但是到了根據(jù)地,并不是說就已經(jīng)和根據(jù)地的人民群眾完全結合了。我們要把革命工作向前推進,就要使這兩者完全結合起來。
我們今天開會,就是要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斗爭。
為了這個目的,有些什么問題應該解決的呢?我以為有這樣一些問題,即文藝工作者的立場問題,態(tài)度問題,工作對象問題,工作問題和學習問題。
立場問題。
我們是站在無產(chǎn)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對共產(chǎn)黨員來說,也就是要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文藝工作者中是否還有認識不正確或者認識不明確的呢?我看是有的。許多同志常常失掉了自己的正確立場。
態(tài)度問題。
隨著立場,就發(fā)生我們對于各種具體事物所采取的具體態(tài)度。比如說,歌頌呢,還是暴露呢?這就是態(tài)度問題。究竟哪種態(tài)度是我們需要的?我說兩種都需要,問題在對什么人。有三種人,一種是敵人,一種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同盟者,一種是自己人,這第三種人就是人民群眾及其先鋒隊。
毛主席與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文藝工作者合影
對于這三種人需要有三種態(tài)度。對于敵人,對于日本帝國主義和一切人民的敵人,革命文藝工作者的任務是在暴露他們的殘暴和欺騙,并指出他們必然要失敗的趨勢,鼓勵抗日軍民同心同德,堅決地打倒他們。
對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各種不同的同盟者,我們的態(tài)度應該是有聯(lián)合,有批評,有各種不同的聯(lián)合,有各種不同的批評。他們的抗戰(zhàn),我們是贊成的;如果有成績,我們也是贊揚的。但是如果抗戰(zhàn)不積極,我們就應該批評。如果有人要反共反人民,要一天一天走上反動的道路,那我們就要堅決反對。
至于對人民群眾,對人民的勞動和斗爭,對人民的軍隊,人民的政黨,我們當然應該贊揚。人民也有缺點的。無產(chǎn)階級中還有許多人保留著小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農民和城市小資產(chǎn)階級都有落后的思想,這些就是他們在斗爭中的負擔。
我們應該長期地耐心地教育他們,幫助他們擺脫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點錯誤作斗爭,使他們能夠大踏步地前進。他們在斗爭中已經(jīng)改造或正在改造自己,我們的文藝應該描寫他們的這個改造過程。
只要不是堅持錯誤的人,我們就不應該只看到片面就去錯誤地譏笑他們,甚至敵視他們。我們所寫的東西,應該是使他們團結,使他們進步,使他們同心同德,向前奮斗,去掉落后的東西,發(fā)揚革命的東西,而決不是相反。
工作對象問題,就是文藝作品給誰看的問題。
在陜甘寧邊區(qū),在華北華中各抗日根據(jù)地,這個問題和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不同,和在抗戰(zhàn)以前的上海更不同。在上海時期,革命文藝作品的接受者是以一部分學生、職員、店員為主。在抗戰(zhàn)以后的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范圍曾有過一些擴大,但基本上也還是以這些人為主,因為那里的政府把工農兵和革命文藝互相隔絕了。
在我們的根據(jù)地就完全不同。文藝作品在根據(jù)地的接受者,是工農兵以及革命的干部。根據(jù)地也有學生,但這些學生和舊式學生也不相同,他們不是過去的干部,就是未來的干部。各種干部,部隊的戰(zhàn)士,工廠的工人,農村的農民,他們識了字,就要看書、看報,不識字的,也要看戲、看畫、唱歌、聽音樂,他們就是我們文藝作品的接受者。
毛主席給延安高級干部作整風報告
即拿干部說,你們不要以為這部分人數(shù)目少,這比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出一本書的讀者多得多。在那里,一本書一版平常只有兩千冊,三版也才六千冊;但是根據(jù)地的干部,單是在延安能看書的就有一萬多。而且這些干部許多都是久經(jīng)鍛煉的革命家,他們是從全國各地來的,他們也要到各地去工作,所以對于這些人做教育工作,是有重大意義的。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應該向他們好好做工作。
既然文藝工作的對象是工農兵及其干部,就發(fā)生一個了解他們熟悉他們的問題。而為要了解他們,熟悉他們,為要在黨政機關,在農村,在工廠,在八路軍新四軍里面,了解各種人,熟悉各種人,了解各種事情,熟悉各種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我們的文藝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藝工作,但是這個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卻是第一位的工作。我們的文藝工作者對于這些,以前是一種什么情形呢?我說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無用武之地。
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藝工作者同自己描寫對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簡直生疏得很。我們的文藝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農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們的干部。
什么是不懂?語言不懂,就是說,對于人民群眾的豐富的生動的語言,缺乏充分的知識。許多文藝工作者由于自己脫離群眾、生活空虛,當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語言,因此他們的作品不但顯得語言無味,而且里面常常夾著一些生造出來的和人民的語言相對立的不三不四的詞句。
許多同志愛說“大眾化”,但是什么叫做大眾化呢?就是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如果連群眾的語言都有許多不懂,還講什么文藝創(chuàng)造呢?英雄無用武之地,就是說,你的一套大道理,群眾不賞識。在群眾面前把你的資格擺得越老,越像個“英雄”,越要出賣這一套,群眾就越不買你的賬。
你要群眾了解你,你要和群眾打成一片,就得下決心,經(jīng)過長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練。在這里,我可以說一說我自己感情變化的經(jīng)驗。我是個學生出身的人,在學校養(yǎng)成了一種學生習慣,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學生面前做一點勞動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覺得不像樣子。
毛主席在延安作報告
那時,我覺得世界上干凈的人只有知識分子,工人農民總是比較臟的。知識分子的衣服,別人的我可以穿,以為是干凈的;工人農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為是臟的。
革命了,同工人農民和革命軍的戰(zhàn)士在一起了,我逐漸熟悉他們,他們也逐漸熟悉了我。這時,只是在這時,我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chǎn)階級學校所教給我的那種資產(chǎn)階級的和小資產(chǎn)階級的感情。這時,拿未曾改造的知識分子和工人農民比較,就覺得知識分子不干凈了,最干凈的還是工人農民,盡管他們手是黑的,腳上有牛屎,還是比資產(chǎn)階級和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都干凈。
這就叫做感情起了變化,由一個階級變到另一個階級。我們知識分子出身的文藝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為群眾所歡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來一個變化,來一番改造。沒有這個變化,沒有這個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
最后一個問題是學習,我的意思是說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學習社會。一個自命為馬克思主義的革命作家,尤其是黨員作家,必須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知識。但是現(xiàn)在有些同志,卻缺少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比如說,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存在決定意識,就是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客觀現(xiàn)實決定我們的思想感情。但是我們有些同志卻把這個問題弄顛倒了,說什么一切應該從“愛”出發(fā)。就說愛吧,在階級社會里,也只有階級的愛,但是這些同志卻要追求什么超階級的愛,抽象的愛,以及抽象的自由、抽象的真理、抽象的人性等等。
這是表明這些同志是受了資產(chǎn)階級的很深的影響。應該很徹底地清算這種影響,很虛心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文藝工作者應該學習文藝創(chuàng)作,這是對的,但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切革命者都應該學習的科學,文藝工作者不能是例外。
文藝工作者要學習社會,這就是說,要研究社會上的各個階級,研究它們的相互關系和各自狀況,研究它們的面貌和它們的心理。只有把這些弄清楚了,我們的文藝才能有豐富的內容和正確的方向。
今天我就只提出這幾個問題,當作引子,希望大家在這些問題及其他有關的問題上發(fā)表意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