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觀眾來說,伊莎貝爾·于佩爾可能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法國演員之一。
這個4月,于佩爾將時間交給了中國。由她主演的話劇《櫻桃園》先后在上海、北京演出;參與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班與中國導演畢贛對談;自4月中旬至6月底舉辦的2025年法國電影展映,于佩爾擔任宣傳大使出席大大小小的映后談。影迷可以在許多場合捕捉到她的身影——于佩爾今年72歲,身形與情態卻依舊如年輕時一般靈動。
在不少導演、演員和影評人心中,于佩爾是當今影壇演技最好的女演員。她憑借《維奧萊特·諾齊埃爾》和《鋼琴教師》兩度奪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憑借《女人韻事》和《冷酷祭典》兩度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憑借《她》獲得金球獎劇情片最佳女演員。她還曾擔任過戛納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作為“中法文化之春”活動的一部分,2025年法國電影展映為中國觀眾帶來十部類型多元、風格各異的影片,其中三部影片《波爾多囚犯》《日本的西多妮》《我的罪行》由于佩爾擔任主演或參演。此次影展在上海的放映將持續至5月10日。
自1972年開啟表演生涯,50多年來于佩爾一直活躍在世界影壇,迄今出演過超120部作品,幾乎每年都有新作問世,高產的同時又能自由游走于各種復雜角色之間。4月27日,在上海庫布里克書店舉辦的一場圍繞于佩爾塑造的經典女性形象展開的對談中,學者、譯者和影評人交換她們的看法,解析這位法國國寶級演員的銀幕魅力。
將不同角色演繹得盡可能尋常
從《維奧萊特·諾齊埃爾》中弒父的少女到《冷酷祭典》中煽動謀殺雇主的女傭,從《包法利夫人》中迷失于愛欲的艾瑪到《鋼琴教師》中因性壓抑而自毀的艾麗卡,再到《她》中與施暴者展開心理博弈的游戲公司老板,于佩爾熱衷挑戰復雜而極端,表象平靜、底色瘋狂的人物。
于佩爾曾在采訪中談道,她喜歡扮演不尋常的角色,并將她們演繹得盡可能尋常,“因為悲劇與反常往往隱藏在常態中”。她對角色的演繹常常令受害者與掌控者的位置發生轉變。
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小說《包法利夫人》有過許多影視化版本,1991年由夏布洛爾執導、于佩爾主演的電影版,給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華東師范大學法語文學教授袁筱一留下了深刻印象。
袁筱一認為,小說主人公艾瑪是一個執著、絕不認命的人,她的行動昭示著一種堅定和果敢,她是逆著現代社會人類生存狀態而行的人,于佩爾非常契合艾瑪的精神氣質,“于佩爾是一個適合演行動派的人,她能夠在行動中呈現人的心理狀態”。
和其他演員不同的是,于佩爾沒有將艾瑪演繹成一個固定形象的受害者,正如艾瑪是這出悲劇的主導者,“她不是一個被動的受害者,而是‘主動’的受害者”。在袁筱一看來,于佩爾的眼神極具“殺傷力”,這與書中描寫的艾瑪有著坦誠而深邃、富于魅力的眼神相互契合,于佩爾的聲音不是少女的聲音,而是有些低沉的接近中年的聲音,“當你聽到她的聲音,就會跟著她走”。
于佩爾曾在采訪中談道,自己在塑造角色時,更接近一個作家而非演員。電影對她來說,與其說是目的,不如說是手段,“不是電影利用我,而是我利用了它”。因此,當角色烙上了于佩爾的印記之后,這部作品就可能會從導演作品變成于佩爾的作品。這種屬于演員的作者性在電影《她》中得到了極大彰顯。
2016年,荷蘭導演保羅·范霍文與于佩爾合作了懸疑驚悚片《她》。影片中,于佩爾飾演一家游戲公司老板米歇爾,她被強暴之后沒有選擇報警,而是與罪犯周旋完成復仇。于佩爾為影片注入了強大的能量,逆轉了主人公作為受害者的身份,成為局面的掌控者。范霍文說,他從沒見過哪個演員能為影片增添這么多劇本中沒有的味道。
成熟與天真的兩面性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演藝生涯中,于佩爾與夏布洛爾、戈達爾、邁克爾·哈內克、洪尚秀等國際名導合作,這些導演對于佩爾的評價耐人尋味。
法國導演夏布洛爾和于佩爾合作多次,他說:“于佩爾是一個連缺點都會令我喜愛的女人,只有‘狡猾’才配得上她的圓滑之美,她將完美主義運用在殘酷的黑色幽默上。”
與于佩爾合作過《鋼琴教師》《快樂結局》等4部電影的奧地利導演哈內克認為,于佩爾既可以極致地表現身心受折磨的困境,同時保持著堅硬的知識分子氣質,“能把兩者結合得這么好的人,我沒見過第二個”。
法國《解放報》評價于佩爾具有“巴爾蒂斯油畫中年輕女孩的精美情色,她是性感得漫不經心的洛麗塔,說的甜,想的臟。”
在影評人、專欄作者李婧看來,在于佩爾電影生涯的不同階段,都能看到成熟與天真兩種狀態。1978年,25歲的于佩爾憑借《維奧萊特·諾齊埃爾》獲得戛納影后,影片中,她可以是在父母面前不動聲色的女兒、在學校里接受良好教育的中產家庭的孩子,但當她涂抹上口紅走在夜晚的街道上,又會讓人感覺非常危險。導演夏布洛爾犀利地捕捉到了這種特質。
于佩爾的早年作品中,能夠看到早熟與慧黠的內心與天真無邪的臉形成的巨大反差。她曾談道,一張面孔之上可以投射出共同的本質,“這樣所有人都能從中找到影子”。
“她的臉白得近乎蒼白,滴下眼淚的時候楚楚動人,含淚的狀態非常之美。她面部的線條和輪廓清晰,當鏡頭對準她的臉就是一幅畫,我們可以像欣賞油畫那樣欣賞她的臉。”李婧說:“當她進入故事和角色之中,調動自己的五官,重新組合它們,可以說,她用臉作畫,反射出各種情緒。”
在各個年齡階段,銀幕內外的于佩爾不斷拓展她的領地,始終保持著開放心態,與各國電影人密切合作,將風格蔓延到廣闊邊界。今年1月,于佩爾與中國香港導演劉韻文合作的《花明渡》入圍圣丹斯電影節。日前在中國出席活動時,她也多次表達了想與中國導演合作的愿望。
在生活之中,于佩爾以摩登、優雅的形象出現在公共場合,人們對她的喜愛也包括了對她穿衣風格和精神氣質的欣賞。觀看于佩爾出演的電影,不會對她的年齡有強烈感受,在話劇舞臺上,她的狀態也不像是一個步入暮年的女性,“她的狀態還是那么自在、輕盈,甚至是越來越輕松、愜意”,李婧說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