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文章無任何不良引導,觀點僅供參考。
說實話,我們每個人人生中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諸如失業、失戀、創業失敗等等,在面對這一系列問題時,我們大部分人的大腦很多時候,就像是一臺無休止的「念頭放映機」,反復播放的都是焦慮與自責的「內心戲」。
在這個過程中,會各種敏感、思維反芻、精神內耗,然后自身的能量不斷流失,卻始終找不到一個好的出口。
進而導致失眠、情緒失控、進退失據。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那么這篇文章,你一定要好好看看,看到最后。
這其實只表明了一點:你缺少了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鈍感力」。
有句話說得好,屏蔽力+鈍感力=人生無敵。
但其實,潛意識加鈍感力,才是真正的人生無敵。因為屏蔽力的本質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而且鈍感力的關鍵,也在于潛意識。
本文就從3大層面,帶大家來深入揭示潛意識與鈍感力的秘密。
1、潛意識對鈍感力的塑造
鈍感力是什么?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一書中說,“鈍感,并非反應遲鈍,也絕不是愚笨,而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可以讓我們屏蔽干擾,聚焦精力、穩定情緒?!?/strong>
這種能力從何而來呢?
核心就在于潛意識,可以說,潛意識對鈍感力有強大的塑造作用。
我們都知道,潛意識儲存了我們長期形成的習慣、信念和防御機制。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一個人從小被教育“忽略那些別人對你的負面評價”、“面對困難或挫折時,要勇敢和堅強”、“男孩子有淚不輕彈”。
這種教育模式就會逐漸內化為「潛意識的自動化反應」,長大后就能在面對負面評價、困難或挫折時,自然而然表現出更強的「鈍感力」。
不僅如此,哪怕你沒有從小被這么教育,也沒關系。
哪怕就是此時此刻,你不斷給自己積極的自我暗示,比如“我很棒”、“我做什么都能順風順水”、“我一點也不害怕遇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戰”。
久而久之,這些「積極的心理暗示」,深入到你的潛意識,你的潛意識再內化為一種積極的自動化反應,你的鈍感力也會得到一個很大的提升。
更何況,潛意識本身就具有一種強大的功能,就是能通過壓抑痛苦記憶和負面情緒來避免心理創傷,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可以主動過濾傷害性信息,來形成「心理保護層」,這是潛意識對我們人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
這種心理防御機制,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外顯的鈍感力」,讓我們在傷害性信息面前,能夠更皮實,更有「心理韌性」。
潛意識還有一種「內隱學習」的能力,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反復練習開車,形成一種無需意識參與就可以執行特定的動作或技能的“肌肉記憶”,這種“肌肉記憶”就是潛意識層面內隱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
也就是,一旦我們學會了,這種技能就隱藏了,不再占用我們的意識內存,哪怕我們很久沒有開車,但只要一摸方向盤,就知道怎么開車。
同理,當我們反復經歷挫折、面對困難,也會在潛意識層面形成一種能夠更好地適應挫折和解決困難的“肌肉記憶”,這種“肌肉記憶”說穿了,就是鈍感力。
可以說,想要打造你的鈍感力,如何用好你的潛意識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