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老街閑逛,在巷口撞見個穿唐裝的老爺子支著攤位。紅綢子掛著幅書法,上頭墨跡暈染得七扭八歪,旁人瞅見都直搖頭:“這寫得跟鬼畫符似的!”我湊過去看,沒曾想,這書法竟然如此儒雅,如此有魅力,真是顛覆了我的審美。不僅傳統氣韻濃厚,而且對傳統筆法的應用,已入化境,達到了一種爐火純青的地步,讓人佩服。
當我看到落款處時,才發現,這幅作品竟然出自我最敬仰的偉人之手。難怪一入眼,便有一種厚得的歷史感,環繞在周圍。諸如“春”字第一個筆畫,寫得十分干練,并且,還采用了這種藏鋒的形式,逆鋒直入,而收筆上,還有一種飄逸之感,別致,清爽。
這幅作品,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在布局上,總是給人一種很清新的感覺,不僅如此,那種古香古韻的氣息,滌蕩其間,更加突出了一種自由自在的境界感,很是親切。自然!你又有怎樣的感想呢?
不僅如此,還有折筆,這里的折筆,都寫得十分舒展,我們也能夠清楚地看到,行筆上,有一個溫潤的起筆,而收筆上卻十分硬朗,而在尾筆上,卻有一種重按撇出的狀態,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撇角是一種平行的狀態。
一般來講,用筆講求中鋒行筆。直上運筆往下,從左運筆到右,把線條寫成直的狀態,但是使用中鋒是容易的,而這幅作品在轉彎的地方,還保持寫橫時候的狀態,這時候就需要通過捻動筆桿或者轉動手腕,把筆毛的方向調整過來,而那種渾厚大氣感,卻一點都不弱,這種巧妙用筆,真是讓人佩服。
這幅作品中“風”字也是很有特點的,用筆靈動,注重線條的韻律感,雖不及古飄逸,但提按轉折間可見沉穩的腕力。“如”字帶有提筆暗轉的特點,寫出來的轉折處有方形也有圓意,這種形態,厚重溫潤不生硬。寫到轉折處,把筆提起來邊轉邊頓,形態出來后,調成中鋒往下行筆寫豎畫。這種筆法是非常值得大家學習的。
這幅作品在內圓外方的轉折處理上,也是很關鍵的,提筆頓筆,然后順時針捻動筆桿,寫出里面的圓弧,然后向下行筆,寫出了外面的方角,作者在注意里面的同時,也注意外面的形狀,讓外輪廓線是一條直線,這點也是很高明的。
不知道,你看到這幅字后,會有怎樣的一種感受,反正筆者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你呢?可以談談你的感想和認識,一同交流,一同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