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公安作為社會治理主力軍,如何將“主防”理念融入基層實踐?2024年以來,昆明市西山公安分局馬街派出所立足轄區實際,創建“一個黨建引領、三項主防措施、一套考核評價體系”的“131”主防工作體系,推動警務工作從被動反應向主動預防轉變,實現警情下降、矛盾減少、群眾滿意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2024年,轄區接觸性刑事發案率同比下降34.8%,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3%,糾紛化解率達98.49%,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該所堅持以黨建為“紅色引擎”,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設立“黨員示范崗”,推行“老民警帶新輔警”機制,打造“馬街楓警”黨建品牌,組建以黨員民警為核心的矛盾調解隊、普法宣講團,深入社區開展“微服務”“微宣講”。
該所進行警網融合,織密風險防控“一張網”,依托“警情全要素”機制,對警情全要素式錄入智慧平臺,精準研判、及時抄告。2024年,通過智慧平臺下發任務單177條,任務完成率達100%。針對警情高發區域,開展“步巡+騎巡+車巡”,延伸巡控區域,2024年,開展集中統一整治24輪次,設置治安卡點1個、巡查重點部位3個,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4000余份,下發整改通知書40余份,排查整改各類安全隱患17處。開展多元調解,擰緊矛盾化解“安全閥”。
該所針對矛盾糾紛,創新“點化、室化、綜化”“三所聯調”模式(派出所調解、律所調解、司法所調解),在轄區設立7個社區警網融合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點,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就近化解,通過聯動調解,避免矛盾升級。
2024年,馬街派出所梳理統計糾紛3432起,成功調解3380起,其中現場調解274起,調解成功率達98.49%。群防群治,激活平安共建新動能。組建“春雨‘馬上幫’紅袖標志愿者”群防群治隊伍7支,發展志愿者850余人。
馬街派出所建立科學化、動態化的考核評價體系,以“指揮棒”推動主防責任落地見效。將警情壓降、矛盾化解率、群眾滿意度等多項指標納入考核,實行“日碰頭、周研判、月總結、季報告”,形成“責任到人、獎懲分明”的導向。從單打獨斗到多元共治,從事后處置到源頭防范,馬街派出所“131”主防工作體系在實踐中不斷煥發生機。
記者 姜玟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