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重慶高新區曾家科研港片區路網曾安街、鳳儀路、盛儀路順利通車。
面對土石方平場、綜合管線敷設、人行道及附屬設施施工等多重任務疊加的壓力,重慶科學城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城市建設集團)通過科學統籌、資源倍增、晝夜奮戰,全力保障園區“交通生命線”如期貫通。
黨建引領 使命必達
城市建設集團與中建五局項目黨支部成立黨員先鋒隊,在關鍵崗位設立4個黨員責任區,開展“保節點 創精品”勞動競賽。城市建設集團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多次赴現場指導工作,市政部部長饒啟斌帶領并調配六名部門精銳帶頭扎進現場、調度推進,參建單位技術骨干全天候提供技術支持,有力攻克管線遷改、交叉口復雜管線穿插、軟弱地基基礎施工等10余項重難點。同時,在現場搭建“暖心驛站”,提供面包、水、藿香正氣液等,實行“彈性輪休”制度,保障人員健康,凝聚全員攻堅合力。
“每條道路都是促進產業發展的‘輸血管’,我們必須高質量、高要求兌現承諾!”城市建設集團市政工程部部長饒啟斌表示。
科學組織 全力應戰
作為曾家科研港產業園區的核心配套,曾安街、鳳儀路、盛儀路三條總長約2公里的道路需實現路基、排水、照明、交安、綠化及智慧管網等同步施工、同步完工。
推行施工“網格化”。面對復雜交叉施工作業面、技術要求高等挑戰,城市建設集團創新推行施工“網格化”模式,將施工區域劃分為多個網格點,定區域、定專人、定任務,采用“見縫插針、分段移交”策略,同步推進土石方作業與管線預埋,實現工序“零間歇”,確保道路建設序時推進。
成立全鏈條突擊梯隊。城市建設集團迅速調配資源,加大管理人員、作業人員、機具投入,形成8支“土建+管網+人行道+安裝”全鏈條突擊梯隊,有效統籌現場人員與50余臺大型設備機具的科學協同。
晝夜鏖戰 決勝攻堅
夜間,現場燈火通明,機械轟鳴聲晝夜不息。自啟動“白+黑”兩班倒、“人停機不停”模式以來,城市建設集團面對重難卡點采取24小時不間斷作業制,白天項目集中攻堅土方開挖、路基碾壓、地下管網安裝及結構基礎施工等重型作業,晚上重點突擊土石方回填、管線焊接、結構混凝土澆筑、供水、電力、通信管線敷設等精細化施工,保障重要節點快速突破,爭分奪秒搶抓建設“黃金期”。同時,設立24小時物資調度中心,建立“半小時響應”機制,確保材料供應無縫銜接,保障現場生產快速穩步推進。
上游新聞記者 王渝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