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4月30日電 (郭其鈺)“歐洲的農場通常只有種養殖業,但這里還利用鄉村的田間與溪水資源,打造了水上樂園、親子游樂園等文旅體驗項目。”在浙江杭州桐廬縣分水鎮大路村呱呱叫歡樂農場,來自荷蘭的“00后”阿提拉(Attila)感慨于這一巧妙設計。
阿提拉希望把這一經驗帶回自己的國家和家鄉,幫助當地農場建立更多豐富業態,從而吸引更多游客。
4月29日至30日,參加“Hi China!我的中國故事”宣講活動的中外青年展開結對,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與實踐,走進桐廬的山水田園間蹲點調研。
中外青年在杭州桐廬鄉村蹲點調研。(主辦方 供圖)
浙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二十年來,這一理念為破解發展與保護的難題指明了方向。特別是廣大鄉村作為承載生態資源與經濟發展潛力的重要載體,創造了無數美麗鄉村、生態產業與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實踐智慧。
在桐廬鐘山鄉藍莓智創園采摘藍莓時,當得知這里曾是山體裸露、溝壑縱橫的廢棄礦山,來自伊朗的臺州學院學生林漢娜(Hana)直呼不可思議。
“其實之前我不太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的含義,在鐘山鄉我看到了環境翻天覆地的變化,才了解什么是‘綠水青山’;我聽到了當地村民種植藍莓收入更高了,才知道什么是‘金山銀山’。”林漢娜告訴記者。
鐘山鄉是浙江石材之鄉,擁有豐富的石材資源。曾經,石材產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也是百姓致富的重要渠道。但大量開采、加工石材,造成鐘山鄉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如何讓昔日礦山變身現代農業產業園,這是一場有關自然生態修復的艱難歷程,也是鐘山鄉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探索。
“在蹲點調研中我們了解到,藍莓智創園以智慧農業為基礎,把廢棄石料石粉堆場打造成了現代種植園,實現‘灰山白水’向‘青山綠水’的蝶變,取得生態、經濟效益雙豐收。”與林漢娜結對的臺州學院宣講員林航均表示。
在她看來,講好中國故事不僅需要理論支撐,更需要生動真實的案例故事。此次深入基層蹲點調研,為她和搭檔后續創作宣講作品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中外青年宣講員在杭州桐廬農場采摘。(主辦方 供圖)
漫步在桐廬富春江鎮蘆茨村的“兩山大道”,一排排民宿面向綠水、背靠青山,與田園鄉村融為一體。來自贊比亞的杭州師范大學宣講員曼波(Mtambo)走進一家民宿“畫中閣”,探尋其背后的發展秘訣。
“靠著綠水青山,村里環境越來越美,周邊配套設施建設也更加齊全,在家門口就能賺錢。”“畫中閣”老板娘陳靜敏和丈夫是當地返鄉開民宿的代表之一,好山好水好空氣成了他們增收致富的新源泉。
“為什么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蘆茨村我找到了答案。80%的村民都從事鄉村旅游業,說明這條路走對了。”曼波表示。
“當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沖突時,您的國家如何決策?”“您所在國家如何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收益?”“‘兩山’理念能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什么啟示?”……兩天的蹲點調研中,中外青年互相交流、暢所欲言,共探全球生態治理密碼。
浙江省新時代青年理論宣講志愿者聯盟秘書長忻皓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年來,很多人已經耳熟能詳。但在實際蹲點調研中,中外青年才能更直觀地感受到這一理念的持久生命力,才能更生動地把中國故事和治理經驗講給世界。
據悉,此次活動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指導,浙江省新時代青年理論宣講志愿者聯盟等單位主辦。(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