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有愛就有戲,就有希望。”這是全國勞動模范劉飛創辦“愛有戲”社區文化發展中心的初衷,也道出了她25年公益生涯的核心理念。
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成都市錦江區愛有戲社區文化發展中心黨支部書記劉飛獲評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成為社會工作領域的杰出代表。
劉飛
25年公益堅守
社區互助中的溫暖與感動
“愛有戲最早是一個志愿者組織,后來才轉型到社工機構。”5月1日,劉飛在接受采訪時回憶道。1999年,她開始了志愿服務工作,2009年正式創辦愛有戲。“愛有戲”的意思就是有愛就有戲,就有希望。
經過多年發展,愛有戲從最初的志愿者團隊壯大為擁有200余名工作人員的專業社工機構,成為全國百強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錦江區首批5A級社會組織。目前,其業務覆蓋成都13個區(市)縣的上百個社區,已幫扶困難群眾11304人,僅2024年就鏈接慈善物資和資金852萬元。
在眾多服務案例中,90歲高齡的肖爺爺故事讓劉飛印象深刻。肖爺爺與其60歲智力障礙的女兒依靠低保維持生活。愛有戲通過“義倉”項目組織志愿者定期看望老人,送去生活物資,為他們表演節目。
令人感動的是,肖爺爺在接受幫助后,主動捐出一副使用多年,甚至有棋子已脫落需自行修補的舊象棋。“他感受到社區黨委、鄰居和志愿者的關心,覺得無以為報,就將家中珍藏的象棋捐出來回饋社會。”劉飛表示,“許多處于困境的人心懷感恩,不僅感恩黨和政府,也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回饋社會。”這個小故事折射出劉飛社會工作的理念:看見每一個人的尊嚴與價值,激發社區互助的力量。
扎根基層
榮譽是肯定更是責任
“我們團隊差不多200多人,有全職有兼職。”談到團隊建設,劉飛充滿自豪。在她看來,專業人才是機構發展的核心。
愛有戲建立了系統的人才培養機制。“機構設有‘雛鷹計劃’‘展翅計劃’和‘翱翔計劃’,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社工進行全方位培訓。”劉飛介紹,機構每年舉辦學術年會,鼓勵員工參與研究,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劉飛
通過完善的督導制度和“師帶徒”培養模式,愛有戲已培養出5名四川省社會工作高層次人才、2名高級社工師和1名“蓉城英才”。
除了社區互助,劉飛特別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在錦江區,她開展了精神障礙者社區康復項目,為精神障礙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專業服務,該項目后來被評為全國示范項目。面對農村老齡化問題,劉飛帶領團隊探索出“五社聯動的農村養老模式”——即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和社會企業協同合作,形成合力解決農村養老難題。
談及未來規劃,劉飛表示:“我們將在黨的領導下,全方位投入社會工作領域。機構將繼續專注社區工作,為提升居民幸福感而努力,堅持‘協力構建更具幸福感的社區’的使命。”
對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劉飛認為這既是榮譽也是責任:“不能辜負這個榮譽,應該更加加倍努力,讓自己配得上這份榮譽,帶領更多的專業社會工作者服務好社會。而且我覺得這份榮譽也不僅僅是給我個人的,是對我們社會工作者工作的一種肯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