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為“596”,指代的是1959年6月,因為在那天,蘇聯單方面終止了中蘇兩國之間的國防技術協定,撤走了全部的原子彈技術專家以及技術資料。
蘇聯甚至傲慢地表示:“離開我們的援助,中國二十年之內搞不出原子彈?!?/p>
國內的技術專家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么辦,毛主席卻在一次講話中說,他赫魯曉夫不愿意給我們技術,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為什么毛主席會這么說呢?他究竟有什么深意?
1955年的神秘會議
1955年,在國際形勢的制約下,中央決定開始發展核武器。并任命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副所長錢三強為核計劃的制定者。彼時抗美援朝戰役剛結束不久,作為中國出兵朝鮮的回報,蘇聯對中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援助,其中一項就是為中國提供原子彈教學模型以及相關技術。
年初,黨中央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與會的人員有毛主席和周總理為首的中共最高領導層,以及錢三強和地質部長李四光。
李四光
這是一次圍繞中國原子彈發展的最高會議,中國所有的國家領導人悉數到場,足以看出國家發展核武器的決心。錢三強和李四光帶著一小塊鈾礦走進了中南海會議室。
一年前的1954年,中國在廣西發現了第一座鈾礦,這讓中國獨立研制原子彈成為可能。
李四光向在坐的領導人們展示著這塊鈾礦標本,并簡單說明了鈾礦與核裂變之間的關系。這看似普通的礦石,竟然是核武器的原料,在場的領導人們看著這塊小石頭,不時發出嘖嘖的驚奇之聲。
接下來,錢三強作為核計劃的首席制定者開始發言,他介紹了有核國家的發展情況和近幾年我國核工業基礎的建設情況,表示如今的中國想擁有核武器并不是空談。
毛主席最后做了總結性發言,他說我國目前發現了鈾礦,在原料方面不用擔心了,加上有老大哥的援助,我們一定可以搞出原子彈!
這次的會議雖然神秘,不過也足夠簡單,重要的是讓領導人們明白了什么是原子彈,只有得到中央的首肯,科研工作者們才敢放手干。
錢三強
會議結束之后的宴會上,毛主席舉起酒杯:“為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干杯!”
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可能是中國最困難的一段時期,這塊飽受苦痛的神州大地經受著一次又一次沖擊,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中國人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那是一個辛苦但團結的時期。
蘇聯反悔
1959年,蘇聯方面突然通知中國停止核武器的技術援助,同時單方面撕毀了中蘇之間的國防技術協定,而且蘇聯專家在一夜之間全部撤走,所有的技術資料就地焚毀,沒有給中國留下一張有價值的紙。
對于錢三強來說,這無異于晴天霹靂,因為從此以后,在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他必須帶領團隊獨立研發出屬于中國的原子彈。
鄧稼先
此時中國原子彈的進程如火如荼,1958年鄧稼先剛剛加入研發原子彈的行列,這讓錢三強高興不已,也對中國原子彈的前景滿懷憧憬。但是蘇聯的這一做法讓錢三強醒悟了,他明白只能靠自己。
1960年,蘇聯專家撤走之后,毛主席召開了北戴河會議,在會議上毛主席說:“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非常好,要是他真的給了,這筆賬是很難算的。”
毛主席這句話非常有深意,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他深知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一直是有有條件的,先不說中俄兩國在清朝時期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就說中蘇同為常任理事國,兩國的地位應該是對等的,但是蘇聯顯然不這么認為。
中國有句俗語“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如果一直倚仗蘇聯的幫助,也許中國永遠都抬不起頭來,因此必須學習古人壯士斷腕,你蘇聯不是撤走專家嗎?好,我還不要了!這反而迫使中國開始咬緊牙關科研攻堅。
為了永遠記住那個日子,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被命名為“596”。
最終在1964年,我國成功在羅布泊制作出了第一朵蘑菇云,兩年零八個月之后,第一顆氫彈也爆炸成功。
誰說中國人不行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