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美國的節日產業來說,“中國制造”不可或缺,中國的工廠一直是美國進口商的一站式商店。但受美國政府濫施關稅的影響,急劇攀升的高昂成本令美國大量相關產品的制造商及零售商紛紛叫停了今年節日季的訂單。
美國媒體和經濟學家預計,這不僅將導致今年美國節日季出現產品短缺和價格上漲,還將嚴重壓縮整個行業的利潤,甚至美國的節日產業都將“不復存在”。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5年4月18日,美國華盛頓特區一家玩具店里商品 (圖自視覺中國)
“這個價格等于給產品判了死刑”
通常從每年4月開始,來自美國的玩具、裝飾品等節日商品的訂單生產就已經如火如荼地在中國許多工廠展開。因為從制造、包裝,再到運輸,整個過程一般需要四到五個月的時間。
但今年的情況卻跟往年不一樣。受美國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影響,許多公司要么取消了訂單,要么暫停了訂單。
以玩具行業為例,代表全美850多家玩具制造商的玩具協會首席執行官格雷格·阿赫恩對媒體直言,美國玩具行業高達96%的制造商和公司都是中小企業,在現行的關稅稅率下,它們冒不起風險。
“目前很多訂單的生產都被叫停了。145%的關稅在成本投入方面對于玩具行業的中小型公司而言,風險過高。它們本來就沒有充裕的現金流,也不容易得到貸款。同樣因為145%的關稅,一些全國性的玩具零售商已經取消了訂單,他們擔心高價格將導致消費者需求嚴重下降。”
△格雷格·阿赫恩(左下)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
在最新的關稅稅率實施前,卡拉·戴爾經營的兒童游戲拼圖公司下了一筆價值3萬美元的小訂單。關稅飆升后,她預計到貨后將產生4.5萬美元的關稅,她因此需要將銷售價格提高至少20%來彌補關稅成本。
和卡拉一樣,很多店主都表示,為了維持商店正常盈利,產品價格只能大幅上漲。但漲價意味著商品很難賣出去。
經營家居用品的拉里·戈爾德說,去年一棵約2.3米高的圣誕樹在店里的價格大約是1000美元。如今他別無選擇,只能把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將使同樣的一棵樹今年的價格超過2000美元。他無奈地表示,這個價格等于“給產品判了死刑”。
△圣誕樹價格翻倍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根據《紐約時報》的數據,全美近80%的玩具和90%的節日用品由中國工廠生產。
美國商務部數據則顯示,去年美國進口的玩具總額接近177億美元(約合1281億人民幣),其中約75%來自中國。當前稅率除了不可避免地推高玩具等產品價格,還有可能導致節日商品供應短缺。
△無關稅的最后一顆樹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許多玩具行業從業者表示,如果當前供應鏈停滯的局面持續過久,“今年假期很有可能出現玩具短缺”。
還有店主表示,不會在當前的稅率下進貨了,當然這也意味著自己開了幾十年的商店將在一年中最關鍵的時期無貨可賣。
主營益智玩具的美國“教學資源”公司日前向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美國政府在未經國會授權的情況下單方面大幅提高關稅,導致他們進口商品的成本激增、進口業務幾乎全面停滯。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里克·沃爾登伯格直言,當關稅從20%漲到145%就完全失控了,高到任何企業都無法承受。
“我們基本停止了進口,這顯然是災難性的。”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截圖(題圖為里克·沃爾登伯格)
“創造出當前還不存在的制造業,談何容易”
美國政府濫施關稅的一個理由就是所謂“倒逼制造業回流”。但許多美國本土的玩具生產商及銷售商認為,這不過是脫離現實的空想。
總部位于加州的一家美國玩具公司的老板艾薩克·拉里安表示,加征關稅后,雖然工廠有能力擴大生產,但“美國人不愿意在工廠工作”。即便能找到工人,在美國采購原材料也是個問題,尤其是制作玩偶頭發的原材料,沒有一家美國工廠有生產能力。
“要我怎么辦?難道賣禿頭娃娃么?”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截圖(題圖為艾薩克·拉里安)
無獨有偶,起訴美國政府的美國“教學資源”玩具公司首席執行官沃爾登伯格也表示,過去十年間公司曾多次嘗試本土生產,但最終都失敗了。
“過去10年里,我斷斷續續地尋找過(本土生產商)。因為不同時期都有鼓勵在美國生產的政策,我們甚至嘗試過開發一系列可在本土生產的產品。 但現實是,我找不到任何一家美國制造商愿意做。”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截圖(題圖右為沃爾登伯格)
另一家美國玩具制造商的首席執行官杰伊·福爾曼表示,公司的整個供應鏈都在中國。他警告說,關稅不僅威脅到了玩具的價格和供應量,甚至可能摧毀整個行業的生存根基。轉變經營策略,像變法術一般,創造出當前還不存在的制造業,談何容易。
對此,美國玩具協會首席執行官格雷格·阿赫恩也表示,中國的玩具制造技術是通過幾十年的經驗積累起來的,美國供應鏈在合理的時間內幾乎不可能達到同樣的技術水平,更無法復制其效率。
“對于美國玩具市場而言,過去40多年里,中國一直是穩定的供應鏈。因為中國的工廠能實現大規模生產,有合適的技術,有進行手工制作的勞動力,并且非常高效。”
△中國連云港一家玩具制造廠的工人在準備出口到其他國家的毛絨玩具 (圖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相關報道)
美國玩具生產商及零售商的遭遇和困境只是美國政府關稅鬧劇傷及本國民眾的一個縮影。
在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出任過總統首席經濟顧問的加里·科恩日前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鑒于進口商品的分銷周期約為8周,這意味著美國政府4月初宣布的所謂“對等關稅”的實際影響將在5月底開始顯現。
多家媒體分析指出,如果中美貿易爭端持續,美國經濟可能會在節日期間受到影響,出現節日商品供應不足等問題。
在科恩看來,隨著關稅效應的顯現,美國人最想念的將是中國產品。
“歸根到底,打關稅戰最終都繞不開中國產品這個關鍵命題,美國人已逐漸認識到,美國人最依賴的、貨架上最不可或缺的商品,恰恰都來自中國。美國人最想念的將是來自中國的東西。”
△加里·科恩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面向全國》節目采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