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炒掉華裔顧問,只是敗局的一小步 這個人是誰?
亞歷克斯·王,又名黃之瀚,美國籍華人,父母來自中國廣東。
他在美國政壇混得不差,做到國家安全顧問副手,位置不低,但從頭到尾都靠"極端反華"在白宮刷存在感。他說過中美必須打一場熱戰,美國人要為戰爭準備。
這種話聽起來就有問題,聽著都像刻意給老板看忠心的。
可結果呢?
被特朗普當眾就地免職,連句體面話都沒有。
原本深得器重,最后被一腳踹開。
特朗普換人,順帶把他上司邁克·華爾茲也調去聯合國,安排去做駐聯合國大使,這看起來像是"升職",但實則邊緣化。
因為這時候,中國正以一連串反制手段把特朗普打得沒脾氣,他急了,總得找幾個替罪羊頂上。這些搞"反華牌"的華人官員,正好合適。
核心問題在哪?特朗普錯判了形勢。
他以為選個華裔來反華,能打心理戰,能精準出擊。但結果是,華人背景并沒讓黃之瀚更懂中國,反而變得更盲目。
他為了表現忠誠,說話比誰都狠,甚至比那些主流白人保守派還要激進。這樣的人,在政壇是一把雙刃劍,激進的時候可能搶風頭,失控的時候,第一個被拋棄。
他的問題不是"不是中國人",而是"非要證明自己不是中國人"。
結果中美都不認他,中國人更覺得他不配,美國人呢?
也只是拿他當工具人,用完就扔。
這就是很多所謂"香蕉人"的宿命。皮是黃的,心拼命往白里靠,靠得越近,被白人精英越嫌棄。
特朗普一邊炒人,一邊被打臉。
他的關稅戰本來想給中國施壓,但現在的局面是:美國產品進不了中國市場,中國的供應鏈卻還穩穩控制著全球節奏。尤其是稀土。
這玩意看似不起眼,但對美國武器制造是命根子,中國稍微一限制,美軍那邊就得慢半拍,成本也高得離譜。這不是喊口號能解決的問題,是整個戰略思維和執行力的失敗。
現在再回頭看特朗普的策略,很像一出"真人秀":誰流量高誰上鏡,誰失誤就換人。但問題是,這不是拍節目,是打仗。
他的團隊沒有一個能真正理解中國的,不管你是白人還是黃人,只要你不懂,就只是個棋子。 說到底,這種"華裔反華"的設定,本身就注定了失敗。
他們往往把立場擺得特別死,覺得只有用極端手段才能站穩腳跟,可現實不是這么玩兒的。
真正能理解中國的人,不是靠身份背景,也不是靠喊口號,是要有思考力和洞察力。
而黃之瀚這種人,恰好什么都沒有,除了聽話,除了激進,什么都拿不出手。 特朗普也不是沒發現問題,只是他習慣了先動手再找理由。
這次被中國反制得太狠,他只能靠"炒人"來挽回顏面。但這治標不治本。
中國的對策精準有效,不只是加關稅這么簡單,還有限制采購波音飛機、打壓美農產品、能源供應線全面調整,每一招都打在美國痛點上。
華盛頓那幫人沒想到中國能忍能打還懂得布局,打到這一步,真的是吃了苦頭。
接下來的問題是,特朗普有沒有退路?他當然有,但他不愿意走。
他要贏,不管代價多大。這種思維方式不是在搞國家戰略,是在搞個人秀場。
他手下的顧問早晚還會繼續被換,今天炒黃之瀚,明天可能就是納瓦羅。反正只要結果不好,總要有人背鍋。
但這局的結局,其實已經注定。中美這場對抗,美國已經不占上風。
靠幾個極端的華裔打手,不可能打贏中國。
中國現在的姿態很明確:不主動挑事,但絕對不怕事。打貿易戰可以,打就打到底。
關鍵是,美國還能撐多久?
中國早就不是二十年前的中國了,今天的中國已經能精準制衡,還能穩住局面。而特朗普,還在找下一個替死鬼。
寫到這兒,其實很明顯,問題不是某一個華裔官員出問題了,是特朗普整套反華策略出問題了。他看不清局勢,也不肯聽勸,只知道換人換招數。
但真正的問題,是他自己的戰略眼光不行。
這場"炒華裔"的鬧劇,不過是他自己戰略失敗的表面癥狀。
說白了,黃之瀚出局,不是重點。他的結局,早就在他決定"比誰都反華"的那一刻注定了。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這背后折射出的整個美國對華戰略,正在一步步走進死胡同。誰再想靠反華上位,最后可能都會變成棄子。
因為中國不會吃你這一套,反而更會冷靜、精準、堅定地反擊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