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康熙皇帝是一代明君,然而一代明君也有殺伐兇狠的時候,這一點尤其從他對待明朝崇禎皇帝的三兒子朱慈煥可以看出。
康熙時期,明朝早已氣數完盡,然而清朝統治者為了穩固自己打下的江山,防止明朝殘存余黨死灰復燃,就對明朝宗室趕盡殺絕。在多年的被追捕和流亡后,崇禎皇帝倒有一個兒子逃過了重重劫難,還活到了康熙年間,不可謂不幸運,這位皇子是崇禎皇帝的第五個兒子——朱慈煥,又被稱為“朱三太子”。
然而這位幸運兒終歸是不幸的。當年清朝入關,明朝滅亡,明朝皇室自殺的自殺、被殺的被殺,幾乎死絕,只有朱三太子僥幸逃脫,開始長達六十多年的漂泊生活。
后來朱慈煥改名王士元,一直過著乞討的生活,后來乞討到一戶胡姓鄉紳家中,胡鄉紳原是明朝官員,朱三太子向他透漏自己的身份,胡鄉紳忠于明朝,憐憫朱三太子,并把女兒嫁給他,娶妻生子之后朱慈煥長期在四明山一帶輾轉奔波,以教書養家糊口。
后來,朱慈煥又化名何誠躲避到鎮海縣。房東張月懷借機以“朱三太子”的名義,秘密開展反清活動,朱慈煥因此惶恐不安。 康熙四十五年間,朱慈煥先后逃往湖州長興縣和山東汶上縣避難。
結果在第二年就在汶上縣被清廷抓獲,抓獲之后,清廷開始嚴審,幾個已經投降清廷的明朝老太監辨認后一致宣城:“不認識”。結果清廷判定朱慈煥為“假冒”,但朱慈煥還是難逃厄運,被凌遲處死,幾個兒子也全部被斬。
雖然清庭統治中國數十年里,朱慈煥隱姓埋名、東躲西藏,并沒有真正從事過“反清復明”。但作為一種號召,“朱三太子”的名號對清政府確實構成了威脅,所以朱慈煥含冤背上了“莫須有”的謀反罪名。何況明朝殘余勢力只是虛有光復大明之心,沒有光復大明之力。
但是,清朝統治者仍然數十年來從未停止過搜捕明朝宗室,最終白發蒼蒼的朱三太子和家人連夜被押往刑場,眼看妻子兒女被逐一斬首后,他被劊子手一刀一刀地凌遲而死,終年76歲。
朱慈煥死了,“朱三太子”案想必應該塵埃落定了。但康熙六十年臺灣朱一貴起義,仍然尊奉“朱三太子”的名號。可見在清初很長一段時間內,“朱三太子”已經成為一面不倒的旗幟。長期奮戰在反清復明第一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