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接納自己當下的情緒,不急于先否定自己的脆弱。可以坦誠自己的抗壓能力弱,本身具有一定的勇氣與能量,但并不意味著自己已經真正接納了自己的這個狀態,這里面隱含著對自己的否定或貶低,往往寄希望于他人能夠給予自己更多的肯定與認可。
可以試著先問問自己:“為什么被否定會讓自己如此的難受?”“是在恐懼失敗?還是過度依賴于他人的認可?”
這里面存在著某些慣性思維模式的陷阱:比如“全或無”式的思維模式,被否定既等同于我徹底失敗;或者災難化的思維模式,“別人否定了我,說明我未來沒希望了”等。這些非理性的思維模式容易放大自身對痛苦的體驗,產生出極端的想法,以及偏激的行為,為自己帶來更進一步的傷害。
這里面還存在有關于否定的認知偏差。他人對你的某個行為或結果的否定,不等于否定了你的全部價值,否定與事實之間也并沒有直接對應的線性關系。可以試著將否定轉化為對自己更具有積極效應的信息,試著問問自己:“對方的否定中有沒有值得自己改進的部分?哪怕只有1%?”
將自己關注的焦點從“被攻擊”轉移到“自己如何成長”。試著理解與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沒有人能永遠正確,被否定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關注點,常常意味著我們自己會如何更好地與自己共處。總是習慣性否定與貶低自己的人,常常也會更傾向于去聚焦他人言行中對自己不利的一面,而難以轉化成為對自己有利的因素。
增強內心的心理韌性,需要一定的時間與過程。改變總是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不必要求自己立刻“強大”起來,每一次小的嘗試,都是在為自己的心理韌性積累著資本。
這里有一些側重心理學視角的方法可以進行參考:
1. 增強自身情緒方面的管理。當感到被否定時,先通過深呼吸,將情緒暫停下來,避免在情緒激動時做出過度反應;將負面情緒寫下來,嘗試用第三視角進行解讀與分析,比如:如果我的朋友遇到了這種情況,我會怎么安慰他?或者暫時的離開壓力環境,通過運動、整理房間等行為轉移注意力,待冷靜后再復盤。
2. 學會提前進行心理建設。對于可預見的具有壓力性的事件,提前進行心理建設,提前告訴自己:“無論對方說什么,我只提取有用的部分。”
3. 設定合理目標,將大任務拆解為小步驟,每完成一步都給予自己肯定,避免因“結果未達預期”而自我否定。
4. 建立自我評價體系,減少對外部認可的依賴,每天記錄1-2件自己做得好的事,建構對自己新的認知與肯定。
5. 尋找安全型關系,建立起有效的支持性系統。與能理性反饋的朋友或家人溝通,練習在安全環境中接受建設性意見;或者加入成長型社群,參與興趣小組或學習團體,觀察他人如何應對批評,降低對否定的孤立感。
6. 培養成長型思維,做好長期心理建設的準備。始終把挑戰看作鍛煉能力的機會,可以對自己說:“我現在還不擅長應對否定,但我在慢慢進步。”如果長期難以自我調節,可以尋求心理咨詢等支持系統的幫助。
——劉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