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執政百日”之際,美國新任駐華大使獲確認。這位新大使到底何許人也?在中美關稅戰白熱化的當下,特朗普選擇此人擔任駐華大使,釋放什么信號?
日前,美國參議院以67票贊成、29票反對的結果,正式確認戴維·珀杜出任新任駐華大使。今年1月,上一任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離任,迄今為止,該職位已空缺3個多月。
我們先來看珀杜其人,他和特朗普一樣,都是一名共和黨人,身上有兩個最顯眼的標簽,一個是“資深中國通”,另一個就是對華鷹派。
珀杜出席確認聽證會
現年76歲的珀杜,曾在多家《財富》500強企業擔任高管,在長達40年的國際商貿生涯中,他長期駐扎新加坡和香港,主導企業開拓亞洲市場。這段經歷讓珀杜對中國的經濟生態、市場規則和政商關系有著深刻理解。
在美國政客看來,珀杜這個“資深中國通”的身份,可以幫助美國更了解中國,未來無論是和中國交流溝通,還是制定對華政策,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但“知華”不等于“友華”,從政后珀杜的“鷹派”特征逐漸凸顯出來。他擔任參議員期間,多次渲染“中國威脅論”,還聯合其他議員致信美國政府,警告需警惕“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珀杜曾竄訪臺灣地區,鼓吹美軍“自由航行”,呼吁美國加大介入亞太事務。
本月初,在參議院聽證會上,珀杜則將中美關系描述為“21世紀最為關鍵的外交挑戰”,聲稱中方對當前世界秩序“構成威脅”,還放話稱自己上臺后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遏制中國前體化學品的出口。
前任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
從這些來看,珀杜其實和前任駐華大使伯恩斯并無二致,后者是典型的冷戰思維踐行者,擔任美國駐北約大使時,直接促成北約東擴、吸納7個東歐國家加入北約,擅長聯合盟友圍堵對手。盡管兩人背景不同,但核心高度相似,即強硬態度一脈相承。
從這兩個標簽可以看出,特朗普提名珀杜,絕非偶然。其一,珀杜的雙重背景是特朗普最看重的。他在商界積累的經驗,以及“中國通”的身份,能在貿易談判和經貿合作中提供務實建議,把握好對抗和合作之間的分寸。
其二,就目前來看,特朗普并不打算在對華關系上“一條道走到黑”。雖然對等關稅政策實施還不到一個月,但給美國經濟的打擊是巨大的,美國物價推升,美股、美債、美元同時遭受重創,美國大豆、豬肉等農產品出口嚴重受損。在國際層面,無論盟友伙伴都不再相信美國,各國都在觀望,遲遲不愿與美國達成新的關稅協定。
特朗普支持率暴跌
事實都擺在眼前,特朗普必須要考慮及時止損,緩和同中國的關系。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方頻頻釋出中美通話的消息,特朗普本人也不惜撒謊,可惜接連被中方“打假”。
前有車后有轍,特朗普之前的訛詐歷歷在目,在沒有糾正錯誤、徹底取消“對等關稅”前,中方絕不會主動邁出第一步。而新任駐華大使就是一個契機。通常大使的到來,意味著“緩和”信號,而且大使還要經過遞交國書環節,發表聯合聲明,這對兩國關系是利好。
其三,珀杜的忠誠度無可置疑。他在2021年佐治亞州州長競選中獲特朗普力挺(盡管落選),特朗普在提名時,說珀杜是他的“忠誠支持者和朋友”,“他將會實施我的戰略”。這種政治紐帶確保珀杜能完全執行特朗普的意志。
說白了,特朗普就是看中珀杜的雙重身份,還對自己忠誠,又逢中美關系吃緊的節骨眼,想搞“紅白臉”戰術,既擺出強硬姿態,又舍不得中國市場這塊肥肉,實在是機關算盡。
特朗普關稅戰失敗了
有意思的是,珀杜以前做生意時,曾極力鼓吹要將美國的制造業轉移到亞洲,因為這樣能夠極大程度降低生產成本,現在為了附和特朗普,又回過頭來吹捧“制造業回流”,妥妥的精分。
中國有個成語,叫做“和光同塵”,我們愿意和各國友好往來,但前提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這話放在中美關系上同樣適用。珀杜若是帶著誠意來溝通,中方自然歡迎,但若是替主子當打手,我們也絕不客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