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一周軍評:從“全村的希望”到“過時的垃圾”,這么快?

0
分享至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人類歷史上總有這樣一些時候:隨著基礎技術的進步,武器裝備迅速進化,幾年、幾個月甚至幾天內就會出現顛覆性的變化,而很多武器昨天還被寄予厚望,被視作足以顛覆戰爭形態的新發明,今天就成了過時的垃圾。

而這種技術上的進步就會引發戰術戰法的巨大革新,之后引起戰略的變化,進而引發世界力量分布的變遷和世界局勢的改變,最終重新書寫世界局面。

本周,有幾件事值得我們以上面的視角來聊聊。

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發生軍事對峙,可能隨時發生局部沖突。

雙方目前在網絡上瘋狂發布各種消息,把大量飛機墜毀、無人機墜毀、以及其他有的沒的的視頻都發上網來,說是擊落了對方的飛機。一段印度蘇-30MKI飛機意外墜毀的視頻被雙方反復使用,這邊說這是墜毀的FC-1,那邊說這是被擊落的“陣風”,可謂是“一堆殘骸,各自表述”。


印度網民把去年自家蘇-30墜毀的照片當成擊落JF-17的證據……

但是從雙方目前對峙的情況來看,目前雙方對峙的主力是巴方的殲-10C、JF-17和印方的蘇-30MKI、“陣風”,都已經在各方的視頻中亮相。可以看到巴方的“梟龍”和殲-10C都攜帶了PL-15E空空導彈。

而巴方還在5月1日聲稱印度可能在24-36小時內對巴基斯坦發動進攻之后,又發布消息說在空中對峙中,迫使印度戰斗機“倉皇逃竄”。

話雖如此,由于印度空軍在規模上的優勢,人們似乎對于印巴空中沖突一旦擴大化后巴基斯坦是否仍能穩占優勢保持懷疑。


巴方發布的JF-17戰斗機攜帶PL-15E照片

其實這就構成了一個悖論。理論上來說,就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陸軍對比,從機械化裝備普及率、部隊編組方式等方面來看,似乎巴方還略占優勢,只不過巴方的機械化部隊裝備的技術水平比印軍還差了一些,巴方炮兵系統的現代化水平優于印軍,但印軍的炮兵總數要超過巴軍,巴軍先進坦克技術水平要超過印度的T-90,但印軍數量巨大的T-72M坦克要比巴方仍有大量59式湊數的部隊要充實……總之雙方的地面部隊算是互有短長,但總數上來看印軍還是要更多一些。

從歷史上雙方交戰的結果來看,似乎印軍也有一些“心理優勢”,但近十幾二十年來巴基斯坦通過改善外交關系獲得了不少援助,應該說總體裝備、組織形勢與當年相比可說是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總的來說,雙方要是真的發生大規模沖突,很可能會出現“一對絕妙的對手”,短期的局部沖突很難說誰會占便宜,但如果演變成長期戰爭,那么規模占優的印度很可能會占據上風。

但在空中對抗方面,巴基斯坦在2019年的印巴空中沖突中已經向全世界展示了他們走出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低谷,在技術裝備、組織方式、飛行員訓練水平等方面又回到了穩壓印度一頭的優勢地位上。

當然,理論上,印軍空軍規模還是更大,技術上差一些不代表不能打,很可能雙方如果進入消耗戰,那么還是得看誰能獲得更穩定的補貨通道了。


印度也知道“不用倒卡天線的倒卡神器”并不好使,但奈何“烏塔姆”國產雷達遲遲搞不出來,所以至今改裝蘇-30MKI這事兒還是鏡花水月

當然在這方面,印度并不占優。

梳理了一下最近一兩年來印度空軍蘇-30戰斗機相關的新聞,可以發現印度空軍并非不理解蘇-30MKI技術上已經落后于時代。其實從2019年印巴空戰之后,印度空軍就已經很清楚這種使用“不用倒卡天線的倒卡神器”其實說到底還是一種電子技術上落后于時代的產品,加上當初在尋求蘇-30MKI現代化改進上一會兒貪大求洋要裝法國、以色列的電子設備,一會兒“印度制造”上頭,說所有東西我大印度自己都能造……磨磨蹭蹭,最后就是——基本上沒怎么改。

今天這些蘇-30MKI,別說和高原另一邊的殲-16比較了,和俄軍目前使用的蘇-30SM也已經不能比了。至少來說,蘇-30SM現在的飛控系統和矢量推力系統都已經交聯好了,比印度人靠小搖桿手操矢量噴管已經強多了。

此外2019年后大家本來都推測為了應急,印度一定會購買一批俄羅斯的R-77-1增程型空空導彈,雖然R-77-1增程效果也沒那么大,但好歹總比不增強吧?

不,印度人又是一邊貪大求洋吃外國忽悠,說要買以色列的“德比-ER”導彈,說這小導彈能打100公里,這也就印度人自己能信,不過似乎最后這也是吹得多、做得少,并沒有真正大量采購這種導彈。另一邊又大力“印度制造”,開始采購國產“阿斯特拉”導彈,不過由于DRDO生產能力實在有限,雖然2019年開始就全力鼓吹,但實際上據印度國防研究組織官方網站2025年4月27日的消息,截至2025年4月,印度空軍已經收貨和已經下采購訂單的導彈總數也只有400枚,此外還有200枚導彈在2024年8月獲準籌備生產。也就是說目前印度空軍總共也就只有不到600枚“阿斯特拉”導彈。


基本上“阿斯特拉”就是按照印度人的想法重新設計過的R-77,導引頭都是直接仿的

雖然“阿斯特拉”導彈基本就是個R-77改進尾翼增加射程的改進型,其早期型的導引頭都是直接從俄羅斯進口的。但不管怎么說,這也已經算是印度人目前能上手的最好導彈了。只是這個裝備數量嘛,考慮到2019年短暫的空中沖突中雙方都互相打出去幾十枚導彈,這個數量要應付與巴基斯坦的全面沖突顯然是不夠用的。

此外,印度的臨時抱佛腳也是讓人驚訝的。2025年5月1日,印度國防研究組織官方網站稱,印度空軍終于批準“阿斯特拉”MK-2型導彈進入低速生產。而且新聞里還專門強調,“阿斯特拉”MK-2導彈的射程為160公里,比中國出售給巴基斯坦的PL-15E導彈標稱的145公里的射程要遠。

但是這事兒吧……懂的都懂。大家都要按照軍火市場上宣傳材料標注的射程的話,那AIM-120-C5和PL-12的標注射程也沒比R-77遠多少啊,為什么2019年印度人會被壓著打呢?

反正雖然我們感覺巴基斯坦的殲-10攜帶PL-15導彈起飛的畫面沒什么,但在印巴兩國,不僅僅是網民嘴炮的問題,是真的引起印度空軍和DRDO的驚慌了。

反正印度空軍戰斗機部隊的情況就讓人聯想起1894年的北洋水師,剛成軍的時候威武雄壯的強大裝備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已經過時了,并且主要武器與對手存在了代差。而政府也沒有在意識到自己已經落后的情況下,及時撥款采取實質性措施進行修補。

最后到了要用的時候,才想起來我這速射炮沒有也就罷了,我這老炮的炮彈怎么也不夠啊,哦原來是因為我們國內生產不出開花彈啊……

當然了,話雖如此,印度空軍目前面對巴基斯坦,也只能說是數量優勢被對方的技術優勢給平衡掉了一部分。不管怎么說,我蘇-30數量夠多,好幾百架呢,比巴基斯坦一兩百架的JF-17加幾十架殲-10C,那依然數量占優嘛。況且這不還有“陣風”戰斗機嘛,雖然技術上好像也已經不如殲-10C了,但好歹沒有代差,真要打起來還有一定懸念。

其實印度的蘇-30MKI這種在過去幾十年里寄托印度人希望的戰斗機一夜過時,也不是最近唯一此類新聞了。

最近關于西方援助烏克蘭的F-16戰機也是“好消息”臨門:先是烏方稱,這些飛機上搭載的雷達壽命將盡,其探測距離已經遠遠達不到最初服役的程度;另一方面最近又有消息說,美軍即將向烏克蘭發貨一批“飛機墳場”里的F-16戰斗機,這些已經不具備飛行能力的老飛機的任務就是給烏克蘭空軍當“器官捐獻者”。


據說美軍最近給烏克蘭弄了幾架圖森基地附近飛機墳場里的F-16過去

怎么說呢,雖然說F-16大家從一開始就說它再怎么說也不可能和蘇-35等新一代俄國飛機相提并論,但居然能拉胯到這個程度,或者說居然是因為即將因為壽命問題無法起飛作戰,這還真是之前沒想到。

只能說北約“撒爛污”的水平真的是超乎了我們的意料。

而本周更讓人驚訝的,還是美國陸軍對于其一系列原本受到很大重視的武器裝備,大刀闊斧排頭就砍。

被砍掉的項目包括:M10“布克”輕型坦克、“悍馬”改裝項目取消、JLTV聯合輕型戰術車停產、以M2步兵戰車底盤發展而來的AMPV裝甲輸送車停產、“斯特瑞克”DVH-A1輪式裝甲車項目取消。


M10“布克”還沒采購幾輛呢,就沒了,當然這其實沒啥問題,因為確實這車又重,防護又不行,火力也拉胯,也上不了高原,到底圖個啥呢?

美國陸軍部長丹尼爾·德雷斯科爾還表示,美國陸軍有可能還將會退役整個AH-64D武裝直升機機隊,因為這些直升機“維護保養過于昂貴,將它們退役有助于提高我們的戰備率”。目前尚不清楚這是否表明美軍以后只保留AH-64E直升機。

此外,MQ-1C“灰鷹”無人機,包括與該項目相關的發展項目也可能面臨結束,包括旨在加強“灰鷹”短距起降能力開發的“莫哈維”無人機,也面臨項目終止。

而相比之下,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發表的備忘錄里則說到了一系列美國陸軍接下來將會繼續得到持續投資的項目,這包括:

具備末端制導能力的PRSM導彈,將在2027年前投入使用,要具備反艦能力。 制電磁和“制巡飛權”系統,也要在2027年前投入使用。 部署在師級的打擊無人機(巡飛彈)系統,要在2026年前裝備,這種巡飛彈要具備空射和陸上發射能力。 與機械化和摩托化部隊融合的反無人機能力,2026-2027年投入使用。 前線部隊可以使用的先進增材制造能力,如3D打印技術,2026年要投入使用。 在軍、師級指揮部部署基于AI的指揮控制能力,2027年投入使用。

不能不說,這些東西真的很驚人,似乎也很符合網上一些人的想象——無人機軍隊啊,未來軍隊全部圍繞無人機,進攻靠無人機,防御也靠無人機,傳統武器都沒用了,不重要了,隨便吧。

但在美國人這兒,在特朗普政府的手里,我現在就可以預言,這將會是一場笑話。

第一個點,在于2027這個時間節點,美國人不知道為什么突然又執著起來了,之前一堆關于高超音速武器、新艦艇、新飛機的節點都設在2027,結果過了一段時間發現時間節點肯定保不住了,于是就紛紛開始打馬虎眼,說2027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啦,我們2030年以后能實現就行……

但現在從赫格塞思這個詭異的“無人機軍隊”的計劃來說,我不覺得這些項目2027年能實現,事實上連美國人自己也是這樣說,包括《防務新聞》采訪的美軍退役將領都在說:“這是美國陸軍的領導層極為大膽的決策,尤其是把2027年設定為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留下的時間只有32個月了。”

說得不客氣點,這就是一次典型的“洋躍進”,如果美軍真的在赫格塞思備忘錄里提到的這些項目上注入巨大資金,十有八九會得到一系列“過渡性、臨時性”的東西,時間節點一不小心就過了,最后再因為更加新的技術出現,被迫取消。


怎么說呢,我覺得這樣一位國防部長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挺順理成章的

為什么各國之前在無人機、巡飛彈領域發展中通常都不會直接“下重注”,而是采取類似于風險投資的策略,廣撒網,就是因為這些技術雖然未來潛力巨大,但目前尚不成熟,如果貿然進行大手筆投資,往往只能起到反效果。

只有在相關技術充分發展成熟的時候,才是開始以巨大投資,追求巨大成果的時候——這一點和中美兩國發展高超聲速技術的情況類似。

我國在基礎研究方面投入巨大成本,把基礎技術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然后才開始出現多種不同技術指標性能指標的成品武器。

而美國方面,目前現有的高超聲速武器發展計劃都是基于上世紀80-90年代一系列并不成功的原型飛行器技術基礎上,把巨大的資金投入在這些根本不成熟的東西上想要來個“洋躍進”,比如目前即將進入部署階段的“暗鷹”(LRHW)導彈,其技術實際上是基于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的旋成體MARV試驗,而不久前被海軍叫停的HALO項目,基本上還是基于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一系列不成功超音速沖壓發動機導彈概念,只不過給加上了超燃沖壓的噱頭,但實際上距離成功遠著呢,更不用提戰斗部重量只有十幾公斤的笑話一樣的AGM-183導彈。

可以說這些項目就是在技術尚未成熟前提下,強行“大水漫灌”出來的惡果。

如今在無人機領域,可以說如果按照類似的搞法,直接給那些硅谷新創的無人機企業一大筆錢,然后給他們提一系列理想化的設計要求,那人家沒有理由不接你的錢啊, 但……技術水平沒到,你真的能做出來這些東西?

就和當年拉姆斯菲爾德的“網火”項目一樣,難道那時候洛克希德公司不知道,2004、05年左右的無線網絡技術是什么狀態么?但美國國防部說了,我給錢,你搞就完了。

好嘞,那還能不要?

而且我跟您說,我這導彈可好——廢話,“網火”項目的關鍵問題從來不是導彈問題啊,折騰到2011年,終于說,啊,網絡技術搞不定啊,帶寬不夠啊,反應速度不行啊,數據鏈通信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有問題啊……其實在項目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網絡技術沒有達到那種水平, 但既然有冤大頭給錢,那不挺好?萬一成了呢?

如今的無人機、AI、3D打印,這些時髦的新技術名詞,如果你是以科學的態度,對它們的能力和效果有一個正確的預期,提出一系列有效且合理的使用要求,投入適當的資金首先發展基礎技術,在令人滿意的新技術能夠成功展示之后,再去發展真正能夠發揮優勢的新武器、新裝備,這才是按部就班的科學發展,無非是這里面的有些步驟可以快一點、有些可以謹慎一些嘛。

如今的美國無人機“洋躍進”,可以預計美國接下來會出現一大堆各種無人機,但真能搞成赫格塞思要求的2027年前這個也要投入使用,那個也要產生效果嗎?


通用原子能公司為美國空軍開發的YFQ-44A無人戰斗機,美國空軍還專門發視頻說這玩意“很霸道(VERY BADASS)”

那可夠嗆了,因為這實在不像是今天的美國能做好的事情。

倒是這次被美國人取消的項目,這里面“灰鷹”無人機停產其實不算意外,因為現在戰場上這種準備沖到一線去打坦克的大型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似乎確實生存力已經相當不足。

但有很多其他項目,可以預計會造成比較長遠的影響。

尤其是M10“布克”輕型坦克、AMPV裝甲輸送車、悍馬改裝項目、新“斯特瑞克”底盤等項目,如果這些項目取消而沒有新的項目來彌補,那么意味著美國陸軍的車輛將會陷入嚴重的維修危機。

因為軍用裝備和我們家里的小轎車不一樣,它的磨損情況會很嚴重,當然,軍用車輛也會得到更多的維護保養。但問題是,美軍如今在維護保養上的經費也不是很充裕,目前的美國陸軍主要裝備妥善率也是往往在五成左右徘徊。

如果不對現有車輛進行改造升級,或者將其更換為新車,或者對車上的關鍵設備進行重新設計,那么陸軍面臨的車開不動、直升機飛不起來這類的情況會更加嚴重。

所以美國陸軍如果把這些更新自己手頭老舊車輛的基本工作給停了,轉而去在本不需要那么多經費的無人機領域“大水漫灌”——十有八九這種事不會有什么好結果。結果可能是過幾年又被迫搞出來一堆新的地面作戰車輛維修升級方案,而無人機項目則很可能在燒掉與效果不成比例的金錢后黯然過時。

這應該說是這些年來對美國軍事技術發展的多年觀察的經驗之談。

其實最近美軍對于6.8*51毫米新槍的吐槽也已經開始出現了。此前還一度覺得這種子彈挺有創新意義,但后來發現它實際上配發的彈藥和民用FURY彈一樣,只是鉛芯加銅被甲,就覺得這玩意不靠譜了。因為這種新槍的意義到底是要打遠還是要穿透防彈衣呢?

當初開發階段它就被吐槽,花了巨大的成本,甚至給步兵配發了帶有火控功能的瞄準鏡,最后只是讓士兵能夠和一個抱著PK機槍的第三世界小屁孩在2000米距離上“公平對射”,毫無意義。

后來美軍就強調這個槍能擊穿防彈衣,膛壓如同坦克炮——據稱能在600米距離擊穿所有現役防彈衣——當時我就理解為它進入美軍服役時就會開發類似我軍的鋼芯穿甲彈,然后配上高膛壓、高存速,可能會給美軍一種在遠距離上擊穿對手防彈衣而對手的5.8子彈在這個距離上難以擊穿美軍的重型防彈衣的優勢。是不是這玩意更適合未來的“對等對手公平對抗”的戰場啊?

但現在來看,并沒有這種鋼芯彈,而鉛芯彈目前也已經有人用它進行過測試,結果證實即使在很近的距離也不具備有效擊穿重型防彈衣的能力。所以看來,美軍更重視的還是精度——那就是說,還是更重視和第三世界小屁孩對射……這就很無語了。

相比之下,最近俄軍開始廣泛使用一些奇怪口徑和奇怪來源的彈藥,主要用來發揮夜戰優勢,用小分隊快速消滅烏軍的滲透分隊,這些彈藥的特點就是能在1000-2000米距離的對射中保持相當精度并且確保擊穿重型防彈衣。

這顯然不是美軍的6.8*51嘛……但它的實際功能好像又和美國人自吹的功能很接近。

之前有朋友就說,發現現在美軍所提出的很多設想和概念,實在是非常適合別人學習,但他們自己卻往往無法把這些東西從概念變成實踐。從六代機到新步槍,感覺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呢。

那,這樣好像還不錯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觀察者網 incentive-icons
觀察者網
全球視野,中國關懷
114873文章數 1847385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梅县| 枞阳县| 永康市| 斗六市| 庆元县| 加查县| 普宁市| 名山县| 阿拉善盟| 剑阁县| 中宁县| 张家口市| 纳雍县| 青河县| 陵川县| 神木县| 五峰| 利辛县| 贵溪市| 徐州市| 鲁甸县| 武山县| 辽宁省| 屏东县| 定安县| 泰顺县| 新建县| 福鼎市| 乌拉特后旗| 泾源县| 白银市| 清水县| 上林县| 光山县| 库车县| 北碚区| 浦东新区| 扎鲁特旗| 拜泉县| 溧阳市| 长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