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黨校老師,我的使命就是把黨的創新理論講清楚、講透徹。”4月28日,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王公龍剛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他用27年的堅守,將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滋養黨員干部的精神源泉,被廣大學員親切稱為“行走的理論字典”。
讓理論課成為“招牌菜”
王公龍始終秉持“精品為王”的理念,開設的20多門理論專題課,成為黨校課堂的“金字招牌”。“學員來黨校聽課,就像去飯店點招牌菜一樣,課好不好,直接關系到理論能否入耳入腦入心。”他形象地比喻道。
如何讓黨的創新理論“活”起來、“動”起來?王公龍有自己的“秘訣”。他帶領團隊開創了“問題牽引教學法”,讓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教學不再枯燥。“我們不再是單向灌輸,而是通過設置現實問題引導學員思考,在思想碰撞中深化理論認知。”在講解《共產黨宣言》時,他將學員分成小組,鼓勵提出“刁鉆問題”。“有學員問‘馬克思是德國人,他的理論為何適合中國?’我就用中國實踐的‘兩大奇跡’——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來一一回應,讓學員看到理論的實踐力量。”這種互動式教學,讓被動聽講變為主動思考,他主講的“《共產黨宣言》及其當代價值”課程,先后獲評中央黨校精品課和全國干部教育好課程。
王公龍還是理論傳播的“破圈者”。作為首講嘉賓,他連續參與“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講”“二十大精神二十人講”系列多媒體黨課,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受眾超3億人次,讓黨的創新理論跨越山海,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公龍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全方位講好“中國故事”
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方面,王公龍也發揮著積極作用。他多次用英文為來自亞非拉國家以及德國、美國、西班牙等歐美國家學員講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國夢”等課程。
“每一次對外教學課程都需要精心設計,從選題、撰寫中文提綱和中文講稿、翻譯成英文講稿、制作英文課件、搜集視頻資料、反復試講和修改等,一堂專題課的完成需要先后經過10多道工序。”王公龍表示,“向外國人講好課,需要用最簡潔的語言打動他們,講述生動的故事。墨西哥學員問‘中國如何治理河流污染’,我就講‘河長制’的具體運作;美國學員疑惑‘中國的民主與西方有何不同’,我就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來解答。”王公龍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闡釋新時代中國理論、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得到了各國學員的充分肯定。部分教學專題被專門錄制,作為中聯部對外教學的示范性課程。
用嚴與愛托舉年輕人
在同事甘梅霞的眼中,王公龍是“嚴師”更是“引路人”。“2022年申報中央黨校精品課時,我因覺得要求過高而想放棄,王院長親自鼓勵我,還逐字逐句幫我修改講稿,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甘梅霞說,“他就像是‘老黃牛’,對學術嚴謹、對工作敬業的態度,也深深影響著我們。”
“年輕人是黨校的未來,要給他們壓擔子、搭臺子。”王公龍推動教學改革,鼓勵年輕教師參與國家課題,自己則甘當“幕后參謀”。在他的指導下,學院兩人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兩位副手成長為教研骨干和學校教研部門主要負責人。“我現在花大量時間看年輕人的講稿、改課題,有人覺得‘這是在替別人做嫁衣’,但看到他們成長,比自己拿獎更高興。”
原標題:《王公龍:用27年的堅守,讓黨的創新理論“動”起來〡奮勇爭先實干家》
欄目編輯:顧瑩穎 圖片來源:受訪者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趙菊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