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金華5月4日電(董易鑫 王宇鵠)“我爺爺只有8顆牙齒,需要食堂的米飯再軟些。”“既然要給我們辦老年食堂就要我們滿意,現在還有很大進步空間。”“經過表決,我們決定適當增加老年食堂的菜金。”“我同意。”“我也同意。”……
上述對話片段的原型來自2023年5月。彼時,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后陳村的村民對老年食堂不滿意,一場議事協商會就此展開。
日前,參與“Hi China!我的中國故事”宣講活動的中外Talker們在武義蹲點調研期間,以扮演群眾監督員、村干部等角色的方式模擬這場民主協商,解鎖這座小城的幸福密碼。
近日,外籍Talker走訪武義。(主辦方供圖)
“中國有句古話:基層治,則天下安。只有及時發現基層的小問題、重視小問題,才能避免發展成大隱患,這是我學習到的中國智慧。”來自俄羅斯的瑪麗亞(Maria Lapshina)說。
瑪麗亞扮演的群眾監督員是該村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創新舉措。2004年,后陳村成立了全國首個村務監督委員會,這一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有益探索,后來被稱作“后陳經驗”,并隨時代發展不斷完善。
“三個人組成了一個‘眾’字。雖然眾口難調,但是眾人的事理應由眾人解決。”扮演村干部、來自德國的孫大衛(David Wiehls)說,在這里,他真正了解到什么是“群眾全參與、村務全公開、權力全監督”。
正如孫大衛所言,多年來當地通過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推進基層民主管理、決策、監督有機統一,實現村務監督由事后監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督轉變的做法受到村民歡迎,各種矛盾有了內部化解的機制。
近日,中外Talker在武義蹲點調研。(主辦方供圖)
“我還發現,議事協商會不像傳統的會,村口的阿姨可以來議事,剛做完農活的大爺也可以來議事。”來自俄羅斯的薩莎(Margushina Aleksandra)說,了解了當地的各項經濟、生態等數據后,她發現在“后陳經驗”的幫助下,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現場,與薩莎結對的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宣講員汪曉俊感慨道:“民主,離我們普通人有多遠?‘后陳經驗’告訴你‘民主就在你家村口的公告欄’。基層民主不是小事,是國家治理的根、社會穩定的魂,越是老百姓的事情越要一起商量著來,讓民聲定民生。”
據悉,此次活動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指導,浙江省新時代青年理論宣講志愿者聯盟等單位主辦。(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