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薪火、逐夢青春——
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全國多地開展主題團課、入團儀式、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勵廣大青年將“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傳承五四精神,勇擔時代使命,唱響新時代青春之歌。
薪火傳承 篤行有擔當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4月29日,在位于廣州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里,63名新團員代表許下錚錚誓言,光榮入團。
17歲的新團員王相力說,在這里宣誓入團,感慨萬分。隔著100多年的光陰,感覺與前輩隔空呼應。“莊嚴的團徽戴在胸前,照亮我們前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5月4日,伶仃洋上,深中通道車水馬龍。
這個世界級超級工程的背后,有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團委書記陳遠等青年人的身影,他們攻堅克難,一次次向行業高峰發起挑戰。
“直面世界級難題,急難險重任務激勵我們成長,愛國之情激發我們不斷突破、拼搏向前。”陳遠說。
遼寧舉辦青春讀書會、福建組織“五四主題車廂快閃”活動、湖北舉行五四主題分享會……連日來,廣大青年積極參與讀書、詩歌朗誦、合唱等多種活動,傳遞青春正能量。
4月30日,福州開往泉州的G1609次列車上,福州共青團聯合中國鐵路南昌局組織的“五四主題車廂快閃”活動,吸引不少旅客關注。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學生龔成文帶著吉他彈唱,用歌聲和旅客們互動,現場氛圍讓他心潮澎湃。“從車廂里的感動到崗位上的奮斗,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深刻體悟到每個人都應成為五四精神的火種,做好新時代的青年答卷。”龔成文說。
青春閃耀 奮斗正當時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奮斗是青春最靚麗的底色。
在華中科技大學,“青春建支點 奮斗正當時”2025年湖北共青團五四主題活動日前舉行。南極科考隊員、文博工作者、新農人等青年代表,走上臺向全省青年分享自己的奮斗故事。
聽完大家的分享,湖北省鐘祥市茂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田予愛感慨道:“接力棒交到我們手上,時代期盼我們為美麗鄉村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眼下正是黃鱔苗種擴繁的季節。在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鎮,祥宇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樹蹲在田埂上,仔細觀察著網箱中的黃鱔,“看,鱔苗游得多歡,狀態很好,今年產量肯定高。”他說。
陳樹在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鎮余腦村黃鱔繁育基地觀察黃鱔長勢。新華社記者宋立崑 攝
33歲的陳樹曾是一名企業負責人,6年前,他辭職返鄉創業,扎根鄉土從頭研究稻蝦連作和黃鱔混養。如今,他不僅帶領合作社建成稻鱔蝦養殖基地,還帶動500多戶農戶創業,戶均年收入增加1萬元以上。
“就像養鱔需要活水,農業也需要活力。”陳樹說,對“90后”新農人來說,農業將更多依靠科技賦能。
身穿工服,腳踩膠鞋,手握焊槍,這是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焊接與腐蝕研究所副所長胡奉雅的工作常態。最近這段日子,她和團隊正聚焦深海焊接材料研發,助力某深海裝備建設。
改造焊接平臺裝備、研發新材料……當實驗室傳來成功的消息時,胡奉雅如釋重負。從她著手研發鈦鋼復合板材料,已經過去了1000多天。
以鋼材為“布”,以焊槍為“針”,以焊接技術為“線”,把更多的鋼材“繡”入國之重器和超級工程中,胡奉雅說:“我們要用青春擔當挺起大國重器的‘鋼鐵脊梁’。”
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當代青年人正以廣闊天地為爐,淬煉青春奮斗的底色。
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飛車間內,飛機鉚裝鉗工首席操作技師馮攀龍正忙著進行零件鉚接。“這是航空裝備上的關鍵零件,看起來簡單,但精度要求非常高,不能有一絲馬虎。”馮攀龍說。
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飛車間內,飛機鉚裝鉗工首席操作技師馮攀龍正在工作。(新華社發)
成千上萬次的銼削、長年累月的練習,帶領團隊累計完成技術革新等16項課題……這位“90后”技術工匠一步步成長,今年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挺膺向前 逐夢向未來
時空坐標下,每一種青春有不同的答卷;浪潮奔涌,每一個弄潮兒踏浪逐夢,盡顯時代風流。
當青春奔向廣闊基層——
在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正如火如荼,青年大學生作為一支重要力量,用各自的所學所長,參與鄉村治理、產業升級、文旅融合、民生改善等多個領域。作為青年突擊隊成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博士研究生姜朋帶領團隊扎根鄉村,在山區開展多場公益義診,關注基層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我深刻體會到,要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社會、為身邊人做實事。”
當青春遇見文化傳承——
以福州市花茉莉花為創作靈感制作的“海絲茉莉”茶盞;以宋代福州狀元文化為內涵制作出的“狀元壺”……青年匠人曹詩禮以陶瓷文創為五四獻禮。
多年來跋山涉水考察古窯址,精心鉆研,經過無數次實驗配方調整、燒制,曹詩禮決心要讓古老技藝重煥生機,“更希望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到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隊伍中來”。
當青春奔赴星辰大海——
位于海南文昌的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內,33歲的氮氣源庫區供配氣操作手陳恩偉放棄假期休息,堅守在一線。
陳恩偉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技術區罐區進行液氮轉注前準備。新華社記者 陳凱姿 攝
弓腰穿行在液氮罐的精密管路間,半天下來,濕了又干的工裝上結出厚厚鹽霜。陳恩偉揩著額頭上豆大的汗珠說:“航天人的字典里沒有‘差不多’。對‘精確’苛求,才能鑄就航天事業的安全基石。”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就在幾天前,兩名“90后”航天員宋令東、王浩澤剛剛結束太空之旅,首飛凱旋。
立大志、擔重任,星辰大海,山川田野,城市基層……屬于他們的未來才剛剛開始。(記者董小紅、宋立崑、陳凱姿、鄧瑞璇、鄧倩倩、白涌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