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南海迎來了一位來自舊時代的客人,但是在招待他的時候,毛主席的一句話卻讓他頓時陷入沉思。
“傳國玉璽去哪了?”毛主席的話猶如一聲驚雷,讓這位來自舊時代的皇帝溥儀醒悟了過來,而他的回答則更讓意料之外。
那么,溥儀究竟說了什么?毛主席又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提到這件事呢?
1、末代皇帝淪為戰犯
1950年,被稱為末代皇帝的溥儀從蘇聯軍隊移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緊接著就開啟了自己的戰犯生涯。
但回想幾年之前,溥儀可完全不是這樣一副階下囚的面容,他的生活也是奢華至極完全不像是一個亡國皇帝。
那時候,辛亥革命剛剛爆發,溥儀由于其特殊的身份被允許照舊住在皇宮,并享受一切優待條件,所以在他的心里,清朝根本沒有覆滅。
再加上之后張勛復辟,這就更讓他相信大清王朝還有希望。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他遷出皇宮之后,他隨即就加入到復辟的隊伍中,甚至在之后受到日本人的蠱惑成為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而在他成為傀儡皇帝的這些年中,溥儀又一次回歸到皇帝般的生活中。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日本人專門為他安排了一座“皇宮”,里面不僅華麗無比、包羅萬象,就連規制都像極了以往皇帝的行宮。
不過,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雖然日本人跟他說的是幫他復辟,但實際上他卻無時無刻不在受到日本人的擺布,最后也就隨著日本人的兵敗淪為了戰犯。
2、傳國玉璽——皇帝的象征
一提到玉璽,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溥儀在淪為戰犯之后主動上交的那枚三聯璽,但實際上,這里的玉璽是真正的傳國玉璽,是國家和皇權的象征。
至于主動上交的那枚玉璽,實際上是乾隆皇帝取上好的田黃石所鐫刻的,雖然也很珍貴但卻沒有傳國玉璽那么意義重大。
也是因為如此,在清朝滅亡之后,傳國玉璽一直都被各方人士所惦記,但由于戰亂,它的去向便成了謎團。
傳國玉璽的重要性自古以來都十分受人關注,每一個朝代的帝王都以傳國玉璽來彰顯自己皇位的正統性和最高的皇權,溥儀也不例外。
但隨著這么些年的顛沛流離,傳國玉璽還存在于世間嗎?眾說紛紜。有的人說,傳國玉璽一定隨著溥儀和三聯璽那些金銀珠寶一起流落到東北地區了,有的人卻說,傳國玉璽估計早就沒有了,清朝的玉璽也大概率是后世仿造的。
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我們都無法辯駁,但要是從溥儀那些年的動向來看,確實后一種說法比較靠譜。
自從清朝滅亡之后,溥儀因為馮玉祥發動的政變而遷出皇宮,按照他金尊玉貴的生活習慣,一定會帶大量的珠寶離開,傳國玉璽如果在,那估計早就被發現了。
但無論是在之后的復辟期間,還是在偽滿洲國期間,從來沒有人看到和聽到過關于傳國玉璽的蹤跡,那么就說明溥儀可能也不知道傳國玉璽去哪了,要不然就憑日本人對他的管控,傳國玉璽早就落到日本人的手上了。
再者說,如果真的有傳國玉璽這回事,那溥儀在被審判之后肯定會第一時間上交,而不是上交乾隆皇帝的三聯璽,畢竟他還想將功補過,早點回歸正常的生活。
3、意外的回答
由此可見,傳國玉璽的蹤跡溥儀大概率不知道,但他畢竟是曾經的皇帝,所以估計也很少人相信他說的話。
甚至于連后來建國之后,毛主席還曾問起傳國玉璽的下落,當然不是為了它背后所代表的正統性和權力,只是純粹好奇而已。
基于這個想法,毛主席在1962年的春節邀請了一個特別的人來到了新中國中南海之中,目的就是為了讓他感受新中國的繁華和諧。
在這之前,溥儀已然從一個戰犯成為了一個合法的新中國公民,也擁有了自己的身份證,這種新生活讓他感到新鮮又陌生。
因此,在接到毛主席的邀請之后,溥儀的內心就生出了一種別樣的滋味。曾經的他也是紫禁城的主人,但如今卻要受到新的國家領導人的邀請才能進入中南海,實在令人唏噓。
不過還好,溥儀還是接受了這次邀請,因為在他看來,新中國的種種都比過去滿目瘡痍的國家要好,他也十分高興自己能成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公民。
在溥儀到達之后,毛主席不僅親自迎接了他,還讓他坐在了自己的旁邊,這種種舉動可是把旁邊的人嚇了一跳。
但毛主席卻并沒有什么奇怪的反應,反而和溥儀你一言我一語的閑聊了起來。而在聊到某一話題的時候,毛主席話鋒一轉,問道:“溥儀同志,那傳國玉璽去哪了呢?”
溥儀顯然是被這句話驚著了,一下子就愣住了。就如同上文所說,溥儀本人并沒有見過和拿走傳國玉璽,自然是不知道它在哪里的,但是如果真這么說他們會相信嗎?
溥儀沉默了幾秒,硬著頭皮說:“我也不知道它去哪了。”溥儀一句話就把周圍人熱切的目光全部融化了,他曾經是皇帝怎么會不知道傳國玉璽去哪了呢?
所有人估計都有這個疑問,但只有毛主席在靜謐的餐桌上笑著回答到:“不知道在哪里也挺好的,歷朝歷代為了這個石頭爭得頭破血流,如今新中國成立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也不需要它了。”
毛主席的一番話似乎感動到了溥儀,他在聽完之后默默點了點頭,接著又開了幾句玩笑,逗得在場的所有人都呵呵笑了起來。
而就在這個時候,溥儀才真正意識到,國家的未來并不是靠一個石頭來定義的,而是由領導它的人來決定的,只要一心為人民,有沒有傳國玉璽都不重要。
同時,毛主席也想通過這件事告訴溥儀,過去的時間已經過去,該是擁抱新生活的時候了,他也不必為自己以前的罪行所苦惱和抬不起頭,此時的他就只是一個新中國的普通公民。
參考資料:
愛新覺羅·溥儀——百度百科
田黃三聯璽——百度百科
溥儀:《我的前半生》,群眾出版社1964 年
中央檔案館:《共和國特赦檔案》,中國檔案出版社2005 年
莊士敦:《紫禁城的黃昏》,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年(譯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