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美國商務部一紙報告讓白宮陷入尷尬。美國第一季度GDP下跌0.3%,創下2022年以來首次負增長。更加讓人尷尬的是,這份“成績單”公布的前一天,特朗普才剛剛吹噓自己上臺100天取得了“傳奇”成績。
然而,特朗普畢竟是特朗普,一拍桌子,拜登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都是拜登的錯”。于是,在社交媒體賬號上,特朗普連敲好幾排字,指責是拜登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導致了現在的糟糕數據。大家要再忍忍,美國繁榮即將來臨,關稅政策馬上就會生效。
挺有意思的是,大部分美國媒體對于特朗普的這個“甩鍋行為”,給予了充分的“評價”,并強調恰恰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導致了現在的衰退。
事實上,在特朗普高舉“關稅大棒”的時候,美國企業就已開始囤貨。美國一季度進口暴增41%,創五年新高。然而,這些商品并非美國生產,直接導致凈出口拖累GDP近5個百分點,創歷史最慘紀錄。而原本占GDP三分之二的消費者支出僅增長1.8%,創兩年新低。民眾一邊為關稅推高的物價買單,一邊看著工資被通脹吞噬。
必須指出的是,特朗普堅稱GDP下跌是“拜登遺留問題”,卻選擇性忽略自己1月20日已上任。按此邏輯,拜登豈非掌握了“時空穿越技術”,能從2024年遠程操控2025年的進口數據?更諷刺的是,美國企業囤貨正是為了躲避特朗普的關稅。此外,從競選開始的時候,特朗普就高喊要讓“制造業回歸”。但不穩定的市場環境、朝令夕改的政府決策,反而讓企業的“回流”變成了“逃亡”。
特朗普的“甩鍋大法”或許能暫時轉移矛盾,但數據不會撒謊:關稅推高物價、企業信心崩盤、供應鏈混亂,這場自導自演的經濟危機早已埋下伏筆。當特朗普忙著在社交媒體大寫“甩鍋小作文”時,美國民眾正為飆升的物價咬牙切齒。歷史經驗表明,靠“前任背鍋”救不了經濟,反而可能讓“鍋”越甩越重。只是不知特朗普的下一招,會不會是要求拜登為2026年的經濟數據提前寫檢討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