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社福州5月5日電 題:三代音樂人福州共話“洋戲中唱”:助力中西文化融合 提升藝術親和力
作者 葉秋云
福州連日高溫未歇,福建大劇院藝教中心排練廳內(nèi),96歲高齡的中國著名指揮家鄭小瑛仍保持著嚴謹?shù)娜粘蹋好刻?0時開始指揮樂隊進行排練,晚飯后與團隊成員逐頁校對分譜,直至深夜方歸。5月10日至11日,由鄭小瑛擔任藝術總監(jiān)和指揮的意大利經(jīng)典歌劇《塞維利亞理發(fā)師》中文版將在福州首演,現(xiàn)在距演出僅有幾天了。
5月1日,96歲高齡的中國著名指揮家鄭小瑛(中)正在福建大劇院藝教中心排練廳排練。(嚴昕供圖)
歌劇《塞維利亞理發(fā)師》由意大利作曲家羅西尼創(chuàng)作于1816年,被譽為“意大利喜歌劇精神的化身”。在鄭小瑛看來,羅西尼的音樂如同一陣清風,可以吹散觀眾心中的陰霾,而且,“這部歌劇堪稱歌劇入門者的絕佳選擇”。
多年來,鄭小瑛積極推廣“洋戲中唱”藝術實踐。鄭小瑛表示,歌唱家用自己的母語(中文)演唱,能幫助觀眾更直接地領略劇情的幽默以及角色之間的“逗哏”。
5月4日,歌劇《塞維利亞理發(fā)師》中文版藝術分享會暨首演主創(chuàng)見面會在福州舉行。葉秋云 攝
中國男中音歌唱家孫礫也參與了《塞維利亞理發(fā)師》中文版的創(chuàng)作。他曾在舞臺上飾演費加羅,這次則轉(zhuǎn)換身份,首度以導演身份參與,實現(xiàn)從表演者到創(chuàng)作者的跨越。“當年用中文唱《茶花女》,我深刻體會到母語對情感傳達的賦能,也讓觀眾更好地看懂戲、聽懂故事。”
此次飾演費加羅的青年歌唱家林子豪曾在意大利深造7年。他認為,“洋戲中唱”不僅是語言的轉(zhuǎn)換,更是中西文化的融合與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中文的韻律、說話節(jié)奏與意大利語存在差異,但這種差異反而為角色增添了層次感。”
林子豪說,用中文演唱能讓情感表達更加自然流暢。“洋戲中唱”突破了語言藩籬,使藝術更具親和力,能夠提升歌唱家表演的真實性與感染力,推動文化互鑒與本土化創(chuàng)新,助力歌劇普及與美育教育。
當西方經(jīng)典遇見東方表達,三代音樂人接力傳遞著藝術初心。孫礫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業(yè)界人士關注并支持“洋戲中唱”,“這必將推動中國的歌劇事業(yè)發(fā)展得更好”。(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