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部早就寫好的電視劇,從你出生那一刻,就自動拿到了專屬的劇本。上學、工作、結婚生子,就像劇里早安排好的情節,再怎么折騰都逃不出這些主線。人生之路上,有人給你點贊叫好,也有人對你冷嘲熱諷,這些聲音就像背景音一樣陪著你。等哪天突然 “咔” 地一下,劇情說斷就斷,你這出戲直接大結局,一切似乎都是老天爺提前安排好的。
“命里注定” 這說法,從古時候傳下來就沒斷過。別看說得神乎其神,其實掰開了、揉碎了,再用大白話來講,里面門道并不難懂。
老一輩常說 “生辰八字定命運”,認為出生時間就像一把密碼鎖,能揭開人生的奧秘。比如有人出生在農歷的某一個特殊的日子,八字推算出五行缺水,老輩人就覺得這人容易體弱多病,或是事業發展總遇坎坷。還有 “紫微斗數”,把命運比作天上星象的排列組合,不同的星盤對應不同的人生軌跡 —— 有人天生吉星護佑,做事順風順水;有人犯了兇星,難免波折不斷。
還有,在老祖宗留下的思想里,道家把 “道” 看作宇宙的總編劇,認為人就像舞臺上的演員,劇本早已寫好,只能按部就班地演,強行改戲只會惹出亂子。儒家也講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就像學生備考,努力學習是自己能掌控的,但最終能考多少分、能不能進理想學校,都由 “老天爺” 定奪。
宗教的說法也異曲同工。佛教講前世今生,認為當下的遭遇是上輩子種下的 “因果”:今生病痛纏身,是上輩子做了虧心事;今生財運亨通,是前世積德行善的福報。基督教則相信上帝是人生的 “總導演”,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上帝的計劃,無論遇到什么,都只能坦然接受。
再從科學角度看,基因就像身體里的 “生命說明書”。雙胞胎研究發現,很多性格和健康問題,一半左右是基因決定的。比如有些人天生容易胖,怎么減肥都難;有些人就是脾氣急,這可能都是從爸媽那里遺傳來的。還有胎兒在媽媽肚子里時,如果媽媽營養不良或者情緒不好,這些影響就像給生命說明書打了補丁,會改變未來的生長發育,而這些早期影響我們根本控制不了。
另外,生活就像一盤復雜的多米諾骨牌,開頭輕輕推倒一塊,后面就會引發一連串反應。比如一個人出生在貧困家庭,沒機會上好學校,長大后找工作也困難,這一系列遭遇看似偶然,其實從出生那一刻就埋下了伏筆。就像電影《阿甘正傳》里的阿甘,他智商不高,卻因為各種機緣巧合經歷了很多傳奇故事,這些看似偶然的背后,也藏著某種注定的軌跡。
仔細想想,我們身邊有多少人,一輩子都在為了金錢、地位、名聲拼命奔波。他們把自己累得身心俱疲,只為了多賺一點錢,多獲得一些虛名浮利。可一旦疾病纏身,或者遭遇意外,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才突然明白,原來之前追求的一切,在健康和生命面前,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就像那些富豪,即便擁有數不盡的財富,能夠享受最好的醫療條件,但面對生老病死,依然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他們害怕死亡,因為還有太多的好日子沒有享受,還有太多的夢想沒有實現。而普通的沒錢人同樣怕死,他們不想承受死亡的痛苦,不想就這么離開自己的親人,不想還沒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就畫上句號。然而,害怕又有什么用呢?人壽長短,皆是天意,一個人的命數,早就注定好了。
小編經常看到某知名媒體的公眾號推送,其中頻繁出現訃告。訃告中的人物,一部分是科學家、教授、學者等,他們高壽,能活到一百零幾歲。但也有不少令人惋惜的情況,一些處于科學前沿領域或正值盛年的文人學者英年早逝,有的甚至只有三十幾歲、四十幾歲就離開了人世。
既然人的壽命長短似乎早已注定,那我們是不是就要坐以待斃,被動地等待生命終結時刻的到來呢?
陳大爺六十歲那年,找先生算了一卦。卦象顯示他 “陽壽有限,恐難過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