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上學時在煤層50厘米厚的小煤礦挖煤掙學費,對家鄉發展變化的每一步都有深切感受,一心想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專業特長的李世瑤,在2016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水土工程研究生畢業后毅然回到家鄉改造傳統種植,發展現代農業。對于他的選擇,很多關心他的親朋好友都不理解。然而李世瑤總說:“比起外面優厚的待遇,家鄉的父老鄉親還在從事低效的傳統農業,故鄉的水土和父老鄉親養育了我,學以致用,帶領鄉親們共同發展產業,讓大家都過上幸福日子才是我最大的心愿?!?/p>
李世瑤和村民交流草莓種植技術。 六盤水市總工會供圖
回鄉之初,李世瑤搭了一個小溫室,進行農業試驗,之后再將成果傳授給當地村民,他數年如一日試驗、示范、探索、推廣現代山地特色農業品種和技術,2019年在部分村民的支持和他的引領下,開啟了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為家鄉的傳統種植業向現代農業高質量持續邁進做了全方位探索和努力,贏得家鄉群眾的認可和有關部門的肯定。
堅持在創新種植模式上找突破。六盤水鐘山區種植模式絕大部分為一年一熟,傳統種植模式效益低。李世瑤開展“草莓+西瓜”集約化輪作種植模式和高海拔地區“鮮食玉米+馬鈴薯”糧食作物套種等試驗,通過草莓品種篩選和種植技術,高山育苗技術以及草莓-西瓜輪種種植技術,培育出適應六盤水獨特的土壤及氣候條件的應季西瓜和草莓,不僅病蟲害少,還實現農作物增產、增效,提前上市,搶占市場先機。
堅持在選育優良品種上下功夫。山區立地條件差異明顯,幾年來,在科協、農業部門的支持下,共引進、種植和試驗上百個作物品種,從中篩選出了更有市場價值、更適宜六盤水的土壤及氣候的作物新品種,為老百姓發展種植業提供參考,試驗種植的品種產量增產2倍。李世瑤還堅持高溫堆肥、節水灌溉及水肥一體化技術,生產的果蔬不僅品質好,其水的利用率可達95%以上,提高肥效一倍以上,打通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向良種良法要效益的路子。
堅持在利益鏈接機制上見實效。為示范和推廣研發的新品種和新技術,李世瑤于2019年成立了六盤水山海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農民一起發展農業產業。他盤活閑置10多年的草莓基地,以500元每畝流轉老百姓的土地,并且流轉農戶優先就業;積極探索家庭農場領辦合作社的模式,合作社的成員在基地務工,不僅每天可以拿到80元工資,每年還可以參與銷售收入25%的分紅,干活的員工同時也是股東,年用工達3000余人次;通過“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模式,向群眾科普農業知識、傳授農業技術、提供技術指導、推廣成熟經驗,帶領群眾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群眾增收,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他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技術優勢和示范引領作用,免費對雙戛街道精準貧困戶105戶進行農業“短平快”項目培訓,對中箐村村民50余人進行勞動技能培訓,努力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農業效益。
在李世瑤的努力下,他帶領創辦的合作社2020年被評為省級示范合作社,2021年被評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022年被認定為市級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被六盤水市總工會評為“五一勞動獎狀”單位。李世瑤曾在第六屆全國農業經理人技能大賽中榮獲二等獎,先后獲得“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貴州省優秀共產黨員”“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六盤水市糧油生產標兵”“六盤水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六盤水市管專家”等榮譽稱號。(六盤水市總工會供稿)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