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大叔,您剛才說什么?能麻煩再說一遍嗎?」
年輕的銀行工作人員林雯瞪大雙眼,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內容。
張鐘聲因憤怒而聲音顫抖:「我在問你,我的錢都哪去了?我的48萬怎么突然不見了?」
「這絕對不可能!我從不亂花錢,怎么會只剩3塊5?」
林雯盯著電腦屏幕上的賬戶余額,再次核對了身份信息,確認無誤后抬頭看向這位熟悉的老客戶。眼前這位平日一絲不茍、話語簡短的退休技術主管此刻臉色煞白,額頭滲出豆大的汗珠。
「張叔,別著急,我們先調出最近半年的交易記錄看看。」林雯趕緊安慰道。
她快速敲擊鍵盤,調出賬戶明細,一連串大額轉賬記錄呈現在屏幕上,最近一筆是在八天前。
「這些轉賬不是我操作的!我根本就沒來過銀行!誰偷走了我的錢?」
張鐘聲全身發抖,五十八年來第一次感到如此無助和無力。
同樣排隊等候的人們紛紛側目,國慶假期的銀行大廳內,張鐘聲絕望的喊聲格外刺耳。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養老金,怎么會在短短時間內就蕩然無存?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那些轉賬記錄上,清清楚楚地簽著他自己的名字……
01
杭州市拱墅區,康樂小區是2000年初建成的老式住宅區。這里沒有電梯,只有褪色的外墻和窄小的樓梯。張鐘聲的兩室一廳位于四樓,自從六年前妻子離世后,這個家顯得格外冷清空蕩。
每天清晨六點,無論刮風下雨,張鐘聲都會準時起床。這是三十多年工廠生活形成的習慣,即使退休多年也無法改變。他總會先燒一壺水,然后從冰箱取出兩根玉米。直到剝開第二根玉米時,他才會猛然想起:家里現在只剩他一個人了。這個早晨也不例外,他煮好一根玉米,將另一根輕輕放回冰箱,嘴角流露出一絲苦澀的微笑。
廚房水槽上方貼著一張泛黃的便條,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每日開支:早餐3元,午餐7元,晚餐5元,水果2元……每一項都精確到角。
吃完早餐,張鐘聲換上一件洗得發白的灰色T恤。他戴上老花鏡,從床頭柜抽屜里取出一個藍色封面的記賬本。這本記賬本已經用了十多年,每一頁都詳細記錄著他的收入與支出。他翻到最新一頁,仔細核對昨日的消費。然后在最后一行工整地寫下:4月30日,總余額:483,675元。
這個數字是他的驕傲,也是他的依靠。作為杭州某機電廠退休的技術主管,張鐘聲一生勤儉節約。加上妻子生前也是工廠技術員,兩人退休金雖然不高,但日積月累。再加上多年積蓄,終于攢下了這筆養老金。在他看來,這是他晚年最大的安全感來源。
「鐘聲啊,又在算賬呢?」樓下傳來熟悉的聲音,語氣中帶著幾分親切的打趣。
張鐘聲從陽臺探出頭,看見孫阿姨正在樓下的小花園澆花。
「嗯,記記賬,不然腦子糊涂了。」張鐘聲簡短地回答。
孫阿姨是退休醫院護士長,也是這個小區為數不多和張鐘聲說得上話的鄰居。自從妻子離世后,張鐘聲很少與人交流,每天的行程固定得像鐘表一樣準時:早上七點半去小區旁的公園鍛煉一小時,九點回家看新聞;十點去菜市場買當天的菜,中午做飯吃飯,下午要么看書讀報,要么修理家里的小物件。晚上七點準時收看財經新聞,九點準時上床休息,日復一日,從不變更。
孫阿姨熱情地邀請:「鐘聲,今天要不要一起去社區活動中心?」
「他們組織了個免費體檢,還有健康講座呢!」
張鐘聲搖搖頭:「不了,我得去看看老伴。」
每周二,是他雷打不動去墓園看望妻子的日子,這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社交活動」。
來到墓園,張鐘聲小心地放下帶來的康乃馨,用濕巾輕輕擦拭墓碑上的照片。照片中的女人笑容溫和,眼角有細細的魚尾紋。
「老伴,我來看你了。」張鐘聲輕聲說。
「最近身體還可以,就是前幾天胸口疼了一陣,大概是天氣變化的緣故吧。」
他絮絮叨叨地說著生活中的瑣事,仿佛對方能聽見一樣。
說到兒子時,他停頓了一下,眼神閃爍:
「小軍最近沒打電話來,估計工作忙吧。廣州那邊消費高,壓力大,他也不容易。」
張鐘聲的兒子名叫張軍,今年36歲,是廣州一家金融公司的市場總監。自從大學畢業后,張軍就離開了家鄉,前往廣州發展。表面上看,他事業有成,有車有房,還娶了漂亮的妻子。但實際上,父子倆的關系早已名存實亡。兩人每年通話不超過五次,多為簡短寒暄,從不談心事。
回想起來,這種疏遠始于十多年前。張鐘聲一生嚴格自律,對兒子要求極為嚴格。張軍青少年時期與父親關系緊張,認為父親不理解自己。張鐘聲的妻子生前一直是父子之間的緩沖劑,但自從她患病后,情況急轉直下。
張軍母親患病后,他很少回家照顧。張鐘聲獨自照顧妻子四年,消耗了全部精力。最令他心痛的是,妻子離世時,張軍因工作原因遲到兩天,未能見母親最后一面。
葬禮上,積壓多年的矛盾終于爆發,張鐘聲的責備聲回蕩在殯儀館:
「你從小就知道她身體不好,你還遠走高飛,連最后一面都不能見!」
張軍聞言也十分委屈,頓時眼圈通紅、聲音哽咽地反駁:
「我已經趕回來了!您以為我不想早點回來嗎?」
「您從來不告訴我真實情況,總說她沒事,直到最后一刻才打電話!」
「您就是這樣,一輩子什么都自己扛,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從那以后,父子幾乎斷絕了往來。張鐘聲深信兒子忘恩負義,只在乎錢和事業;而張軍則認為父親固執己見,不理解現代社會和自己面臨的壓力。
02
張鐘聲嘆了口氣,拍拍墓碑,起身離開。回家路上,他突然感到一陣劇烈的胸痛,不得不扶著路邊的欄桿緩一緩。這已經是這個月第四次了,最開始他以為只是普通的不適,但這次疼痛格外強烈。
「張叔!你怎么了?」孫阿姨恰好路過,看到張鐘聲臉色發白,趕緊上前扶住他。
「沒事,休息一下就好……」張鐘聲話沒說完,身體一軟,倒在了孫阿姨懷里。
醫院的消毒水氣味刺鼻而熟悉。張鐘聲躺在急診室的病床上,聽著心電監護儀規律的「滴滴」聲,心里恍惚不已。此刻,他感覺自己仿佛回到了六年前陪伴妻子的日子。不同的是,這次躺在病床上的是他自己。
「張先生,您的情況不太理想。」醫生推了推眼鏡,表情嚴肅。
「初步檢查顯示您有冠心病癥狀,需要進一步檢查。」
「建議您盡快安排冠脈造影,看看血管堵塞程度,確定是否需要裝支架。」
張鐘聲沉默不語,眼神放空。他對醫學并不陌生,妻子生病期間,他自學了不少醫學知識。冠脈造影意味著大筆費用,后續如果需要手術,花費只會更多。
「大概需要多少錢?」張鐘聲問道,聲音有些發顫。
「檢查大約需要4萬元左右,如果需要手術,根據情況可能需要8萬到12萬不等。」醫生如實回答,「您有醫保吧?可以報銷一部分。」
「家里有人照顧嗎?這種情況最好不要一個人。」
張鐘聲搖搖頭:「我自己能行。」
孫阿姨在門外焦急等待,見張鐘聲出來,立刻迎上前:
「怎么樣?醫生怎么說?」
「沒什么大事,休息幾天就好。」張鐘聲勉強笑了笑,把檢查單小心地折好放進口袋。
回到家,張鐘聲坐在沙發上發呆。窗外,夕陽西下,小區里傳來孩子們玩耍的笑聲,他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和無助。過去,每當他遇到困難,總有妻子在身邊商量,現在他只能獨自面對這一切。
該不該告訴兒子?這個念頭在張鐘聲腦海中閃過,但很快被他否決了。六年了,他們之間的關系早已冰冷。上次通話還是在春節,張軍敷衍地問候了幾句,就匆匆掛斷了電話。他不想在生病時還要面對兒子的冷漠,那只會讓他更加傷心。
張鐘聲從櫥柜深處取出一個藍色的文件袋,里面裝著他的存折、身份證和一些重要文件。他把存折拿出來,翻到最后一頁:483,675元。這是他一生的積蓄,也是他晚年唯一的依靠。
「手術費用有了,還能剩不少。」張鐘聲自言自語道,「國慶后去銀行取錢,安排住院。」
決定一旦做出,張鐘聲反而感到輕松了許多。他開始整理家務,把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在收拾抽屜時,他無意中翻到一個舊相冊。相冊里是一家三口的合影:年輕時的他和妻子,以及還是孩童的張軍。照片上,張軍咧著嘴笑,露出缺了兩顆牙的笑容,天真而快樂。
張鐘聲的手指輕輕撫過照片,眼眶濕潤。那時候的兒子多粘人啊,總是纏著他講故事,要他背著上學。什么時候,他們之間變得如此生疏了?他想起妻子臨終前的囑托:「照顧好小軍,別太嚴厲……」
他拿出一張紙,猶豫了許久,終于下筆寫道:「小軍,如果你看到這封信,說明我已經……」寫到這里,他停住了,將紙撕碎扔進垃圾桶。不,他不想用這種方式和兒子溝通。或許等他手術順利后,可以嘗試重新建立聯系。
國慶假期前夕,張鐘聲早早地準備好了去銀行的材料。他穿上最整潔的襯衫,戴上老花鏡,將存折和身份證小心地放在口袋,再三確認沒有遺漏。明天,他就可以去銀行取錢,然后安排住院檢查了。盡管對未知的手術感到恐懼,但想到解決了健康問題,張鐘聲的心情卻出奇地平靜。
國慶早晨,張鐘聲五點半就起床了。他簡單吃了早飯,看了會兒早間新聞,七點準時出門。路上行人不多,大多數人都選擇在假期睡個懶覺。銀行八點開門,張鐘聲提前到達,成為當天第一位客戶。
七點五十分,銀行工作人員陸續到位,開始準備營業。張鐘聲透過玻璃門,看到熟悉的面孔——林雯,那個總是對他特別有耐心的年輕客戶經理。張鐘聲松了口氣,林雯了解他的習慣,辦事效率高,不會問東問西。
八點整,銀行大門打開,張鐘聲走進溫度適宜的營業廳,直接到林雯窗口排隊。很快,就輪到他了。
03
「張叔,早上好!」林雯笑容親切,「今天這么早就來辦業務啊?」
「嗯,取點錢。」張鐘聲簡短地回答,將存折和身份證遞過去。
林雯熟練地接過材料,輸入信息。突然,她的表情凝固了,眉頭緊鎖之后,又重新輸入了一遍賬號。
「張叔,您這個賬戶……」林雯欲言又止,臉色變得異常嚴肅。
「怎么了?」張鐘聲心里一緊。
「您的賬戶余額只有3.5元了,不夠4萬塊啊。」林雯輕聲說道,同時將電腦屏幕轉向張鐘聲,讓他看清楚數字。
張鐘聲愣住了,第一反應是銀行系統出錯了。他驚呼道:
「不可能,我有48萬多!昨天我還查過記賬本!」
「我幫您查一下交易記錄。」林雯迅速點擊鼠標,調出賬戶明細。屏幕上顯示,過去兩個月內有多筆大額轉賬,分別是8萬、12萬、9萬和8.97萬。最后一筆是在八天前,轉出了剩余的所有金額,只留下3.5元。
「鐘叔,您剛才說什么?能麻煩再說一遍嗎?」林雯瞪大雙眼,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內容。
張鐘聲因憤怒而聲音顫抖:
「我在問你,我的錢都哪去了?我的48萬怎么突然不見了?」
「這絕對不可能!我從不亂花錢,怎么會只剩3塊5?」
林雯盯著電腦屏幕上的賬戶余額,再次核對了身份信息,確認無誤后抬頭看向這位熟悉的老客戶。眼前這位平日一絲不茍的退休技術主管此刻臉色煞白。
「張叔,別著急,我們先調出最近半年的交易記錄看看。」林雯趕緊安慰道。
她快速操作電腦,調出賬戶明細,一連串大額轉賬記錄出現在屏幕上,最近一筆是在八天前。
「這些轉賬不是我操作的!我根本就沒來過銀行!誰偷走了我的錢?」
張鐘聲全身發抖,五十八年來第一次感到如此無助和無力。
同樣排隊等候的人們紛紛側目,國慶假期的銀行大廳內,張鐘聲絕望的喊聲格外刺耳。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養老金,怎么會在短短時間內就蕩然無存?
林雯立刻意識到事態嚴重,請來了銀行主任。主任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女性,戴著黑框眼鏡,表情嚴肅而專業。
主任了解情況后,將張鐘聲請到了一間私密的辦公室。兩人坐下后,主任直接遞給他一杯溫水:
「張先生,請您先冷靜一下。」
「我們會立即核查情況,根據記錄,這些交易都是在柜臺完成的,都有簽名確認。」
「您確定這段時間沒有委托他人或者親屬代為辦理過業務嗎?」
張鐘聲咬緊牙關,用力搖頭:
「絕對沒有!」
「我的存折和身份證一直鎖在家里的抽屜里,我不可能讓別人代辦!」
張鐘聲的血壓迅速升高,臉色由白轉紅,呼吸也變得急促。林雯發現情況不對,趕緊撥打了120。
「張叔,別激動,先保持冷靜。」林雯輕輕拍著張鐘聲的背,安撫道。
「我們一定會查清楚的,您先去醫院看看,錢的事情我們會處理。」
救護車很快到達,醫護人員為張鐘聲測量了血壓和心率,發現血壓已經升至175/105。這屬于高血壓危象,醫生立即給張鐘聲服用了降壓藥,并將他送往醫院。
在醫院,張鐘聲接受了緊急治療。醫生診斷為急性心肌缺血,幸好發現及時,沒有演變成心肌梗死。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必須立即住院治療,同時安排冠脈造影檢查。
「我沒錢了……」張鐘聲躺在病床上,喃喃自語。
就在這時,孫阿姨急匆匆趕到病房。原來,林雯在送張鐘聲去醫院時,從他的手機通訊錄中找到了孫阿姨的電話,告知了情況。
「鐘聲,怎么回事啊?錢沒了?」孫阿姨焦急地問道。
張鐘聲簡單地說明了情況,每說一句話都像耗盡了全身力氣。他的眼神空洞,好像一夜之間蒼老了十歲。
「住院費先別擔心,我這有8000塊應急。」孫阿姨二話不說,從包里掏出銀行卡,「咱們先把病治好,錢的事情慢慢查。」
張鐘聲搖搖頭,拒絕了孫阿姨的好意:
「不行,這是你的積蓄。」
「命都沒了,積蓄還有什么用!」孫阿姨堅持道。
「我跟你老伴是幾十年的朋友,她九泉之下也會希望你先顧好身體。」
在孫阿姨的堅持下,張鐘聲勉強同意先住院治療。
當晚,林雯也來到醫院探望,帶來了銀行的初步調查結果。
「張叔,我們調出了所有相關交易的監控視頻。」林雯拿出一個平板電腦,「這是最近一次大額轉賬的畫面,您看看是否認識這個人。」
視頻中,一個穿著深色外套、戴著口罩和帽子的中年男子正在柜臺辦理業務。他出示的證件和簽名都清晰可見。確實是張鐘聲的身份證,簽名也與張鐘聲平時的筆跡幾乎一模一樣。
張鐘聲目不轉睛地盯著視頻,突然指著屏幕:
「等等,回放一下!這人動作不對!」
林雯疑惑地看著他:
「動作?」
「對,我有肩周炎,每次在銀行填單子時都會微微抬高右肩,右手還會不自覺地活動手腕。」
「這個人沒有這些動作,是個冒牌貨!」張鐘聲激動地說。
林雯和孫阿姨面面相覷,沒想到線索會來自于這樣的細節。
「還有,再看看其他幾次轉賬的視頻。」張鐘聲要求道,眼睛里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
林雯依次播放了其他幾筆交易的監控。每次出現的都是「張鐘聲」。但仔細觀察,能發現一些微妙的差異:有時候他會先整理衣領再簽名,有時候直接簽名;有時眼睛推到額頭,有時掛在鼻梁;甚至走路姿勢也略有不同。
「這不是同一個人!」張鐘聲斷定道,「有人模仿我,而且不止一個人!」
林雯若有所思:
「張叔,我明天就向警方報案。」
第二天,身體稍有好轉的張鐘聲在孫阿姨的陪同下前往警局報案。負責接待的是一位姓周的年輕女警官,她細心記錄了張鐘聲的陳述,并立即聯系銀行調取了更多監控資料。
「張先生,冒用他人身份證和偽造簽名進行詐騙是嚴重的刑事犯罪。」周警官說道。
「但這個案子有些特殊,詐騙者似乎對您的生活習慣和個人特征都了解得很清楚。」
「而且能夠獲取您的身份證原件……您最近有沒有將身份證借給他人,或者遺失過?」
張鐘聲搖頭:
「沒有,我的證件一直鎖在家里。」
周警官沉思片刻:
「那么,最大的可能是,作案人是您的熟人,或者能夠進出您家的人。」
「請問您最近有接待過客人嗎?」
張鐘聲苦笑:
「我幾乎不與人來往,除了孫阿姨偶爾來串門,就沒有其他人了。」
孫阿姨在一旁急忙解釋:
「鐘聲這人生活規律得很,每天按時出門鍛煉,買菜,看報。」
「他兒子在廣州,六年來回家不超過四次。」
「您的兒子?」周警官敏銳地捕捉到這個信息,「能否告訴我您兒子的聯系方式?」
張鐘聲遲疑了片刻,最終還是提供了兒子的電話號碼。他無法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做出這種事,盡管他們關系疏遠,但畢竟是親生骨肉。
接下來的日子,張鐘聲住在醫院,一邊接受治療,一邊等待警方調查的進展。孫阿姨每天都來照顧,林雯也經常來探望,帶來一些調查的最新消息。
一周后,醫院完成了冠脈造影檢查,結果顯示張鐘聲需要安裝三個心臟支架。手術費用約10萬元,即使有醫保報銷,自費部分也要3.5萬左右。這對于只剩3塊5毛錢的張鐘聲來說,無異于天文數字。
「我幫你聯系兒子吧。」孫阿姨提議,「不管怎么說,這種時候他應該回來看看你。」
張鐘聲面色凝重,最終點了點頭。六年來,他第一次主動想要聯系兒子,不是為了敘舊,而是被迫無奈。
孫阿姨撥通了張軍的電話,簡單說明了張鐘聲住院的情況,但沒有提錢被盜的事。電話那端,張軍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說了一句「我收到了」就掛斷了電話。
兩天后,醫院安排了手術,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手術前一天,張軍出現在了病房門口。六年不見,曾經精神抖擻的年輕人變得憔悴不堪。他的眼睛布滿血絲,身上的西裝也顯得皺巴巴的。
「爸……」張軍站在門口,聲音低沉。
張鐘聲抬起頭,看到兒子的一瞬間,心中百味雜陳。他想起兒子小時候坐在他肩膀上歡笑的樣子,想起兒子考上大學時驕傲的表情,也想起葬禮上針鋒相對的場景。
「進來吧。」張鐘聲平靜地說。
張軍走進病房,猶豫了一下,從包里拿出一個信封遞給張鐘聲:
「手術費,醫生說需要三萬五,這里有四萬,多的留著買營養品。」
張鐘聲看著信封,沒有伸手去接:
「警方聯系你了?」
張軍的身體明顯顫抖了一下:
「什么警方?」
「我的存款被人取走了,全部48萬,警方正在調查,他們應該聯系了你。」張鐘聲直視兒子的眼睛,「你知道些什么嗎?」
張軍避開父親的目光,手中的信封微微晃動:
「我不知道你在說什么,我只是聽說你住院了,所以趕回來看看。」
就在這僵持的氛圍中,周警官出現在了病房門口:
「張先生,打擾了,我們調查有了重要發現,需要您再看一些監控錄像。」
她看到張軍,點點頭:
「這位是?」
「我兒子。」張鐘聲簡短地介紹道。
周警官的眼神在張軍身上停留了幾秒,然后拿出平板電腦,打開一段新的監控視頻:
「這是我們在銀行附近的一家咖啡廳發現的,請看這個時間點。」
視頻顯示,在最后一筆大額轉賬完成后,那個假冒的「張鐘聲」走出銀行。在拐角處與一個穿著淺色風衣的年輕男子短暫交談后,鉆入了一輛廣州牌照的銀色轎車。雖然年輕男子背對著攝像頭,但他接電話時的動作很有特點。他是個左撇子,經常左手持機,右手習慣性地輕拍胸口。
此刻,張鐘聲的呼吸變得急促,胸口劇烈起伏,仿佛有一塊巨石壓在心頭。視頻里那個左撇子的習慣性動作,他太熟悉了。
張鐘聲的目光從視頻轉向兒子,眼中充滿震驚和難以置信。憤怒的火苗從心底竄起,燒得他喉頭發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