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5月7日文章,原題:誰會害怕中國? 害怕,非常害怕——但不是害怕中國。恰恰相反,搞好與中國的合作關系對澳大利亞的未來至關重要。
選舉終于結束了。在以往的競選活動中,候選人對國際事務的表態并不如此猶豫不決,但這次都措辭謹慎,回避棘手話題。兩黨都不想把中國扯進這場辯論,也不想討論“奧庫斯”問題,后者確立的理由是有必要對中國采取軍事行動。建造核動力艦艇的理由不是為了保衛澳大利亞海岸,而是為了攻擊遠方目標——中國。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在逐步向世界開放。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積極參與許多多邊組織的成員。在這種開放的環境中,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保持強勁增長和提高生活水平始終是中國國內政策的主要支柱。
中國相信既有的國際治理體系能夠支持和規范發展。但美國顯然沒有回報中國的信任。中國的迅速崛起和日益增強的全球影響力改變了地區和全球平衡,并引發地緣政治反應。特朗普政府尚未明確處理對華關系的政策,一切都很混亂。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將以更加交易性和不可預測的方式挑戰中國,加劇貿易摩擦。中國的反應有分寸且始終一貫,強調支持國際規則和多邊體系。這與美政府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已真正融入全球經濟。中國希望國際關系穩定、安全,以支撐其經濟增長。
未來,世界將面臨全球性重大挑戰。澳大利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了解中國及其內外政策。澳大利亞并非孤例,應對中國的最佳方式是與鄰國進行磋商和協調,因為這些國家也經常與這個崛起中的大國進行互動。新加坡、泰國、越南、馬來西亞都與中國有著重要的貿易和外交關系,在如何處理與中國這個地區大國和全球大國的關系方面有很多經驗可以分享。澳大利亞應該能處理好與中國的關系。如果我們尊重中國的合法權利,北京也會尊重我們的合法權利。中國并無吞并其他國家的歷史。中國尊重其他國家的自主權,而不是像特朗普對待墨西哥、加拿大或格陵蘭島那樣。
至于超級大國美國,在其新政府執政的頭100天里,關閉了許多政府部門,摒棄了最基本的貿易和經濟理念,置國際協議和條約于不顧。所以,我們確實害怕,非常害怕,但不是害怕中國。(作者梅卓琳,喬恒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