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年來,合肥經開區錦繡中心紫云社區聚焦嵌入式養老“新課題”,積極探索“窗簾之約”經驗做法,深化拓展“守護夕陽”服務品牌,通過構建“需求精準觸達、資源多元協同、機制長效賦能”三維體系,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溫情實踐。
立體索需,繪制“民生圖譜”
網格化“聽診”。針對轄區老年人口密度高、空巢化突出的特點,建立“一位志愿者+一位網格員+一位黨員”的需求采集機制,精準識別“居家安全監護、慢性病管理、精神慰藉”三大核心訴求。
菜單式“開方”。創新推出“晚晴守護計劃”“繡心暖暮年”“醫養天年”三項主體服務,制定27項服務標準,構建15分鐘應急響應圈。實時聯動社區網格員、志愿者、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獨居、空巢、失能半失能及重殘等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就醫服務。
動態化“復診”。建立“服務對象評價+社區評價+第三方季度評價”質量提升機制,根據收集到的老年人需求數據優化服務方案,建立階段性計劃方案,每季度結合老年人需求變化予以優化。截至目前,“守護夕陽”志愿服務隊已實現服務滿意率連續18個月保持100%。
多元協同,織就“服務密網”
先鋒力量領航。“守護夕陽”服務隊組建由8名黨員骨干構成的“守護夕陽先鋒隊”,黨員占比80%。創新“時間銀行”互助模式,累計開展夜間緊急送藥服務89次,化解獨居老人險情12起。
專業力量賦能。整合社區衛生中心、居民律師、養老機構等組建“銀發先鋒”志愿服務隊,開通“守護者專線”,實行“三級響應”機制,成功干預危機事件7起,提供法律咨詢服務100余人次。
長效賦能,激活“善治生態”
雙軌激勵機制。實行黨員積分與群眾愛心積分并行制度,每季度開展積分評比,發放志愿激勵小獎品。“助老活動”和“志愿服務”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居民的業余生活,也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進一步激發200余名居民持續參與服務。
多元籌資機制。創新“公益創投+企業認領”模式,依托紫云社區轄區的企事業單位和黨支部資源,繪制黨建“同心圓”,構建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協同聯動的志愿服務新格局。
下一步,錦繡中心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探索和創新基層治理新模式,通過壯大志愿者隊伍、理順小區治理機制、選樹先進典型,引導廣大黨員、居民參與到關老、愛老、敬老中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平臺,重點打造轄區各類公益為民的服務項目,孵化志愿服務隊伍,為居民創造更加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馬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