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實關聯(lián)
聲明:本故事根據資料改編,人物、時間、地點、情節(jié)、配圖均為虛構,與現實無關,本文旨在宣揚正義,杜絕犯罪發(fā)生,并無不良導向,請理性閱讀!
"垃圾堆里撿的野孩子",學校里的同學常常這樣嘲笑我。
也有鄰居說我是一個"金疙瘩",總有一天親生父母會來找。
可養(yǎng)母總是鼓勵我:"小雨,不要理會別人怎么說。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出人頭地。"
養(yǎng)母的話時常縈繞耳邊,但我內心的疑惑從未消散。
直到多年后,我打開了養(yǎng)母的抽屜,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01領養(yǎng)
1975年的秋天,北方城市的風已經帶上了刺骨的寒意。
張桂蘭像往常一樣,推著自己的破舊三輪車在人民公園附近收集可回收的廢品。
那時的她剛四十出頭,但因為常年勞作和營養(yǎng)不良,看上去已經像是五十多歲的人了。
她原本只是想在公園長椅上歇一歇,卻聽到了一陣微弱的啼哭聲。
循聲望去,在長椅的角落里,一個用舊毯子包裹的小嬰兒正在無助地哭泣著。
"老天爺,這是誰家的孩子?"張桂蘭四下張望,公園里除了幾個晨練的老人外,空無一人。
她小心翼翼地拾起這個包裹,輕輕掀開毯子一角。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粉嫩的小女嬰,看上去不過幾個月大。嬰兒的皮膚白皙,眉眼精致,一看就知道是個有福氣的孩子。
毯子里還放著一張照片和一封信。
張桂蘭先是看了照片,照片上是一對年輕夫婦抱著剛出生的嬰兒,男人西裝革履,女人珠光寶氣,看上去家境不錯。
她又打開那封信,雖然文化不高,但大致內容她還是看明白了。
因為某些原因,這對夫婦不得不暫時放棄這個孩子,希望好心人能夠收養(yǎng),等情況允許時,他們會回來認領。并給予一定報酬。
"可憐的孩子..."張桂蘭嘆了口氣,把嬰兒抱在懷里,猶豫了一會兒,決定先將孩子送到警察局。
警察局里,年輕的劉警官接待了張桂蘭。他檢查了嬰兒的情況,又看了照片和信件。
"張大姐,按理說這種情況我們應該送孤兒院,但現在孤兒院太滿了,根本住不下這么小的嬰兒。"劉警官為難地說,"要不這樣,您先把孩子帶回去照顧幾天,我們會盡快聯(lián)系福利院,到時候再來接孩子。"
張桂蘭抬頭看了看嬰兒,那雙明亮的眼睛正無辜地望著她,仿佛在祈求著什么。
她心一軟,點了點頭:"行,那我先帶回去幾天。"
劉警官松了口氣:"您留個地址,等有消息我們聯(lián)系您。對了,照片和信件要不要先留在我們這兒?"
張桂蘭想了想,說:"還是讓我?guī)е桑f一她親生父母來找呢?"
就這樣,我被張桂蘭帶回了她那間不足二十平米的平房。
那天晚上,她費盡心思給我沖了點奶粉,用自己的舊衣服給我做了尿布。
雖然條件簡陋,但在她的照料下,我總算安穩(wěn)地度過了第一晚。
接下來的日子,張桂蘭每天一邊拾荒一邊照顧我,時刻擔心著警察局的通知。
她用攢下的一點錢,給我買了些二手的嬰兒衣物和奶粉。但一周過去了,警察局那邊依然沒有消息。
"小丫頭,看來你的爸媽暫時是不會來接你了。"一天晚上,張桂蘭抱著我,輕聲說道,"你餓不餓啊?阿姨明天多拾點瓶子,給你買奶喝。"
那時的我當然不會回答,只是咿咿呀呀地笑著,小手抓住了她粗糙的手指。
一個月后,劉警官來家里看我。
他告訴張桂蘭,福利院暫時還是沒有名額,而且根據信件描述,這可能是個被父母臨時拋棄的孩子,以后還有可能被認領。
劉警官離開前對張桂蘭說:"如果您愿意,可以考慮正式收養(yǎng)她。政府看在您是低保戶,又是一個人,會給予一些補助的。"
張桂蘭猶豫了很久。她已經四十多歲了,自己生活都困難,怎么養(yǎng)得起一個孩子?
但看著我那雙信任的眼睛,她最終下定決心:"那就正式收養(yǎng)吧,給她上戶口。"
劉警官幫她辦理了收養(yǎng)手續(xù),我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張小雨,因為那天下著蒙蒙細雨。
政府考慮到我們孤兒寡母的情況,每個月有一些微薄的救濟金。
就這樣,我有了一個家,雖然簡陋,但充滿了溫暖和愛。
養(yǎng)母把那張照片和信件小心地收進抽屜最深處。
02歧視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養(yǎng)母獨自撫養(yǎng)我的艱辛遠超想象。
我們住在城郊的一間破舊平房里,冬天漏風,夏天漏雨。
養(yǎng)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推著三輪車去收廢品,常常要跑遍大半個城市才能攢夠買一天口糧的錢。
"桂蘭,你說你一個人也不容易,干嘛還要撿個拖油瓶回來?以后老了誰照顧你?"隔壁的王阿姨時常這樣說。
養(yǎng)母總是笑著回答:"小雨是個有福氣的孩子,以后肯定會有出息的。再說了,老了就老了,我張桂蘭一輩子也沒指望誰照顧。"
盡管生活拮據,養(yǎng)母從不在我面前表現出任何抱怨。
每到冬天,她總是把唯一的棉被給我蓋,自己只裹一件破棉襖;飯菜不夠時,她會說自己不餓,把大部分留給我。
即使生病發(fā)燒,她也咬牙堅持工作,就怕耽誤了我的生活費。
我五歲那年,終于懂事了一些,開始意識到我們家與別人家的不同。
"媽媽,為什么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我沒有啊?"一天放學回家,我天真地問道。
養(yǎng)母手中的針線停頓了一下,然后輕聲回答:"因為你爸爸去很遠的地方工作了,等他忙完了就會回來看你的。"
"那我是從哪里來的呢?我聽王阿姨說我是撿來的,是真的嗎?"我問道。
養(yǎng)母臉色一變,放下手中的活,把我抱在懷里:"小雨,不管你從哪里來,你都是媽媽的孩子,明白嗎?"
盡管養(yǎng)母如此回答,但隨著年齡增長,我越來越能感覺到周圍人異樣的眼光。
學校里的同學知道我是被撿來的,常常嘲笑我是"垃圾堆里撿的野孩子";鄰居們背地里議論養(yǎng)母撿了個"小貴人",說不定哪天親生父母來要人,還得"吐出來"。
這些議論和歧視讓我很受傷,但養(yǎng)母總是鼓勵我:"小雨,不要理會別人怎么說。你只要記住,在這個世界上,媽媽永遠愛你,永遠站在你這邊。"
為了讓我能上學,養(yǎng)母省吃儉用,甚至賣掉了祖?zhèn)鞯膸准y飾。
她雖然文化不高,卻極其重視我的教育,常說:"知識能改變命運,小雨,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做個有出息的人。"
每天晚上,無論多累,養(yǎng)母都會陪我完成作業(yè),有不會的題就一起翻書找答案。
她那雙粗糙的手拿著鉛筆時顯得那么笨拙,卻寫出最工整的字給我做示范。
"媽媽,你白天那么累,晚上早點休息吧。"我心疼地說。
"不累,看著你學習,媽媽心里高興著呢。"養(yǎng)母臉上總是掛著欣慰的笑容。
有一次,我半夜起來喝水,無意中看到養(yǎng)母坐在昏暗的燈光下,正小心翼翼地從抽屜深處取出那張照片和信件。
她輕輕撫摸著照片,眼中流露出復雜的神情,不知道是憂傷還是期待。我從未見過她這樣的表情,好像在照片里看到了某種遙遠的記憶。
"媽媽?"我輕聲叫道。
養(yǎng)母慌忙將照片和信件藏起來,抹了抹眼角:"小雨,這么晚了怎么還不睡?"
"媽媽你在看什么啊?"我鼓起勇氣問道。
養(yǎng)母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沒什么,等你長大了再告訴你。"
那晚之后,我看也沒見過那張照片和信件。
而我,也漸漸學會了把這份好奇深埋心底,專注于學業(yè),希望有朝一日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養(yǎng)母和我的命運。
03成長
奮斗的日子總是艱辛而漫長。
為了能讓我專心學習,養(yǎng)母不僅繼續(xù)做著拾荒的工作,還在附近的飯店當起了洗碗工。
早上四點出門,半夜才回來,她那瘦弱的身影在寒風中顯得格外單薄。
初中時,我已經是班里的尖子生。
老師們都喜歡這個懂事、勤奮的女孩,同學們也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嘲笑我的出身。
但每當看到其他家長來接孩子時,我的心還是會隱隱作痛——我沒有體面的父親,只有一個拾荒的養(yǎng)母。
有一次放學后,一位男同學的父親開著轎車來接他,在校門口引起了一陣轟動。
那位穿著西裝的叔叔看著氣派,說話也很有派頭。我遠遠地望著,心中既羨慕又酸楚。
回到家后,養(yǎng)母正在灶臺前準備簡單的晚餐。
看到我悶悶不樂,她問道:"小雨,今天怎么了?在學校受委屈了?"
我搖搖頭,猶豫片刻后說:"媽,我想知道我親生父親是做什么的。"
養(yǎng)母的手頓了一下,鍋鏟差點掉落。
她沉默片刻,輕聲說:"小雨,過去的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靠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未來。"
"可是媽,我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大家都有完整的家庭,只有我..."
養(yǎng)母放下手中的活,走過來抱住我:"傻孩子,你比任何人都要優(yōu)秀。無論你的親生父母是誰,都不會改變你自己的價值。媽媽相信,只要你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能出人頭地。"
養(yǎng)母的話給了我極大的鼓勵。
從那以后,我更加發(fā)奮讀書,發(fā)誓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高中三年,我?guī)缀鯖]有娛樂時間,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學習。
養(yǎng)母心疼我太辛苦,常勸我休息,但我知道,學習是我唯一的出路。
終于,十八年的寒窗苦讀沒有白費。高考那年,我以全市前十的成績被北京一所重點大學錄取。
當錄取通知書送到我們破舊的小屋時,養(yǎng)母激動得熱淚盈眶,雙手顫抖著接過那個象征著希望的紅色信封。
"小雨,你真的考上大學了!"養(yǎng)母激動地說,眼中滿是驕傲和欣慰。
那一刻,我看到了養(yǎng)母眼中閃爍的光芒,那是她多年辛苦付出后最大的回報。
雖然她不善言辭,但那種喜悅和自豪溢于言表。
"媽,這都是您的功勞。如果沒有您這些年的支持和鼓勵,我不可能走到今天。"我抱著養(yǎng)母,感動得泣不成聲。
為了湊齊我的學費和生活費,養(yǎng)母變賣了家中僅有的一點積蓄,還向親戚借了些錢。
鄰居王阿姨看到這一幕,感嘆道:"桂蘭啊,你這些年的辛苦沒白費,小雨真爭氣,以后有福了。"
養(yǎng)母笑著點頭:"是啊,小雨一直是我的驕傲。"
大學四年,我勤工儉學,拿了不少獎學金,總算沒讓養(yǎng)母太過操心。
每次放假回家,看到養(yǎng)母比離開時又蒼老幾分,我心中既愧疚又心疼。
她的頭發(fā)全白了,腰也越發(fā)彎曲,但每次見到我,她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臨近畢業(yè),我開始為工作發(fā)愁。一次招聘會上,我幸運地被一家知名企業(yè)相中,成為了他們的市場部新人。
公司的總經理趙明對我格外賞識,經常給我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
"小林,你很有潛力,"趙總有一次對我說,"踏實肯干,思路清晰,比那些出身名校的學生都強。"
我感激地笑了笑:"謝謝趙總的栽培。我會更加努力的。"
工作五年后,我憑借優(yōu)秀的業(yè)績被提拔為部門經理,成為公司最年輕的管理層。
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我第一件事就是給養(yǎng)母買了一套小區(qū)房,讓她告別了那個漏風漏雨的老房子。
"媽,您不用再干活了,安心養(yǎng)老吧。"我攙扶著養(yǎng)母參觀新家時說道。
養(yǎng)母搖搖頭,眼含熱淚:"小雨,媽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你能有今天的成就,媽真的很滿足了。"
看著養(yǎng)母日漸衰老的身影,我心中總有一絲愧疚和不安。
這么多年來,我依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之謎,而養(yǎng)母每次提起都是輕描淡寫地帶過。
"媽,我真的很想知道我的親生父母是誰。"一天晚上,我再次鼓起勇氣問道。
養(yǎng)母沉默良久,終于緩緩開口:"小雨,有些事情知道了并不一定是好事。你好好的,干嘛要糾結這個?"
"我只是...想知道,僅此而已。"我說道。
養(yǎng)母嘆了口氣:"等時機成熟吧,總有一天你會知道真相的。"
她的話語中帶著某種暗示,仿佛在等待著什么。我沒有繼續(xù)追問,但心中的疑惑卻越來越強烈。
04訂婚
公司年會上,趙總當眾表揚了我的工作成績,并且出人意料地宣布我將負責公司的一個重要項目。
這讓許多老員工都投來了羨慕嫉妒的目光。
"小林啊,你來我辦公室一趟。"年會結束后,趙總神秘地對我說。
在他寬敞的辦公室里,趙總罕見地談起了私事:"小林,我看你已經二十八歲了,事業(yè)有成,是時候考慮個人問題了。"
我有些驚訝:"趙總,您是說..."
"我有個侄子,今年三十歲,在外企工作,人品不錯。你們年齡相當,我覺得很合適,要不要見見?"趙總和藹地笑道。
雖然有些突然,但考慮到趙總一直對我很照顧,我不好直接拒絕,只好答應先見一面。
沒想到,這次相親意外地順利。陳俊確實如趙總所說,溫文爾雅,談吐不凡,我們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話題。
幾次約會后,我們正式確定了戀愛關系。陳俊對我的出生沒有任何偏見,反而很欣賞我的獨立和堅強。
他常說:"你能憑自己的能力走到今天,比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強多了。"
戀愛三個月后,陳俊向我求婚了。
他單膝跪地,捧著鉆戒,表白說:"小雨,嫁給我吧。我保證會好好愛你,照顧你一輩子。"
面對真誠的求婚,我欣然接受了。當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養(yǎng)母時,她非常高興。
訂婚前的準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訂婚宴如期舉行,在城里最豪華的酒店。賓客盈門,香檳美酒,一切都顯得那么華麗而不真實。
養(yǎng)母穿著我特意為她買的新衣服,總是笑著,她是真的為我高興。
在一片祝福聲中,我挽著陳俊的手走向主桌。
忽然看見養(yǎng)母面色慘白地站起身來。
她的嘴唇顫抖著,手臂慢慢抬起顫顫巍巍地指著,聲音不大卻震驚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