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
《民營經濟促進法》將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該法是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
5月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在談及《民營經濟促進法》實施相關問題時表示,發改委將下功夫治理拖欠,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賬款支付問題。
《民營經濟促進法》共9章78條,圍繞公平競爭、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規范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等方面,建立并完善了相關制度機制,旨在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突出平等原則
《民營經濟促進法》中關于“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共有26處,充分體現了平等原則貫穿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全過程、各方面。
今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民營經濟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極大鼓舞了企業干勁,提振了市場信心。
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這部法律對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鄭備表示,以法治的穩定性增強發展的確定性,將成為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的“定心丸”。
法律明確規定,國家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保障市場主體實現“非禁即入”。
鄭備舉例說:“在平等使用生產要素方面,法律規定國家保障民營經濟組織依法平等使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數據、土地等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做到一視同仁。”
她補充道:“在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方面,法律明確規定,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經營自主權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嚴禁侵犯。”
配套政策陸續出臺
如何有效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也是民營企業關注的重要問題。
鄭備介紹:“在立法過程中,我們會同有關部門提前謀劃,同步推進相關制度的立、改、廢、釋工作。”
據了解,一批配套制度機制已經出臺,包括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及其實施辦法、《關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等。此外,還有一批政策涉及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服務保障、權益保護等領域正在加快推進。一些地方政府也結合自身實際,積極完善相應配套政策。
鄭備表示,發改委將強化剛性約束,重點在五個方面下更大功夫:“一是破除市場準入和要素獲取方面的障礙;二是治理拖欠,解決民營企業賬款支付問題;三是依法保護合法權益,消除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四是落實紓困政策,提升企業獲得感;五是加強政企溝通,及時解決企業的合理訴求。”
據了解,《民營經濟促進法》創造了多項“首次”,如首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首次明確民營經濟法律地位,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
(編輯:郝成 審核: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