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國防部新聞發言人面對記者提問時提到,美國試圖把亞太地區變成一個充滿火藥味的地方,并且在2025年的國防戰略中明確提出要通過印太地區的動作來威懾中國。
更讓人驚訝的是,美國打算在菲律賓建立軍火庫,而中國國防部則用六個字做出了回應。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國防部又說了哪六個字呢?
軍火庫計劃被曝光,規模堪比冷戰時期
5月8日,中國國防部公布了相關信息。從報道來看,美國防長正在制定2025年版的國防戰略,這個戰略特別強調了要在印太地區對中國形成威懾。
不僅如此,美軍還計劃在2026年前,在菲律賓的蘇比克灣建設一個大型預置戰備倉庫,這個倉庫主要用于存放武器裝備和后勤物資。
從時間和地點上看,這讓人聯想到4月23日的一篇報道,當時美國軍隊計劃在菲律賓租借3萬平方米的倉庫,兩次報道都提到了蘇比克灣這個地方。
美國海軍部2025年的一份招標文件意外透露了其在菲律賓的大布局。根據這份文件,美軍計劃在蘇比克灣和克拉克空軍基地附近租用一處恒溫恒濕倉庫,面積介于1.9萬至3.3萬平方米之間,租期長達十年。如果按照最大面積計算,這座設施將超過挪威特羅姆達爾基地,成為美軍海外最大的戰備庫。
值得注意的是,美軍對選址要求非常高,必須距離現有海軍支援倉庫60英里以內,并配備維修車間和電子設備。有趣的是,當時的招標書并未明確說明設施是否具備彈藥儲存功能,但5月8日的報道證實了美國確實在菲律賓蘇比克灣建立大型戰備倉庫。
軍事專家分析認為,“車輛和通訊設備倉庫”只是一個幌子。實際上,同年在蘇比克灣已經有一處5300平方米的倉庫被租用,專門用于存放“肩并肩-2025”軍演所需的反艦導彈系統。
更值得關注的是,美方明確表示租期滿后不會續約。這種做法被解讀為“短期囤積,長期威懾”,既避免刺激菲律賓民眾,又為未來可能的沖突做好準備。
蘇比克灣倉庫的規模非常引人注目,它比北約在挪威的最大戰備庫還要大三分之一。結合美軍近年來頻繁在菲律賓測試無人反艦導彈以及舉行“肩并肩”軍演的動作,這座倉庫的真實定位已經顯而易見——它不是普通的后勤站點,而是美軍介入臺海或南海沖突時的“物資補給站”。
國防部強硬回應,直指霸權本質
面對美國步步緊逼,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的回應堪稱經典警告。他先是指出美國企圖將亞太變成“火藥桶”,隨后發出“不要引狼入室”的六字警告,這句話雖然簡短,卻蘊含兩層深意。
美國打著“保護盟友”的旗號,實際上是把菲律賓等國家拉上戰車。回顧冷戰時期,美國通過“尼克松主義”要求亞洲國家承擔自身防務,如今卻反其道而行之,試圖在亞太復制“北約模式”。這種雙重標準的本質仍然是維護自身的霸權地位。
歷史證明,那些被美國視為“戰略支點”的國家,往往最終淪為大國博弈中的犧牲品。無論是越南戰爭還是中東亂局,盟友的結局大多是“用完即棄”。如果菲律賓一味迎合美國,不僅可能喪失外交自主權,還將把自己拖入沖突的漩渦,這也給其他相關國家敲響了警鐘。
只要打開地圖就能看清楚美國的意圖。菲律賓北接臺海,西臨南海,東靠太平洋,地理位置極為關鍵。美軍在此部署,既能威脅中國東南沿海,又能迅速支援日本、關島等盟友。
蘇比克灣更是一個絕佳的戰略位置。當年美軍駐扎時,航母可以直接停靠,戰機半小時內就能覆蓋南海大部分區域。現在重啟倉庫計劃,無異于在亞太棋盤上落下了一顆重要的棋子。
菲律賓政府的配合背后涉及復雜的政治考量。小馬科斯上臺后,改變了杜特爾特時期的“平衡外交”,轉而向美國傾斜。這種轉變既有家族政治傳統的因素,也有現實利益的考慮。通過允許美軍入駐,菲律賓可以獲得軍事保護,同時還能換取美國的投資和經濟援助。然而風險同樣不小,一旦倉庫建成,菲律賓很可能從“安全合作伙伴”變成“沖突炮灰”,中國國防部的警告絕非空穴來風。
亞太安全格局面臨重大調整
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布局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3月,美國防長赫格塞思的亞太之行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戰略重心正從“先歐后亞”轉向“先亞后歐”。
其簽署的《臨時國家國防戰略指導意見》更是直接將中國定義為“唯一緊迫威脅”,并計劃集中資源應對臺海可能的沖突。
這一轉向引發了連鎖反應。一方面,菲律賓、日本等國家加速向美國靠攏,軍演頻率創下新高;另一方面,地區國家間的信任赤字進一步加劇。盡管美軍聲稱倉庫“不存彈藥”,但菲律賓民間團體已多次抗議,質疑政府“引狼入室”。
軍事專家魏東旭指出,美國真正的目的是通過預置倉庫實現“快速武裝”。未來一旦局勢緊張,美軍可以迅速將裝備與人員投送到亞太,形成“閃電戰”優勢。這種“以戰逼和”的策略無疑會增加誤判的風險。
特朗普政府的“先亞后歐”戰略暴露了其全球布局的矛盾。一方面,美軍高調宣稱“60%海軍力量部署亞太”;另一方面,歐洲盟友因俄烏沖突不斷要求美國增援。這種兩頭燒的局面讓五角大樓的預算分配變成了“切蛋糕難題”——既要滿足亞太需求,也不能忽視歐洲。結果很可能是兩邊都得不到足夠的支持。更加諷刺的是,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建設恰恰模仿了其批評中國的“軍事化”行為。
美國看似強勢的軍事布局,實際上反映了其戰略上的焦慮。中國經濟與軍事實力的快速發展,讓習慣了“一家獨大”的華盛頓感到如坐針氈。然而,歷史早已表明,依靠軍事威懾和陣營對抗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從朝鮮半島到南海,沖突的代價最終都是由普通民眾來承擔。
目前,亞太國家需要清醒認識到,和平與發展才是時代主題。如果任由外部勢力攪局,地區幾十年積累的發展成果可能會毀于一旦。中國國防部的“六字警告”不僅是提醒,也是呼吁。只有堅持獨立自主,拒絕成為霸權的棋子,亞太才能真正實現長治久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