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百廢待興,建設工作也提上了日程。但經濟建設和帶兵打仗不同,打仗打敗了還可以再來,勝敗乃兵家常事,但經濟建設不同,它涉及到民生,如果政策初出現問題,會失去民心,會造成實實在在的經濟損失,甚至可能影響一個地區的發展前途。
所以圍繞究竟怎么開展經濟建設的問題,其實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當時的高層領導內部存在不同的觀點。
劉少奇作為當時中央的核心領導人之一,在一些重要問題上有自己的見解。對此,劉少奇的兒子劉源將軍寫了《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一書,并在2000年正式出版,他在書中提到父親有兩個錯誤。
在這本書中,劉源將軍明確提到:“說到父親的錯誤,我認為,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有兩件,都是在新中國成立后逐漸積累。第一件是‘大躍進’,以及三年的調整不力。第二件是‘文化大革命’,他從一開始就‘很不理解,很不認真,很不得力’,然后開始抵制,試圖阻止,但收效甚微。”
這段論述開門見山,直接講出了當時真實的情況,充分體現了劉源將軍對那段歷史的誠懇態度,以實話實說的方式把他父親劉少奇當時的經歷和艱難處境講了出來。
在詳細展開這兩個內容之前,還是有必要先大致了解一下劉少奇的人生經歷,這有助于人們理解為什么他后來在這兩個歷史問題上陷入了困境。
劉少奇的老家是湖南寧鄉縣,年少時候讀過私塾,21歲從中學畢業后,他開始接觸新思想,一年后到莫斯科留學,在校期間正式入黨,走上了革命道路。
回國后,他同李立三等人一起工作,在江西安源煤礦發動工人們起來斗爭,號召大家參與省港大罷工等行動,積累了豐富的人事組織經驗。
1927年,他被選為中央委員,當時只有29歲;后來四一二政變發生后,他輾轉多地開展地下革命斗爭。
到抗戰全面打響的時候,他已經擔任了中原局書記,為開辟華中抗日根據地作出了很大貢獻。
到1943年的時候,他已經是中央書記處書記和軍委副主席。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中央政府副主席,從全局出發,圍繞政治、文化、經濟、教育和外交領域制定了很多重要政策,讓新中國各項工作走上了正軌。
在1956年的時候,他被選為黨中央的副主席。
然而從50年代后期開始,國內在經濟建設中不得不面臨更多的矛盾和挑戰。
這時候就要重新提一下上文提到的劉源將軍提到的劉少奇的第一個錯誤“大躍進”以及之后的調整情況。
大躍進是在1958年發起的,當時國家的目標是要在工農業產值方面快速提升,短期內趕英超美,至少在生產數量上實現這個目標。當時大家鼓足干勁力爭上游,人們的工作熱情被空前調動起來,很多地方上的干部可能是因為亢奮,也可能是為了其他,開始虛報產量,部分地區出現了“畝產萬斤糧”的情況,還有“全民大煉鋼”讓鋼產量快速翻番的情況。對此,有多年基層革命經歷的中央領導干部起初對此抱有很大懷疑,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地區上報了相關情況,李少奇等人也從質疑逐漸轉變為傾向于相信。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問題逐漸被公開出來,尤其是彭德懷在1959年廬山會議上提出相關意見,結果被打倒后,大躍進的問題開始凸顯出來。但當時北京對此比較猶豫,一直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采取堅定態度進行重新討論。
直到1962年召開七千人大會,劉少奇才公開承認造成目前經濟困難的原因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才開始著手調整政策,提出了壓縮基本建設規模、精簡城市人口和恢復農村自留地等多項舉措,然而這些政策落地難度較大,很容易引發一些矛盾,所以實際落實非常困難。對此,劉源將軍在《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的書中也提到“當時父親在調整過程中顧慮重重,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尋求平衡,不只是他感受到了這種矛盾,當時整個領導層都面臨這樣的困境。
大躍進的問題雖然最終解決了,但在第二個問題上,劉少奇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中。
按照劉源將軍的說法,特殊時期開始后,起初面對林彪、江青集團的一些動作,劉少奇是非常困惑的。劉源將軍用“不理解、不認真、不得力”這三個詞匯來形容當時他父親劉少奇的狀態。等到劉少奇意識到問題不對勁的時候,開始公開質疑這次特殊的運動。
但結合當時的情況來看,這似乎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結果加劇了矛盾。后來他本人直接遭到了錯誤批判,但他依然堅持在獄中撰寫申訴材料,沒采取比較靈活的辦法先尋求自保。最終劉少奇遺憾離世,是國家的巨大損失。
對于這些,劉源將軍在書中強調,從歷史的角度出發,父親的這些錯誤是在探索國家建設道路中“難以完全避免”的錯誤嘗試,因為當時誰也不知道前路該怎么走。所以1980年中央為劉少奇平反的時候,重點提到一句“這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難以避免的”。
我們回過頭去看歷史,去看一些人的選擇,其實應該更多的去客觀分析問題,而不是憑借自己的主觀猜測去想當然,這是對歷史的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