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在熙熙攘攘的列車上,一場抓小偷的意外邂逅,讓林夏遇見了陳遠。
這個自稱建筑工人的年輕人,動作利落得超乎尋常,眼神里藏著讓人捉摸不透的警覺。
他刻意回避的細節、工整得不似常人的字跡,還有那些奇怪的符號、說不清楚的過往,究竟是刻意偽裝,還是另有隱情?
隨著兩人交往漸深,林夏心中的疑惑愈發強烈,卻也在不知不覺間陷入這段充滿未知的感情。
而真相似乎遠比她想象的更加復雜......
01
我叫林夏,在軍區大院長大,是典型的軍二代。
父親作為團里的一把手,平日里不茍言笑,一身軍裝筆挺威嚴。
母親是部隊醫院的骨干醫生,那些年經她手搶救回來的戰士不計其數。作為家里獨生女,我從小看著父親在訓練場上喊口令、母親在手術室里專注工作,心里早就埋下了從軍的種子。
高考結束后填志愿,母親拿著我的成績單反復勸說:“軍校訓練太苦了,你這細胳膊細腿的,吃得消嗎?”
我把報考指南拍在桌上,語氣堅決:“您和爸能在部隊干出成績,我為什么不行?我就不信我比別人差。”
就這樣,我順利進了軍校。
軍校五年,每天清晨五點半的哨聲比鬧鐘還準時。
跑五公里、做俯臥撐、練戰術動作,累得晚上躺床上連翻身的力氣都沒有。
文化課也不輕松,從戰術理論到武器操作,每一門都得死記硬背。
記得有次野外拉練,背著三十斤裝備跑山路時,我不小心崴了腳,疼得直冒冷汗。
但看著身邊戰友都在咬牙堅持,我咬著牙跟在隊伍后面,一瘸一拐走完了全程。
后來教官在總結會上特意表揚我:“林夏這股子拼勁,很多男兵都比不了。”
畢業后,我被分到另一座城市的軍區。
靠著在軍校養成的拼勁,在96年,短短五年時間就升任副團長。
父親知道消息那天,破天荒開了瓶酒,拍著我的肩膀說:“沒給老林家丟臉!”
去年夏天,我去外省參加培訓。
返程坐火車時,車廂里悶熱得讓人犯困。
剛瞇了會兒,就聽見有人大喊:“抓小偷!”
我下意識摸口袋,心瞬間涼了半截 —— 裝著軍官證和工作文件的錢包不見了。
正急得團團轉時,一個高高瘦瘦的年輕人押著個胖子朝我走來,胖子手里攥著我的錢包。
年輕人動作干凈利落,一看就是練過的。
他把人交給列車員后,轉頭對我說:“我親眼看著他從你口袋里掏的?!?/p>
聲音低沉有力,站姿筆直,讓我莫名覺得熟悉。
我連忙道謝:“多虧你幫忙,這錢包丟了可就麻煩大了?!?/p>
他撓撓頭,露出靦腆的笑:“小事兒,在外面碰見了不能不管。”
聊天得知他叫陳遠,說是在工地做泥瓦匠,準備去南方找活兒干。
“那邊工資高些,想多攢點錢?!?他說得云淡風輕,但我注意到他手上厚厚的繭子。
一路上我們聊了不少。
我沒提自己的職務,只說在部隊當兵。
他聽得很認真還感慨:“女兵不容易,肯定吃了不少苦吧?”
這話讓我心里犯嘀咕,普通人哪會這么說?
可看他一臉真誠,又覺得可能是自己多心了。
臨下車時,我鬼使神差地問:“留個聯系方式吧?以后有機會請你吃飯?!?/p>
他愣了一下,隨即點頭,掏出個小本子寫下號碼。
我瞥見本子上除了數字還有些奇怪的符號,剛想細看,他就迅速合上了本子。
02
回到部隊后,我把陳遠寫有聯系方式的紙條壓在床頭柜抽屜最底層。
熄燈號響后,借著月光反復看那串數字,心里直犯嘀咕:這個人到底什么來頭?
可想起他幫自己追回錢包時的果斷,又覺得或許是自己多心了。
猶豫了三天,才終于提筆寫了第一封信。
信里我沒敢提太多部隊的事,只說坐火車太累,回程路上遇到暴雨,車廂連接處都積了水。
沒想到半個月后就收到回信。
他的字工整得像打印的,末尾還特意叮囑:“雨季潮濕,訓練完記得換干爽衣服,別感冒?!?/p>
我拿著信紙反復比對,想起工地那些灰頭土臉的工人,實在想不通誰能寫出這樣的字。
第二封信我壯著膽子問他:“你對部隊好像很了解?”
很快收到回信,他說老家挨著駐軍基地,從小看士兵訓練。
“有次部隊開放日,我還摸過真槍?!彼麑懙蒙鷦?,可我總覺得哪里不對勁 —— 普通百姓哪會用 “開放日” 這種部隊專用詞?
日子一天天過去,信件往來越來越頻繁。
他會說工地上新接的活,老板拖欠工資又補發。
我會講食堂新換的廚師,把包子蒸得像石頭。
有次他在信里提:“聽說你們軍區新修地下通道,晚上施工動靜可不小。”
看到這句話,我渾身發冷。
那地下通道是絕密工程,連我們團里知道的人都沒幾個。
三個月沒收到信的那段時間,我像丟了魂似的。
訓練時總盯著手機看,連指導員都問我是不是家里出了事。
晚上躺在宿舍,翻來覆去想他說過的每句話。
有次半夜驚醒突然想起他解釋奇怪符號時眼神躲閃的樣子,越想越睡不著。
那天我在食堂聽見幾個偵察連的老兵閑聊?!斑@次邊境行動可真險”,“聽說有個兄弟到現在都聯系不上”。
我端著餐盤的手猛地一抖,菜湯灑在桌面上。
回辦公室翻出他最后一封信,信紙泛黃的水漬突然變得刺眼 —— 那真的只是汗水嗎?
執行任務前一天,終于收到他的信。
字跡比往常潦草,“接了急活,全國到處跑,等穩定下來,一定好好補償你”。
我對著信紙發呆,突然想起他說過在工地當泥瓦匠,可泥瓦匠哪用全國到處跑?
一周后他站在部隊門口,穿著洗得發白的牛仔褲和新襯衫來看我。
走近了才發現,他走路時左腳落地很輕,像是受過傷。
我帶他去食堂吃飯,故意問:“最近做什么活?砌墻還是搭腳手架?”
他頓了一下:“都有,現在負責帶新人?!?/p>
“新人學得快嗎?” 我追問。
“還行,就是年輕人毛躁?!?他低頭扒拉米飯,“前兩天有個小伙拌水泥,水加多了,差點誤事?!?/p>
這話聽起來沒毛病,可我總覺得哪里不對。
在部隊這么多年,聽多了審訊時的套話,他回答問題的方式像極了提前準備好的說辭。
晚上在操場散步,路過器材室時,他下意識抬手敬禮,動作標準得像刻進骨子里。
發現我盯著他看,又尷尬地撓頭:“習慣了,以前看你們訓練,跟著學的?!?/p>
我停下腳步:“陳遠,你到底是什么人?”
他沉默了很久,“我說過,就是個打工的。”
“打工的會用部隊術語?會知道保密工程?” 我聲音不自覺提高。
他嘆了口氣:“林夏,有些事我現在不能說。但我對你的心意,是真的。”
我看著他眼睛,里面有疲憊也有真誠。
最終我沒再追問,只是輕輕握住他的手。
有些答案,或許要等時間來揭曉。
03
那天在操場的對話后,陳遠沒有再解釋什么,我也暫時放下了心里的疑惑。
隨著相處時間越來越長,我們的感情愈發篤定。
轉眼到了秋天,有次散步時陳遠突然停下腳步,認真地看著我說:“林夏,我想和你有個家,你愿意嫁給我嗎?”
我看著他誠懇的眼神,心里還存著些沒解開的結,但還是忍不住點了頭。
籌備婚禮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陳遠總是有意無意回避關于家庭的話題。
有次整理房間,我隨口問:“咱們結婚,你爸媽會來嗎?你得提前和他們說一聲吧?!?/p>
他正在疊衣服的手頓了一下,語氣很淡地說:“我家離得遠,他們不一定能來?!?/strong>
我皺了皺眉,追問道:“再遠也得通知一聲吧?畢竟是兒子結婚這么大的事。”
他敷衍地 “嗯” 了一聲,就轉身去陽臺晾衣服了。
這種情況出現得越來越頻繁。
有次聊到小時候過年的事,我問他:“你小時候過年,家里都做些什么好吃的?”
他眼神飄忽了一下,說:“就普通飯菜,沒什么特別的?!?/p>
我還想再問,他卻轉移話題,說起工地最近接的新工程。
一個周末,我在幫他收拾衣物。
打開衣柜最下層的抽屜,一個破舊的證件袋掉了出來。
我順手打開,一張陌生的身份證滑了出來,上面的名字不是陳遠,照片卻是他本人。
我拿著身份證,心里 “咯噔” 一下,還沒等我開口,陳遠已經快步沖過來,一把奪過證件袋:“這、這是以前辦的假證,工地上有時候需要。”
我盯著他的眼睛,語氣嚴肅:“陳遠,你跟我說實話,這到底怎么回事?”
他沉默了好一會兒坐在床邊,雙手搓了搓臉才緩緩開口:“我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后來我爸再婚繼母對我不好,早就和家里斷了聯系。”
我看著他總覺得他的語氣太平靜,像是在背一段早就準備好的臺詞。
我握住他的手,說:“不管過去發生了什么,家人始終是家人。我們都要結婚了,也許是時候試著聯系一下了。”
他低頭盯著自己的腳尖,過了半天才說:“再等等吧,等婚禮辦完再說?!?/p>
春節前,我們決定先去我家見父母。
路上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火車上我反復叮囑他:“我爸媽都是軍人,可能問的問題比較直接,你別介意?!?/p>
陳遠笑了笑說:“沒事,我有心理準備?!?/p>
我還是不放心又說:“我媽可能會介意你的工作,你別有壓力,盡量好好表現?!?/p>
他伸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放心,我明白。”
到了家門口,我深吸一口氣,敲響了門。
媽媽開的門,看到陳遠的瞬間,笑容就僵在了臉上。
換鞋的時候,媽媽小聲問我:“就是他?”
我點點頭,心里直發慌。
飯桌上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爸爸沉默著吃飯,媽媽放下筷子,看著陳遠問:“小陳,你具體是做什么工作的?”
陳遠放下碗坐直身子說:“阿姨,我在工地做些體力活,現在就是個農民工,不過我會努力的?!?/p>
媽媽皺了皺眉,語氣有些不滿:“小林好歹是大學生,又是部隊干部,你覺得你們合適嗎?”
我著急地說:“媽,感情和工作沒關系。”
爸爸抬手打斷我們:“先吃飯,吃完飯再說?!?/p>
飯后,爸爸把陳遠叫到書房。
我和媽媽在客廳坐著,誰也不說話。
不知過了多久,“啪” 的一聲,像是相框砸在桌面的悶響。
緊接著傳來壓抑的抽氣聲,我猛地從沙發上站起來。
書房門被推開時,爸爸紅著眼眶踉蹌著扶住門框,聲音抖得不成調:“你... 你怎么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