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家丑不可外揚"這句老話在中國家庭中根深蒂固,然而有些家庭矛盾一旦觸及底線,沉默反而成了變相的縱容。當家暴的魔爪伸向無辜的孩子,做父母的如何選擇,往往決定了家庭的命運走向。
那天中午的陽光透過窗戶斜斜地照進餐廳,本該是一頓平靜的家庭聚餐。我的女兒小雨,一個活潑可愛的六歲女孩,正坐在餐桌前晃著小腿,眼睛緊盯著桌上那盤香氣四溢的紅燒排骨。
"爺爺,我可以夾一塊排骨嗎?"小雨禮貌地問道,眼睛里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我的公公——老爺子王德順放下筷子,瞇起眼睛看著小雨:"小孩子吃什么排骨,長大了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小雨的笑容僵在臉上,失落地低下了頭。我心疼地看著女兒,輕聲說:"爸,讓孩子吃塊排骨吧,她最愛吃了。"
"你閉嘴!"老爺子突然拍桌而起,"我還沒死呢,這個家還輪不到你做主!"
我的丈夫王明坐在一旁,低著頭不敢吱聲。這就是我們家的常態——老爺子一言堂,其他人只能唯唯諾諾。
就在氣氛凝固的時刻,小雨鼓起勇氣,偷偷伸出小手,夾了一塊排骨放在自己碗里。
老爺子的眼睛瞬間瞪大,臉色由紅轉青。"你這個沒規矩的東西!"他抓起旁邊的茶杯,猛地向小雨砸去。
"啪!"茶杯擊中小雨的額頭,瞬間破裂。鮮血順著她稚嫩的小臉流下來,染紅了她粉色的小裙子。
"爸!你干什么!"我尖叫著沖上前,抱住滿臉是血的女兒。
小雨痛得大哭起來,而我的心也跟著碎了。看著女兒額頭上觸目驚心的傷口,一股前所未有的憤怒涌上心頭。
"王明,叫救護車!"我沖著丈夫喊道,卻發現他僵在原地,眼神游移不定。
"大驚小怪什么,不就是個小傷口嘛,"老爺子冷冷地說,"小時候不教訓,長大了就不知道規矩。"
那一刻,我明白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在這個家里,我的丈夫永遠不會站在我和女兒這邊。而我,也不能再忍氣吞聲了。
三年前,我嫁給王明時,以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好歸宿。王明是個IT工程師,收入不錯,性格溫和。我們的婚禮簡單而溫馨,當時老爺子還笑呵呵地給了我們一個大紅包,說要我們好好過日子。
婚后不久,我便發現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美好。王家是個大家庭,老爺子堅持要我們住在一起。最開始,我還能理解這種傳統觀念,但不久我就明白了老爺子的真實面目。
"媳婦,今天你買的菜怎么這么貴?"老爺子翻著我的購物小票,眉頭緊鎖。
"爸,現在物價漲了,而且這些都是有機蔬菜,對身體好。"我耐心解釋。
"什么有機不有機的,那都是騙人的!我活了大半輩子,什么沒見過?"老爺子不屑地揮揮手,"以后買菜省著點,你們年輕人就知道浪費!"
類似的對話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老爺子對家里的每一筆開支都要過問,從買菜到添置家具,事無巨細,全都要經過他的審批。更讓我難以接受的是,盡管王明每月都給老爺子上交大部分工資,但我們要買什么東西,還得像小孩子一樣去"申請"。
小雨出生后,情況更加復雜。老爺子堅持用"老一輩的經驗"來帶孩子,不允許我按照現代育兒理念來養育自己的女兒。
"孩子哭什么哭,就是被你慣壞了!"每當小雨哭鬧時,老爺子總是這樣批評我,"我們那個年代,孩子哭鬧直接一巴掌,馬上就不哭了!"
王明在這種情況下總是保持沉默,或者輕聲勸我:"我爸年紀大了,你多包容一下。"
我曾無數次提出搬出去住,但每次都被王明拒絕:"爸一個人住不方便,而且房子是爸的名字,我們住在這里不用付房租,可以省很多錢。"
隨著時間推移,老爺子的控制欲越來越強,脾氣也越來越暴躁。他會因為小雨玩具沒收好而大發雷霆,會因為我做的菜不合他口味而掀翻餐桌,甚至會在王明不在家的時候,對我進行言語羞辱。
"你們這代女人,就知道花錢,不會持家。你看你,整天化妝打扮,不就是想勾引男人嗎?"
每當我反駁,等待我的就是更多的羞辱和指責。王明回家后,老爺子就會變臉,說我不尊重長輩,不會持家。而王明,永遠是那句話:"爸年紀大了,你多擔待。"
我曾想過離婚,但又不忍心讓小雨從小就失去父親。于是,我選擇了忍耐,希望情況能有所改變。然而,我沒想到的是,老爺子的怒火最終會直接燒到小雨身上。
那天中午的排骨事件,成了壓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