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編者按:道路通,百業興。以“四好農村路”為代表的農村公路,縱橫交織、四通八達,連接萬里河山,為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客流物流,帶動鄉村整體面貌發生巨變,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振興路。央廣網特別推出《鄉路上,感受脈動中國》系列報道,沿著“四好農村路”,訪村落、進田園、看產業,探尋鄉土文脈,縱觀發展變遷,與您一起感受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
央廣網濟源5月11日消息大溝河村位于河南省濟源市南山森林公園核心腹地,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中,該村的日均客流量已達5000人次。但是曾經因交通閉塞,這里豐富的旅游資源“養在深閨人未識”。
濟源南山產業旅游路大溝河段(央廣網發 濟源示范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以前村里都是土路,村民自己都出行不方便,更別說有游客來游玩了。”大溝河村黨支部書記陳東平說,近年來,濟源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南山產業旅游路穿村而過,村里借此機遇開始發展旅游業,建成了咖啡書屋、農業公園等景點,預計今年村集體收入達到40多萬元。
道路暢通帶來了人氣,喚醒了村莊“沉睡”資源,更喚回了游子心。“這幾年,村里越建越好,我就沒再外出打工,在村里租了一套窯洞小院,改造成了窯洞飯店,周末基本能坐滿客人。”臨近中午,窯洞飯店負責人杜偉在廚房里忙得熱火朝天。
大溝河鄉村驛站(央廣網記者 郝振青 攝)
不僅僅是大溝河村,作為濟源南部山區的重要通道,這條全長19公里的南山產業旅游路,途經29個行政村,通過“銀線串珍珠”的方式,將沿線22個景點有機串聯,實現了公路運營、旅游發展、農民致富三者融合、互動共贏。2024年,濟源南山產業旅游路入選全國“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五年前,毛嶺村村民張英杰回到家鄉,承包了150多畝土地,做起了蔬菜制種產業。在他看來,南山產業旅游路不僅修到了家門口,還修進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以前種子收割時,大型現代農用機械開不進來,村民只能手工收割。如今村里的柏油路通到了田間地頭,地里用上了各種機械自動化設備,來這兒的客商也多了。”張英杰指著前兩年新修的柏油路說,如今村里的路越修越長、越修越寬,全村蔬菜制種面積由原來的100多畝增加到了現在的800多畝。
毛嶺村將“四好農村路”修到了田間地頭(央廣網發 趙夢陽 攝)
一路通則百業興。近年來,濟源市依托南山產業旅游路,大力開拓“路衍經濟”發展新路徑,綠茵種業、陽光兔業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桃花節、菜花節、自行車大賽等活動精彩紛呈,沿線村民生活越過越紅火。
如今,這條蜿蜒的銀線正以“交通+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監制:陶玉德
統籌:彭華 安琪
記者:郝振青
鳴謝:濟源示范區黨工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