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地名人名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這猴子眼睛太有靈氣了,不像普通猴子。”村里的張大媽咂舌道。
“哪有什么不一樣,就是只受傷的猴子。”王大山擺擺手,撫摸著小靈的腦袋。
小靈眨著那雙琥珀色的眼睛,靈動得不像話。它坐在老人的膝蓋上,有節奏地拍打著胸口,仿佛在傾聽一個只有它才懂的故事。
沒人知道,八年后,一位路過的神婆會指著小靈,面色慘白地說出那句改變一切的話...
01
王大山今年六十五,退休前是山村小學的語文老師。
村子叫青峰村,四面環山,只有一條蜿蜒的土路通向外界。
十年前妻子因病去世,兩個孩子都在省城打拼。一年回來一兩次,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王大山的老屋在村頭,兩層磚木結構,房前一口小池塘,房后一片果園。
夏天,老人喜歡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乘涼,看著滿天星星發呆。
冬天,他鉆進堆滿柴火的小屋,守著那個老舊的黑白電視機,收看新聞聯播。
村里人常勸他去城里和兒女一起住。王大山只是笑笑,搖搖頭。
“老了,不想折騰了。”他總這么說。
王大山的一天很簡單。早上五點起床,燒水泡茶。然后到小菜園里擺弄蔬菜。中午做一頓簡單的飯菜,午睡一會兒。下午遛彎兒,或者去村委會看看報紙。
晚上七點,準時收看新聞聯播。八點半,上床睡覺。
日子像流水一樣,平靜無波地過去。
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
王大山唯一的朋友是一條老黃狗,叫福貴。福貴陪他度過了十個春秋,最終老死在他的懷里。
福貴死后,王大山徹底成了孤家寡人。
鄰居張大媽有時會送些飯菜過來,嘮叨幾句家長里短,然后各自歸家。
王大山不愿意承認,但他知道,自己很孤獨。
白天還好,有事情做。夜晚是最難熬的,特別是那些雷雨交加的夜晚。
電閃雷鳴中,老屋顯得格外空曠。王大山常常翻來覆去睡不著,聽著窗外的雨聲發呆。
他開始想念那些往事。想念妻子做的紅燒肉,想念孩子們童年時的笑聲,想念福貴搖著尾巴迎接他的樣子。
那些溫暖的畫面都變成了回憶,像風中的燭火,一點點熄滅。
村里人都說,王大山這幾年老得厲害。
頭發全白了,腰也彎了,走路時右腿還有點跛。
他自己知道,不是歲月摧殘了他,是孤獨。
那是八年前的一個夏夜。
雷雨來得突然而猛烈。黑云壓城,電閃雷鳴,雨點像子彈一樣砸在屋頂上。
王大山坐立不安。他擔心果園里的樹被大風刮倒。
“去看看吧。”他自言自語道。
王大山套上雨靴,穿上雨衣,頂著風雨朝果園走去。
雨水模糊了視線,風吹得他站不穩腳跟。
果然,幾棵蘋果樹歪歪斜斜,有的已經倒下。
王大山拿出隨身帶的手電筒照了照。
忽然,一聲微弱的叫聲引起了他的注意。
聲音來自一棵倒下的蘋果樹下。
王大山彎腰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冷氣。
是一只小猴子,渾身濕透,縮成一團,右腿血肉模糊,一看就是重傷。
小猴子看到王大山,眼中閃過一絲恐懼,想逃卻又動彈不得。
王大山蹲下身,慢慢伸出手。
“別怕,別怕。”他輕聲說,“我不會傷害你的。”
小猴子盯著他,警惕而痛哭。
王大山脫下雨衣,輕輕裹住小猴子。
“跟我回家吧,我幫你治傷。”
小猴子掙扎了一下,似乎是疼痛難忍,終于放棄了抵抗。
王大山小心翼翼地抱起它,冒雨往家走。
回到家,王大山把小猴子放在客廳的茶幾上。
打開燈一看,情況比他想象的更糟。小猴子渾身是傷,右腿骨頭都露出來了,可能是被樹枝砸中又或是從高處跌落。
王大山沒有猶豫。他拿出醫藥箱,開始為小猴子清理傷口。
小猴子疼得直叫,但沒有咬他,只是用那雙棕色的大眼睛盯著他,仿佛在評估這個人類的意圖。
“忍一忍,很快就好了。”王大山一邊消毒一邊安慰道。
清理完傷口,王大山用繃帶包扎好,又找來一塊木板固定住小猴子的腿。
“好了,現在需要休息。”王大山輕聲說。
他在茶幾旁放了一碗水和幾塊切好的蘋果,然后退到一旁,觀察小猴子的反應。
小猴子沒動那些食物,只是警惕地看著四周,然后慢慢閉上眼睛,疲憊地睡去。
王大山也累了。他坐在沙發上,不知不覺睡著了。
第二天一早,他被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驚醒。
小猴子醒了,正在試圖夠到那碗水。
王大山慢慢走近,把水遞到小猴子面前。
出乎意料的是,小猴子接過碗,兩只小手捧著,小口小口地喝起來。
王大山看著它,突然覺得這個小生命很可愛。
“我給你取個名字吧,就叫小靈,好嗎?”
小猴子抬頭看了他一眼,似乎聽懂了,又似乎沒聽懂。
“從今天起,你就是小靈了。”
02
小靈的傷勢很重,康復之路并不順利。
第一周,它幾乎不吃不喝,整天蜷縮在王大山給它準備的紙箱里。
傷口發炎了,小靈發起高燒,王大山急得團團轉。
村里沒有獸醫,最近的獸醫站在三十公里外的縣城。
王大山不得不騎著他那輛老舊的自行車,帶著小靈去縣城。
路上顛簸不已,小靈痛苦地呻吟著,王大山的心像被刀割一樣。
縣城獸醫站的醫生是個年輕小伙子,看到小靈,驚訝不已。
“這是野生猴子啊,老人家,你從哪弄來的?”
王大山如實相告。
醫生搖搖頭:“野生動物是保護動物,不能私自收養的。”
王大山急了:“我就是救它一命,等它好了,我放它回山里去。”
醫生猶豫了一下,還是給小靈打了消炎針,開了藥。
“好吧,但是記住,等它好了,一定要放生。”
王大山連連點頭。
回到家,王大山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每天給小靈消毒換藥,按時喂藥。
小靈似乎明白王大山是在幫它,開始接受治療,不再掙扎。
慢慢地,它的食欲恢復了,開始吃王大山給它準備的水果和蔬菜。
王大山發現小靈特別喜歡吃蘋果,尤其是那種紅富士。
每次吃蘋果,小靈都會發出滿足的咂嘴聲,看得王大山哈哈大笑。
一個月后,小靈的傷口結痂了,不再疼痛,但右腿留下了永久的殘疾,走路一瘸一拐的。
它開始在屋子里活動,好奇地探索這個新環境。
王大山給她準備了一個小窩,就在自己床邊的柜子上。
晚上,小靈會乖乖地爬進去睡覺。偶爾,它會在深夜發出悲鳴,似乎在想念自己的族群。
每當這時,王大山就會起身,輕輕撫摸它的頭,給它一點安慰。
慢慢地,小靈習慣了新家,不再悲鳴。
它開始跟著王大山到處走動,一瘸一拐地跟在老人身后,像個小尾巴。
王大山每天都會帶它去果園,讓它呼吸新鮮空氣,曬曬太陽。
小靈喜歡爬樹,雖然右腿有殘疾,但絲毫不影響它的靈活性。它能迅速爬上最高的樹梢,然后坐在那里張望,像是在尋找什么。
王大山知道,小靈在尋找回家的路。
“想回山里去嗎?”王大山問,“等你再強壯一點,我就送你回去。”
小靈看著他,眼神中似乎有著復雜的情緒。
三個月過去了,小靈的傷徹底好了,只是右腿永遠無法伸直,走路時一跛一跛的。
王大山決定送它回山里。
那天,他帶著小靈爬上了村后的大山,一直走到野猴出沒的地方。
他蹲下身,撫摸著小靈的頭:“去吧,回到你的家人身邊去吧。”
小靈看著他,又看看遠處的山林,猶豫不決。
王大山轉身離開,走出幾步,回頭一看,小靈還站在原地,目不轉睛地看著他。
“走啊,回家去啊。”王大山揮揮手。
小靈沒動。
王大山又走出幾步,小靈突然跟了上來,拽住他的褲腿。
王大山蹲下身:“真的不想回去?”
小靈看著他,眼睛里仿佛有星星。
“好吧,那就跟我回家吧。”
就這樣,小靈正式成了王大山家的一員。
03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靈和王大山的關系越來越親密。
小靈非常聰明,很快就掌握了家里的各種規矩。
它知道晚飯后要看新聞聯播,會乖乖地坐在王大山旁邊,盯著電視屏幕,表情專注,好像真的在看懂新聞一樣。
它會自己去衛生間解決生理問題,從不亂拉亂尿。
更神奇的是,他學會了使用簡單的工具。
有一次,王大山看到他用小棍子挑出梨核,動作嫻熟,像是做過千百次一樣。
“你這猴子,真聰明。”王大山贊嘆道。
小靈聽到夸獎,咧嘴“吱吱”笑,露出一排小白牙。
隨著時間推移,小靈展現出越來越多的智慧。
它能聽懂王大山的簡單指令,比如“過來”、“坐下”、“別鬧”等等。
他甚至學會了一些家務活,比如幫王大山撿拾掉落的水果,把臟衣服拖到洗衣盆邊。
最令王大山驚訝的是,小靈似乎能讀懂他的情緒。
每當王大山心情不好時,小靈就會安靜地坐在他身邊,偶爾用小手拍拍他的膝蓋,像是在安慰他。
有一次,王大山收到兒子的電話,說今年春節又不能回來了。
電話掛斷后,王大山坐在院子里發呆,眼角有淚光閃動。
小靈走過來,輕輕靠在他腿上,然后爬上他的膝蓋,用小手擦掉他的眼淚。
那一刻,王大山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頭。
他抱住小靈,像抱著自己的孩子一樣。
“有你在,我就不孤單了。”他低聲說。
小靈成了王大山生活的重心。
每天早晨,它會準時叫醒王大山。
吃早飯時,它會規矩地坐在桌邊,等王大山給它盛飯。
白天,它跟著王大山干活,幫忙摘果子,拔草。
傍晚,兩人并肩坐在院子里乘涼,看夕陽西下。
王大山發現自己笑的次數多了,話也多了。
他會對小靈講述自己的過去,講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當老師的日子。
小靈就坐在那里,認真地聽,偶爾點點頭,好像真的聽懂了一樣。
鄰居張大媽經常來串門,每次都帶些好吃的給小靈。
“這猴子真招人喜歡,比有些人還懂事呢!”張大媽總這么說。
張大媽有個孫子小明,放學后常來王大山家玩。
小明喜歡教小靈做各種動作,比如鼓掌、翻跟頭、裝死等等。
小靈學得很快,沒幾天就能表演一套“雜技”,逗得小明哈哈大笑。
漸漸地,村里人都知道王大山家有個聰明的小猴子。
孩子們放學后,常常結伴來看小靈表演。
王大山家一下子熱鬧起來,再也不是那個冷清的老屋了。
事情的轉折出現在小靈來到王大山家的第三年。
那天,村長李滿倉來訪。
李滿倉是個五十出頭的壯漢,在村里很有威信。
他一進門就直奔主題:“老王,聽說你養了只猴子?”
王大山點點頭,指了指院子里正在曬太陽的小靈。
李滿倉走過去,仔細打量著小靈。
小靈抬頭看了他一眼,然后繼續曬太陽,對這個陌生人不理不睬。
“老王,養野生動物是違法的,你知道吧?”李滿倉嚴肅地說。
王大山一愣:“它腿有殘疾,放回山里活不了,我就收養了它。有什么問題嗎?”
李滿倉搖搖頭:“問題大了。首先,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不能私自捕捉和飼養野生動物。其次,猴子長大后可能會有攻擊性,危險得很。”
王大山急了:“小靈都跟我三年了,從來沒傷過人,它很溫順的。”
李滿倉嘆了口氣:“老王,我理解你的心情,但規矩就是規矩。你得把它交給野生動物保護站。”
王大山堅決搖頭:“不行,小靈是我的家人,我不能把它送走。”
李滿倉也不好強硬,只好先離開了,但臨走時警告道:“我會再來的,希望你到時候能想通。”
李滿倉走后,村里開始有了不同的聲音。
有人支持王大山,認為小靈確實與眾不同,能理解人話,不應該被強行帶走。
張大媽就是堅定的支持者之一:“那猴子通人性,比有些人都懂事,憑啥要把它抓走?”
但也有人站在李滿倉一邊,擔心小靈長大后會有危險。
村里的老劉就經常說:“猴子再聰明也是野獸,早晚會露出本性的。”
村子里分成了兩派,為此爭論不休。
王大山不想惹麻煩,開始減少帶小靈出門的次數。
但村里人的好奇心卻越來越重。
常有人偷偷來王大山家門前張望,想看看那只“會讀心的猴子”。
小靈似乎察覺到了危險,變得更加警惕,見到陌生人就躲起來。
只有在王大山和熟人面前,他才會表現得自然。
爭議越來越大,甚至驚動了縣里的野生動物保護站。
一天,兩名工作人員來到王大山家,要檢查小靈的情況。
他們帶著專業設備,測量小靈的體溫,檢查它的牙齒和爪子。
檢查結束后,他們告訴王大山:“這只猴子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按理說應該由專業機構收養。但考慮到它有殘疾,而且你照顧得不錯,我們可以特批你繼續飼養,前提是每年必須接受我們的檢查。”
王大山松了一口氣,連聲道謝。
小靈好像也明白了什么,高興地在院子里蹦跳。
村長李滿倉得知結果后,臉色不太好看,但也沒再來找麻煩。
風波暫時平息,王大山和小靈的生活又回到了正軌。
張大媽每天早上來串門,給小靈帶些水果零食。
小明放學后來做作業,小靈就安靜地坐在一旁,偶爾會指著本子上的錯題,好像在提醒小明。
日子平靜地流淌,像那條穿過村子的小溪,不緊不慢,清澈見底。
04
到了第六個年頭,小靈開始表現出更多不同尋常的行為。
它對書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每當王大山看書時,小靈就會坐在旁邊,目不轉睛地盯著書頁,偶爾還會伸手翻頁。
王大山試著給它看圖畫書,小靈表現出驚人的理解力。
它能指出書中的人物和物品,甚至能按照順序排列簡單的圖片。
更神奇的是,小靈開始模仿王大山寫字的動作。
它會拿著筆,在紙上涂涂畫畫,雖然只是些歪歪扭扭的線條,但動作卻非常認真。
王大山被這些行為驚呆了,他從未見過如此聰明的猴子。
“小靈,你可真是個天才。”他常常這樣夸贊。
小靈總是咧嘴笑,樣子格外可愛。
隨著年齡增長,小靈對人類情感的理解也越來越深。
它能察覺王大山的情緒變化,在老人悲傷時主動靠近安慰,在老人開心時一起高興。
有一次,王大山收到兒子的來信,說要帶孫子回來看他。
王大山高興得手舞足蹈,小靈也跟著又蹦又跳,仿佛真的理解了這個好消息。
但兒子最終因工作原因取消了行程,王大山失望至極,整天悶悶不樂。
小靈看出了主人的心情,特意表演了許多雜技動作,逗王大山開心。
它還摘來一朵野花,放在王大山的枕頭上,像是在表達安慰。
這些行為讓王大山既感動又困惑。
“猴子真的能這么聰明嗎?”他常常自問。
更奇怪的是,王大山發現小靈有時會在夜深人靜時偷偷翻看書籍。
一天半夜,王大山起來上廁所,發現小靈坐在月光下,捧著一本書,一頁一頁地翻著,表情專注得不像話。
“你在干什么?”王大山問。
小靈慌忙合上書,看起來有些心虛。
王大山拿過書一看,是本童話故事集,里面有很多彩色插圖。
“你喜歡這本書?”
小靈點點頭,眼神期待地看著他。
王大山啞然失笑:“好吧,以后我每天給你讀一個故事,怎么樣?”
小靈高興地拍手,仿佛真的聽懂了。
從那以后,每晚睡前,王大山都會給小靈讀一個童話故事。
小靈會安靜地坐在床邊,聽得入神,有時還會因故事情節做出各種表情。
村里人都說王大山瘋了,把猴子當人看。
王大山只是笑笑:“反正我一個老頭子,瘋就瘋吧。”
還有一件事讓王大山很困惑。
每逢月圓之夜,小靈就會坐在院子里,仰望明月,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紋絲不動。
它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哀傷和向往。
王大山試過叫它回屋睡覺,但小靈總是固執地留在那里,直到月亮西沉。
“你在想家嗎?”王大山問。
小靈沒有回應,只是繼續望著月亮,表情復雜。
王大山不知道猴子是否會思念家鄉,但他能感受到小靈內心的某種渴望。
這些異常行為讓王大山有時會懷疑,小靈到底是不是普通的猴子。
但他很快就會否定這個想法。
“再聰明,也不過是只猴子罷了。”他自我安慰道。
然而,事實很快就會證明,小靈的與眾不同遠超王大山的想象。
05
第八年的初夏,村里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她自稱“通靈婆婆”,是個走鄉串戶的算命先生。
通靈婆婆穿著一身黑衣,頭上包著紅頭巾,腰間掛著各種奇怪的小袋子,走路時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
她來到青峰村,在村口擺了個攤位,為村民算命看相。
開始沒人理會她,但幾天下來,她算的幾件事都挺準,村里人便漸漸信了。
張大媽是第一個去找她算命的人,回來后逢人便說:“那婆子挺神的,說我孫子今年會考上重點高中,果然考上了!”
一時間,通靈婆婆在村里名聲大噪,每天都有人排隊找她算命。
王大山對這些不感興趣,從不參與。
他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信什么算命先生。
但命運似乎喜歡和他開玩笑。
一天下午,王大山帶著小靈在院子里乘涼。
通靈婆婆恰好路過,看到王大山家門大開,便走進來兜售她的服務。
“老先生,要不要算一卦?看看今年的財運如何?”她熱情地招呼道。
王大山擺擺手:“不必了,我這把年紀,不在乎那些。”
通靈婆婆不死心,繼續推銷:“那看看健康如何?您氣色不錯,但背痛是不是經常困擾您?”
王大山驚訝地看了她一眼:“你怎么知道?”
通靈婆婆得意地笑了:“這就是我的本事。”
就在兩人說話間,小靈從屋里走出來,手里還拿著一個蘋果。
通靈婆婆看到小靈,臉色突變。
她的眼睛瞪得滾圓,嘴巴張成了“O”形,臉上的皺紋都因驚訝而繃緊。
小靈也注意到了通靈婆婆,停下腳步,與她四目相對。
氣氛一下子變得詭異起來。
通靈婆婆緩緩后退幾步,臉色慘白,手指顫抖地指著小靈。
“老先生,這...這是什么?”她的聲音也在顫抖。
王大山不解:“一只猴子啊,我養了八年了。”
通靈婆婆搖頭,臉上的表情由驚訝變成恐懼。
她突然用力一拍桌子,嗓門提高了八度:“天吶!這根本就不是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