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街道始終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抓手,秉持以“民聲定方向,需求為導向”的工作理念,傾聽居民訴求,解決民生痛點,讓傳統街區煥發新生機,使轄區群眾真切感受到“舊居煥新顏”的幸福變遷,讓“老”小區煥發“新”活力。
黨建引領聚合力,共繪改造“同心圓”。文廟街道堅持“黨建引領、群眾參與”的工作思路,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黨員居民”三級聯動機制,通過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加強工作調度,發動黨員、居民群眾共商共議,深入了解把握群眾的意見和訴求,讓改造更貼近民聲、符合民意,確保改造順利推進。年初以來,文廟街道啟動改造老舊小區13個,涉及樓棟132棟,惠及居民7017余戶,切實推動“舊居”變“新家”,贏得居民廣泛點贊。
靶向攻堅破難題,疏通民生“關鍵點”。停車難矛盾、水管老化是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難點。文廟街道采取“一小區一策”分類改造,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表等方式廣泛收集居民意見,逐一實地勘察小區、樓房、單元,結合實際制定改造方案,精準對接居民需求。合理規劃改造方案,增設停車位,修繕破損路面,緩解老舊小區停車難矛盾。聚焦改造老舊供水、排水管網問題難點,解決跑冒滴漏問題,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讓居民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內外兼修提品質,改出宜居“新氣象”。文廟街道堅持“硬件改造+軟件升級”雙輪驅動,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更加注重服務功能的同步提升。一方面著力打造便民生活圈,通過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色驛站等配套建設公共服務設施,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面以街道統籌協調為基礎,以社區網格化管理為支撐,積極培育居民自治力量,通過“改造+治理”進一步形成“街道指導、社區協調、居民自治、物業協同”的四維管理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區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文廟街道將持續推進老舊小區長效管理,鞏固改造成果,讓居民不僅“住有所居”,更“住有優居”。
來源:文廟街道
編輯:王露洋
初審:張文琦
復審:佟劍博
終審:佟 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