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看你能笑多久!"酒杯碰撞的聲音中,
王浩的嘲諷刺痛了李明遠的耳膜。
作為被調回老家扶貧的干部,他在同學聚會上成了笑柄。
"我只是回來做點有意義的事。"李明遠暗暗攥緊拳頭。
沒人知道,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
他即將發現一個改變鄉村命運的機會,
而那個曾經嘲笑他的人,很快就會面臨意想不到的選擇。
01
李明遠坐在開往老家縣城的客車上,望著窗外飛逝的景色,心里五味雜陳。三年前,他從農業大學畢業后,進入了省城一家大型農業企業工作,日子過得還算順心。沒想到上個月突然接到組織部門的通知,說是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要選派年輕干部下基層,他被調回老家縣城擔任扶貧工作隊隊員。
"李隊長,到站了。"司機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李明遠拎著行李走下車,熟悉的縣城街道讓他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八年前離開時,這里還是一個典型的小縣城,如今已經有了不少現代化的氣息。
"明遠!這邊!"一個中年男子朝他揮手。
來人是縣農業局的趙科長,也是這次接收他的負責人。
"趙科長,好久不見。"李明遠快步走過去,握手問好。
"歡迎回來??!聽說你在省城干得不錯,這次能把你調回來,是我們的福氣。"趙科長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你先去安排好的宿舍休息一下,明天我帶你去你負責的石嶺村看看。"
晚上,李明遠剛收拾完宿舍,手機響了起來。是大學同學劉大壯。
"明遠,聽說你回老家了?真的假的?"劉大壯的聲音透著驚訝。
"是啊,組織安排我回來扶貧。"李明遠簡單解釋了一下。
"太好了!正好后天是咱們大學畢業五周年,同學們打算聚一聚,你可算是趕上了。"劉大壯興奮地說。
李明遠一愣:"同學聚會?在哪兒?"
"就在縣城的金華大酒店,王浩張羅的。對了,你還記得王浩吧?他現在可牛了,自己開了建筑公司,據說年收入上千萬呢!"
聽到王浩的名字,李明遠心里不由得一緊。當年在大學里,他和王浩就不太對付。王浩家境殷實,為人高調,喜歡顯擺;而李明遠家里條件一般,性格也比較內斂,兩人自然合不來。
"明遠,你一定要來?。〈蠹叶己芟胍娔悖瑥埿⊙嘁矔怼?劉大壯的話里帶著暗示。
張小燕,大學時李明遠暗戀的女孩,如今已經是縣醫院的醫生。當年他沒敢表白,畢業后更是失去了聯系。
"我看看工作安排吧。"李明遠有些猶豫。
"別看了,就這么定了!后天晚上六點,金華大酒店三樓宴會廳,咱們不見不散!"劉大壯不由分說地掛了電話。
第二天,李明遠跟著趙科長來到了石嶺村。這是一個位于縣城西北方的小山村,交通不便,經濟落后,是典型的貧困村。
村支書老張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帶著他們在村里轉了一圈。村子里房屋破舊,道路坑洼,不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李隊長,我們村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產業支撐。年輕人都出去了,地也荒著,老人孩子生活很困難。"老張愁眉苦臉地說。
李明遠一邊走一邊思考,突然注意到村后的山坡上有不少野生山楂樹。
"這些山楂樹長得不錯啊。"李明遠指著山坡說。
"是啊,這山楂是我們這里的特產,可惜沒人管,大部分都浪費了。"老張嘆了口氣。
李明遠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晚上回到宿舍,他翻出大學時的專業書籍,開始研究山楂深加工的可能性。
第三天晚上,李明遠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去參加同學聚會。穿上自己帶來的唯一一套西裝,看著鏡子里的自己,他深吸一口氣,給自己打氣:"不管別人怎么看,我問心無愧。"
金華大酒店是縣城最高檔的酒店,李明遠推開宴會廳的門,里面已經坐了二十多位同學。
"看誰來了!是咱們的'扶貧隊長'李明遠啊!"王浩大聲喊道,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門口。
李明遠有些尷尬地笑了笑,向大家打招呼。
"明遠,快來坐!"劉大壯拉他到自己旁邊坐下。
"聽說你被'下放'回老家當扶貧干部了?"王浩端著紅酒杯,一臉戲謔地問道。
"不是下放,是組織選派。"李明遠糾正道。
"有什么區別?還不是從省城的好工作被弄回這窮鄉僻壤?"王浩不屑一顧,引來幾個跟他要好的同學笑聲。
李明遠沒有接話,只是默默地喝了口水。
"明遠,你負責哪個村???"張小燕問道。她今天穿著一件淡藍色連衣裙,比大學時更加成熟漂亮。
"石嶺村。"李明遠回答。
"哦,那可是出了名的窮村??!"一個同學插嘴道。
"我前段時間去那兒看過一個病人,條件確實很差。"張小燕皺了皺眉頭。
王浩聽到"石嶺村"三個字,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異樣,很快又恢復正常。
"明遠,說實話,你在省城那家企業不是干得挺好的嗎?年薪十幾萬呢!怎么會突然回來?是不是犯錯了被發配的?"王浩直接問道。
李明遠放下筷子,平靜地說:"我是自愿報名的。國家號召年輕干部下基層幫扶貧困地區,我覺得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喲,還挺崇高的!"王浩笑著轉向其他人,"大家聽聽,李隊長多偉大?。》艞壥〕堑母咝焦ぷ?,回老家當救世主去了!"
幾個與王浩交好的同學笑了起來。
"王總,你這話就不對了。扶貧工作很重要,明遠能被選上,說明組織信任他。"劉大壯為李明遠辯解道。
"大壯,你別誤會,我沒有貶低的意思。"王浩舉起酒杯,"來,我敬明遠一杯,祝他扶貧工作順利,早日脫貧致富!"
這話表面上是祝福,聽在李明遠耳中卻帶著濃濃的嘲諷。他勉強笑了笑,與王浩碰杯。
"明遠,聽說你們扶貧干部每月補貼才三千多?"另一個同學問道。
"是啊,不過夠用了。"李明遠簡單回答。
"夠用?三千多能干什么?我一頓飯就不止這個數。"王浩夸張地說,"不過也對,在石嶺村那種地方,確實沒什么地方花錢。"
一旁的張小燕看不下去了:"王浩,你別這樣。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應該相互尊重。"
"我怎么了?我只是實話實說。"王浩聳聳肩,"明遠,老實告訴我,你后悔嗎?"
李明遠抬起頭,直視王浩的眼睛:"不后悔。"
"真的?省城的高樓大廈,繁華生活,美女如云,你不想念?"
"我的工作有意義,這比什么都重要。"
王浩突然哈哈大笑起來:"好一個有意義!你們聽聽,我們的李隊長多么偉大??!為了扶貧事業,寧愿放棄優越生活,回到窮鄉僻壤!這種精神,簡直讓人感動!"
他說著站起身,高高舉起酒杯:"來,我提議,大家一起敬李隊長一杯!祝他在石嶺村發光發熱,帶領鄉親們過上幸福生活!看你能笑多久!"
最后這句話說得意味深長,李明遠感到胸口一陣發悶。
"王浩,你這話什么意思?"劉大壯不高興地說。
"沒什么意思,就是佩服明遠的選擇啊!"王浩故作無辜,"對了,明遠,你有什么扶貧計劃?準備怎么帶領石嶺村致富?"
李明遠想了想,說:"我注意到石嶺村有很多野生山楂樹,我打算開發山楂產業,幫助村民增收。"
"山楂?就靠幾棵野山楂樹能發家致富?"王浩嗤之以鼻,"你這不是異想天開嗎?"
"王浩,你別這樣說話。"張小燕皺眉道。
"我說錯了嗎?明遠,你真的以為靠幾棵破山楂樹就能改變石嶺村的面貌?你也太天真了吧!"王浩的語氣里滿是譏諷。
李明遠深吸一口氣,努力保持冷靜:"農業產業化是一條可行的脫貧路徑,石嶺村的山楂品質很好,只要開發得當,完全有可能成為特色產業。"
"聽聽,聽聽,我們的李隊長已經開始用官話了!"王浩大笑著轉向其他同學,"怎么樣,像不像電視上那些干部?'產業化''特色產業',說得比唱得好聽!"
一些同學被逗得哈哈大笑,氣氛變得更加尷尬。
李明遠臉色發白,但仍強作鎮定:"王浩,你可以不認同我的觀點,但請尊重我的工作。"
"尊重?當然尊重!誰不尊重扶貧干部啊?"王浩夸張地鞠了一躬,引來又一陣笑聲。
劉大壯看不下去了,站起來打圓場:"好了好了,今天是同學聚會,大家都是老同學,少說兩句。來,我們干杯,祝大家事業有成!"
"對,干杯!"其他同學也附和著。
聚會繼續進行,但李明遠已經失去了興致。他看了看表,找了個借口準備離開。
"這么早就走?"張小燕問道,眼中帶著關切。
"是啊,明天還要去村里走訪。"李明遠勉強笑了笑。
"需要我送你嗎?"張小燕小聲問。
"不用了,謝謝。我自己走回去就行。"李明遠婉拒了。
臨走前,王浩又舉起酒杯:"李隊長,走好不送?。∮浀糜锌照埼覀內ナ瘞X村參觀你的'山楂產業'!哈哈哈!"
李明遠沒有回應,只是默默地離開了宴會廳。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夜風吹來,他的心情沉重到了極點。當年的同學,如今有的成了醫生,有的當了老板,只有他,被派到最窮的村子當扶貧干部。
王浩那句"看你能笑多久"像一把刀,深深地刺在他心上。
但他咬緊牙關,在心里對自己說:"沒關系,等著瞧吧。我一定要改變石嶺村,不僅為了鄉親們,也為了證明自己的選擇沒錯。王浩,你等著看吧,看我能笑多久!"
回到宿舍,李明遠沒有立刻休息,而是打開筆記本電腦,開始查閱山楂深加工的相關資料,一直工作到深夜。他的眼睛里,燃燒著堅定的火焰。
02
第二天清晨,李明遠早早起床,簡單洗漱后就趕往石嶺村。昨晚的同學聚會讓他心情低落,但更多的是一種被激發出的斗志。
村口,老張已經等候多時??吹嚼蠲鬟h風塵仆仆的樣子,老張有些訝異:"李隊長,這么早就來了?"
"是啊,想多了解一下村里的情況。"李明遠笑著回答,把昨晚的不愉快藏在心底。
兩人沿著村里唯一的一條主路走著。早晨的陽光照在破舊的房屋上,更顯得村子的貧困。
"老張,咱們村有多少適齡勞動力?"
老張掰著指頭算了算:"常住的壯勞力不到二十個,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也荒著。"
李明遠點點頭,又問:"那山上的野山楂樹大概有多少?"
"山楂樹啊,整個山頭都是,估計有上千棵吧,不過大部分都沒人管,結的果子都浪費了。"
李明遠眼前一亮:"上千棵?產量能有多少?"
"豐年的話,一棵樹能結幾十斤,這么算下來,總產量得有好幾萬斤吧。"老張說著,疑惑地看著李明遠,"李隊長,你問這個干什么?"
"我在想能不能利用這些山楂發展產業。"李明遠邊走邊說,"山楂可以做很多產品,果脯、果醬、果汁,甚至可以制成保健食品。"
老張一臉狐疑:"這山楂能值幾個錢?以前也有人說過要收購,但價格太低,連采摘的工錢都不夠。"
"關鍵是深加工和品牌打造。"李明遠解釋道,"野生山楂本身就是有機食品,現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如果我們能建立加工廠,直接生產成品,價值會成倍增長。"
"這...靠譜嗎?"老張將信將疑。
"當然靠譜!這正是我的專業。"李明遠說得自信滿滿,"我們先從小規模開始,先采摘一部分山楂試制產品,看看市場反應。"
接下來的日子,李明遠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工作中。白天走訪貧困戶,了解具體情況;晚上研究山楂加工技術,制定產業發展計劃。他還聯系了幾個大學同學,請教市場營銷的問題。
半個月后,李明遠終于完成了《石嶺村山楂產業發展規劃》,并向縣里申請了專項扶貧資金。他的計劃是分三步走:第一步,組織村民采摘野生山楂,初步加工成山楂干和山楂片;第二步,建立小型加工廠,生產山楂果脯、山楂飲料等產品;第三步,打造特色品牌,拓展銷售渠道。
他的提案得到了縣里的支持,很快批下了二十萬元的啟動資金。
當李明遠興沖沖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村民時,卻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冷淡反應。
"李隊長,說句實話,你這個想法太不靠譜了。"一位老農民搖著頭說,"我們這窮了幾十年,就靠幾棵山楂樹能改變什么?"
"就是,就是!以前也有干部來說過要發展產業,最后都不了了之。"另一位村民附和道。
李明遠沒想到會遇到這種情況,一時有些無措。
老張解釋說:"李隊長,村民們都有些怕了。這些年來扶貧項目不少,但真正見效的不多。大家都怕投入時間和精力,最后卻沒有收益。"
李明遠明白了村民的顧慮,決定用實際行動來說服他們。他自己找了幾個木箱,一大早就爬上山去采摘山楂。中午時分,他扛著裝滿山楂的木箱回到村里,滿頭大汗。
"李隊長,你這是干啥呢?"幾個閑坐在村口的老人好奇地問。
"采山楂??!"李明遠笑著回答,"我打算自己先做一批山楂產品,給大家看看成效。"
老人們面面相覷,沒想到這年輕干部竟然親自上山采摘。
接下來幾天,李明遠每天都上山采摘山楂,然后回到宿舍按照自己研究的方法進行加工。他把洗凈的山楂切片,在自制的小型烘干機里烘干,然后再加工成山楂果脯。很快,第一批試驗產品出來了。
李明遠將精心包裝好的山楂果脯帶回村里,請村民們品嘗。
"這...這真是我們的山楂做的?"一位老奶奶嘗了一塊,驚訝地問。
"當然是!純天然、無添加,健康又美味。"李明遠自豪地說。
"味道確實不錯!"村民們紛紛點頭。
趁熱打鐵,李明遠又拿出了自己預先準備的市場調研資料:"這種山楂果脯在市場上能賣到每斤40元以上。如果我們村能把全部野生山楂都采摘加工,按照保守估計,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幾十萬元。"
這個數字讓村民們震驚不已。
"真的能賣這么多錢?"
"我們村真能發展起來?"
村民們開始議論紛紛,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老張站出來說:"大家別光說不練,李隊長都親自上山采摘了,我們也該行動起來了。明天咱們組織人手,一起去采摘山楂!"
就這樣,在李明遠的帶動下,石嶺村的山楂采摘工作正式啟動。村里的老人孩子都參與進來,連一些外出打工的青壯年聽說家鄉有了變化,也紛紛回村幫忙。
采摘回來的山楂需要進行初步加工。李明遠用扶貧資金購買了幾臺簡易的烘干設備,設立在村委會的空房間里,教村民們如何操作。很快,第一批山楂干和山楂片生產出來,通過李明遠的大學同學介紹,銷往省城的幾家保健食品店。
令人驚喜的是,這些山楂產品因為純天然、無公害的特點,深受消費者歡迎,第一批產品很快售罄。
村民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干勁更足了。一個月下來,村里的氣氛明顯不同了,連街道上都干凈了許多。
這天,李明遠正在村委會整理賬目,忽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喧嘩聲。他走出門一看,只見王浩帶著幾個人站在院子里,身后還停著一輛豪華轎車。
"喲,李隊長,好久不見??!"王浩笑著走上前,"聽說你在石嶺村搞得有聲有色,我特地來看看。"
李明遠強作鎮定:"歡迎參觀指導。"
"指導不敢當,就是來看看老同學。"王浩四下打量著簡陋的村委會,眼中閃過一絲輕蔑,"聽說你在搞什么山楂產業?"
"是的,我們正在發展特色山楂產品。"李明遠簡單介紹了情況。
王浩聽完,呵呵笑道:"就這?一個月才賺多少錢?能脫貧嗎?"
李明遠沒有直接回答:"我們剛起步,未來的計劃更加完善。"
"聽著倒挺美好,不過..."王浩故意拖長聲音,"你知道石嶺村為什么這么窮嗎?"
李明遠不解地看著他。
王浩神秘地笑了笑:"因為他們沒有找對貴人啊!你知道嗎,縣里已經決定在石嶺村周邊開發旅游項目,征收土地是遲早的事。到時候,土地補償款會讓村民們一夜暴富,根本不需要你辛辛苦苦地搞什么山楂產業。"
這話一出,在場的村民們都議論起來。
"真的假的?要征地?"
"能拿多少補償款?"
王浩看到自己的話引起了轟動,滿意地笑了:"當然是真的!這個項目由我公司參與建設,內部消息絕對準確。所以,李隊長,你現在辛辛苦苦地爬山采果子,其實是白費力氣?。?
李明遠皺起眉頭。如果真有這樣的項目,為什么縣里沒有通知他?這明顯是王浩在故意搗亂。
正在這時,一輛縣政府的轎車駛入村口,趙科長從車上走下來。
"趙科長!"李明遠迎上去。
趙科長看到院子里的情況,愣了一下:"這是..."
"趙科長好!"王浩熱情地打招呼,"我是明遠的大學同學,特地來看看他的扶貧工作。"
趙科長點點頭,隨后轉向李明遠:"我是來看看你的山楂產業進展情況,沒想到這么熱鬧。"
李明遠趁機問道:"趙科長,我聽說縣里要在石嶺村開發旅游項目,征收土地,是真的嗎?"
趙科長一臉困惑:"沒有這回事??!縣里確實有旅游開發計劃,但不在石嶺村這個區域。"
村民們聽到這話,紛紛看向王浩,眼中帶著質疑。
王浩臉色微變,但很快恢復正常:"可能是我聽到的消息有誤吧。不過我相信,以石嶺村的資源條件,早晚會有大項目進來的。"
趙科長笑著說:"王總,目前縣里確定的重點是支持李明遠的山楂產業扶貧項目。這個項目已經初見成效,縣里準備追加投資,建立一個標準化的加工廠。"
"什么?"這下輪到李明遠驚訝了。
"是的,縣長已經批示了,下周會有專項資金到位。你的工作得到了上級的肯定。"趙科長拍了拍李明遠的肩膀。
王浩的表情一下子變得很難看。他沒想到自己來搗亂,反而讓李明遠得到了表揚。
趙科長接著對村民們說:"大家要相信李隊長,他的山楂產業規劃很有前景??h里已經聯系了幾家大型超市,準備長期采購你們的產品。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脫貧致富指日可待!"
村民們歡呼起來,看向李明遠的眼神充滿了敬佩和信任。
王浩站在一旁,臉色陰晴不定。他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本來是想來看李明遠的笑話,沒想到反而讓他出了風頭。
"王總,既然來了,要不要參觀一下我們的山楂加工車間?"李明遠主動邀請道。
王浩勉強笑了笑:"不了,我還有事,改天再來。"說完,他匆匆離開了。
看著王浩離去的背影,李明遠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王浩不會這么輕易放棄。但此刻,看到村民們期待的眼神,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當天下午,李明遠陪同趙科長考察了整個村子,詳細匯報了山楂產業的發展情況和未來規劃。趙科長對他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承諾縣里會全力支持。
晚上,李明遠獨自坐在村委會的辦公室里,回想著這一天發生的事情。從王浩的表現來看,他似乎對石嶺村的情況很了解,甚至可能與這里有某種聯系。這讓李明遠感到有些不安。
他打開電腦,開始查閱近幾年石嶺村的各項工程記錄。果然,在一份去年的村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他發現了王浩公司的名字。王浩的建筑公司承建了石嶺村的道路硬化工程。
李明遠頓時明白了什么,他決定第二天實地查看一下這些工程的質量。
第二天一早,李明遠找來老張,一起檢查村里的道路工程。
"老張,這條路是去年新修的吧?"李明遠指著村里的主干道問道。
"是啊,縣里撥了??钚薜?。"老張點點頭。
李明遠仔細察看路面,發現多處已經出現裂縫和塌陷。按理說,新修的水泥路不應該這么快就損壞。
"這路才修一年就成這樣了?"李明遠皺眉問道。
老張嘆了口氣:"這工程質量確實不咋樣。當時村里有人提出過質疑,但施工方說這是正?,F象,沒人敢多說什么。"
李明遠若有所思:"施工方是王浩的公司吧?"
"對,就是他的天宏建筑公司。"老張有些驚訝,"你怎么知道的?"
"我查了資料。"李明遠簡單回答,心里卻掀起了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