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你永遠不知道命運會以什么方式和你開玩笑。
七十二歲那年,我決定回到闊別四十四年的家鄉,本想著重溫一下青春的記憶,誰知竟在那條熟悉的老街上,遇見了我這輩子都無法忘記的人,我的初戀梅芬。
看著她略顯蒼老卻依然熟悉的臉龐,我只覺得時光仿佛在那一刻靜止。
然而更讓我震驚的是,她身邊站著的那個中年男人,竟然是我的親生兒子!
四十多年的光陰,一場誤會,一個從未聽過我聲音的孩子,還有我從不知道的幾個孫子孫女。
這突如其來的重逢,讓我這個古稀老人的生活,掀起了驚天巨浪...
01
我叫王建國,今年七十二歲了。
人老了,就喜歡回憶過去。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會想起家鄉的那條小河,河邊的那棵老槐樹,還有在槐樹下等我放學的那個扎著馬尾辮的姑娘。
"老王,你這兩天怎么老是發呆啊?"樓下棋牌室的老李拍了拍我的肩膀,把我從回憶中拉了回來。
"哦,沒什么。"我隨手走了一步象棋,"就是在想要不要回老家看看。"
"回老家?你不是四十多年沒回去了嗎?"老李一邊思考棋局一邊問道。
"是啊,整整四十四年了。"我嘆了口氣,"我老伴走了,孩子在國外,我一個人在這兒也沒什么意思。正好退休金攢了些,就想著回去看看。"
老伴去年因為肺癌離開了我。
我們的兒子小峰在澳大利亞工作,因為忙,一年也回不來一次。
這個三室兩廳的房子,突然就變得空蕩蕩的。
"去吧,趁著身體還行。"老李走了一步馬,吃掉了我的一個兵,"人這輩子,有些事情不做,總會遺憾的。"
回到家,我翻出了塵封多年的老相冊。
泛黃的照片里,是二十八歲的我和二十歲的梅芬,站在家鄉那條小河邊,笑得那么燦爛。
那是我們在一起的最后一張照片。
我輕輕撫摸著照片上那個姑娘的臉,不知道這么多年過去,她過得好不好。
第二天一早,我就開始收拾行李。
幾件換洗的衣服,一些常用藥,還有那本泛黃的相冊。
收拾完后,我給小峰發了條信息,告訴他我要回老家住一段時間。
他很快回復說讓我注意身體,有事隨時聯系。
坐上前往家鄉的火車,看著窗外飛速后退的景色,我的思緒也跟著飄向了過去。
我出生在江南的一個小縣城,那里有著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景。
小時候,我最喜歡在放學后去河邊玩水,捉魚蝦,爬樹掏鳥窩。
長大后,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學,學機械工程。
畢業后被分配到了一個北方城市的國企,從此就扎根在了那里。
直到二十八歲那年,我因為工廠的技術改造項目,回家鄉待了半年。
就是那半年,我認識了梅芬,一個在縣城郵局工作的姑娘。
回憶起來,那段日子像是一場美麗的夢,卻又如此短暫。
火車的廣播打斷了我的回憶:"下一站,XX站,請準備下車的乘客..."
我收拾好行李,準備下車。
火車緩緩進站,我的心也跟著顫抖起來。
四十四年啊,我終于又回來了。
站在熟悉又陌生的站臺上,我深吸了一口氣。
空氣中還是能聞到那種特有的潮濕氣息,夾雜著不遠處河水的味道。
但周圍的建筑物已經完全變了樣,高樓大廈替代了過去的低矮平房,寬闊的馬路取代了曾經的羊腸小道。
"師傅,去老城區怎么走?"我攔住一個路過的年輕人問道。
"老城區啊,"年輕人指了指遠處,"坐8路公交車,到湖心路下就是了。不過那邊現在都是些老房子了,馬上要拆遷,你去那干嘛?"
"我是回來看看的,以前住那邊。"
"哦,那你得抓緊了,聽說下個月就要開始拆了。"
坐上公交車,我的心情越發復雜。
家鄉變化太大了,如果不是還能認出遠處的那座山,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坐錯了車。
02
下了車,看到路邊一個賣煎餅的小攤,我突然覺得餓了。
"老板,來一個煎餅。"
"好嘞,馬上。"攤主是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手法嫻熟地攤開面糊,"您是外地人吧?"
"我是本地人,只不過四十多年沒回來了。"我看著他熟練的動作。
"哎呀,那您可趕上了,這老城區馬上就要拆了,再晚幾個月回來,可就看不到這些老房子了。"攤主一邊攤煎餅一邊說。
"拆了重建啊?"
"是啊,政府說要建什么文化商業街,發展旅游。"他把做好的煎餅遞給我,"五塊錢。"
吃著熟悉的味道,我沿著記憶中的路線往前走。
隨著深入老城區,眼前的景象漸漸與記憶中的重合起來。
雖然破舊了許多,但那些老房子的輪廓,街道的走向,還是能讓我找到歸屬感。
"槐樹巷..."我在一個斑駁的路牌前停下腳步。
這是我曾經住過的小巷,也是梅芬家所在的地方。
心里不由一陣悸動,不知道她是否還住在這里,或者早已搬走了。
巷子比記憶中窄了許多,兩旁的房子大多貼了拆遷的通知,幾乎沒什么人。
我慢慢地走著,努力在變了樣的建筑中尋找過去的影子。
"我家應該是在這里..."我停在一座已經空了的兩層小樓前。
屋頂有些塌陷,墻面爬滿了爬山虎,門窗早已不見蹤影。
這哪還有當年的樣子啊。
我試著推開已經搖搖欲墜的大門,里面是一片狼藉,只有幾件殘破的家具表明這里曾經有人居住過。
"梅芬家在哪來著?"我喃喃自語,沿著巷子往里走,"應該是再往里第三家..."
找到記憶中梅芬家的位置,但那里已經變成了一片空地,看樣子是被拆了。
我站在空地上,回想起當年第一次來這里接梅芬的情景。
她穿著一身淡綠色的連衣裙,笑得那么甜...
就在我出神之際,一個蒼老的聲音從身后傳來:"你是...建國?"
我轉過身,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拄著拐杖站在巷口。
他瞇著眼睛打量著我。
"您是...?"我一時認不出來。
"我是老趙啊,你鄰居老趙!"他激動地走近幾步,"你小子可真是貴人難見,這么多年都不回來看看!"
"老趙?"我這才認出來,他是我家隔壁的鄰居,當年比我大幾歲,現在已經七十七八了,"真的是你啊!"
我們緊緊地握住對方的手,都有些激動。
"走,去我家坐坐!"老趙拉著我的手往巷子深處走去,"好不容易見到老朋友,得好好敘敘舊。"
老趙的家也是一座老房子,但比我原來的家保存得要好。
進門后,他讓我坐在一張舊沙發上,自己則忙著泡茶。
"你這些年都去哪了?怎么一去就是幾十年?"老趙端著茶杯坐到我對面。
"工作調動,去了北方,然后就在那安家了。"我接過茶杯,"結婚生子,柴米油鹽,一晃就是大半輩子。"
"你父母后來..."
"都不在了,父親在我離開后的第三年走了,母親又熬了十年。"我低頭喝了口茶。
"當時工作太忙,等回過神來,已經錯過了很多。"
老趙嘆了口氣:"人生啊,就是這樣,總有遺憾。"
03
我們聊了很多,從年輕時的往事,到現在的養老生活。
老趙告訴我,老城區的人大多都搬走了,只剩下一些舍不得離開的老人。
"對了,"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問出了那個一直在我心里的問題,"你還記得陳梅芬嗎?就是當年住在巷子里面的那個女孩。"
"陳梅芬?"老趙沉思了一會兒,"記得,當年你們不是挺好的嗎?后來怎么就..."
"分開了。"我苦笑了一下,"她現在..."
"她家早搬走了,好像是嫁到了縣城東邊。"老趙搖搖頭,"這么多年過去了,誰知道現在在哪呢?不過..."
"不過什么?"
"不過聽說她前兩天回來了。我在菜市場遇到了她妹妹,她說梅芬回來看她了。"
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心猛地一跳:"真的?她...她過得還好嗎?"
"這我就不清楚了。
她妹妹只說她回來看看,因為老城區要拆了。"老趙看了我一眼,"你們...當年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搖搖頭:"都過去了,不提也罷。"
當晚,我在老趙家留宿。
躺在陌生的床上,我翻來覆去睡不著。
梅芬也回來了?真是巧啊,四十四年未見,不知她過得如何,當年我們為什么分開來著?哦,對了,是因為那次爭吵...
當時,我剛得到北方工廠正式聘用的消息,興沖沖地告訴了梅芬,想帶她一起去。
可她卻說什么也不愿離開家鄉,說她父母年紀大了,她不能走得太遠。
我們為此爭吵了一番,最后不歡而散。
再然后,我接到廠里急電,必須立刻北上。
就這樣,我匆匆離開了,甚至沒來得及和她告別。
回想起來,當年的我太年輕氣盛,也太固執。
如果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好好和她談談,找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可惜,世上沒有如果。
第二天一早,我就起床了。
謝過老趙的熱情招待,我決定去老城區轉轉,看看還能找到多少記憶中的地方。
"要不要我陪你一起?"老趙問。
"不用了,我自己走走就行。"我婉拒了他的好意,"你年紀大了,注意休息。"
離開老趙家,我漫無目的地在老城區的街道上走著。
這里曾經熱鬧非凡,現在卻冷清得可怕。
偶爾能看到幾個像我一樣來懷舊的老人,或者拍照的年輕人。
我來到了縣城的老電影院,那里已經成了一家小超市。
這里是我和梅芬第一次約會的地方,那時候放的是《牧馬人》。
梅芬哭得稀里嘩啗,我遞給她的手帕都濕透了。
事后我們還為了電影的內容爭論不休,她說主角最后應該回到城市,我卻覺得他留在草原是對的。
"先生,您要買什么?"超市的店員問道,把我從回憶中拉了回來。
"哦,不買東西,就是隨便看看。"我尷尬地笑了笑。
離開超市,我繼續沿著街道往前走。
路過一家豆腐腦店,想起梅芬最愛吃豆腐腦配油條。
每次我們約會,我都會先去買好早餐,然后在郵局門口等她下班。
當時的我們,真的以為那樣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
誰能想到,命運會開這樣一個玩笑呢?
不知不覺中,我走到了那條小河邊。
河水比記憶中窄了許多,也淺了許多,但還是靜靜地流著。
河邊的大槐樹依然挺立,只是樹干更粗壯了,樹冠更茂密了。
我走到樹下,撫摸著粗糙的樹皮,尋找著當年我們刻下的印記。
04
繞到樹的另一面,果然看到了一個已經變形的心形,里面歪歪扭扭地刻著"王建國 ? 陳梅芬"。
"四十四年了,還能看得出來。"我自言自語道,輕輕撫摸著那些刻痕。
在樹下坐了好一會兒,我的思緒飄得很遠。
那年梅芬二十歲,青春靚麗;我二十八歲,意氣風發。
我們有說不完的話,看不夠的風景,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誰能想到,一場爭吵,一個決定,就這樣決定了我們的一生?
河面上飄來幾片落葉,打破了水面的平靜。
我突然想起,當年我走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季節。
梅芬曾說,這條河流向遠方,就像我們的愛情一樣。
可最終,河水流走了,愛情也散了。
"爺爺,您在這里干什么?"一個稚嫩的聲音傳來。
我轉過頭,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站在不遠處,好奇地看著我。
"爺爺在看這棵樹。"我笑著回答。
"這棵樹有什么好看的?"小男孩走近了些。
"這棵樹啊,見證了爺爺年輕時的故事。"
"什么故事啊?"小男孩更加好奇了。
"一個關于愛情的故事。"我笑著摸了摸他的頭,"你現在還小,長大了就懂了。"
"爺爺,我奶奶在叫我了。"小男孩突然說道,然后一溜煙跑開了。
我看著他的背影,心里泛起一陣漣漪。
如果當年我和梅芬沒有分開,我們的孫子現在也該是這么大了吧?
在河邊坐了好一會兒,我才起身離開。
接下來的幾天,我像個游客一樣,把縣城逛了個遍。
曾經熟悉的地方,有些已經變得面目全非,有些卻依然保留著當年的影子。
每到一處,我都會想起和梅芬的點點滴滴。
那家冰棍店,我們經常一人一根,邊走邊吃,那個小公園,我們常常在那里看露天電影,那條小街,我們手牽手逛了無數次...
五天過去了,雖然聽老趙說梅芬回來了,但我始終沒有遇見她。
也許這就是緣分吧,四十四年沒見,也許這輩子都不會再有交集了。
就在我準備結束這次旅程,返回北方的前一天,我決定再去那條小河邊坐坐。
誰知道下次回來,那條河會不會就被填了呢?
那天下午,天氣格外好,陽光溫暖但不刺眼。
我坐在河邊的長椅上,看著緩緩流動的河水,回憶著過往。
"這個位置有人嗎?"一個熟悉的聲音突然在耳邊響起。
我抬頭一看,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