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日前英國國防部發消息稱,英國海軍“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率領多艘艦艇組成的航母打擊群,開啟了為期大約8個月的部署任務。據悉,英國海軍除了派出“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之外,還派出了“不屈”號驅逐艦、“里士滿”號護衛艦、“春潮”號補給艦,應該還會有攻擊型核潛艇,陣容看起來算是“豪華配置”。兵力構成當中,英國海軍是主導,但是英國空軍的戰斗機以及英國陸軍的作戰力量也會隨行。
英國航母(資料圖)
這次部署被英國政府命名為“高桅桿25”,據了解,共有12個國家參與此次行動,英國方面則投入了大約4000名海陸空軍人,足見其重視程度之高。對于如今國力不再鼎盛的英國而言,“威爾士親王”號幾乎是皇家海軍最能拿得出手的戰略資產。值得注意的是,在啟程當天,打擊群指揮官詹姆斯·布萊克莫爾準將站在航母飛行甲板上接受了媒體采訪。他明確表示,這次部署是“英國本世紀以來規模最大的航母遠航”,同時揚言說:航母打擊群不會排除穿越臺灣海峽的選項。
英國派航母戰斗群去亞太,很大程度是為了重新樹立國際形象,秀一秀自己的肌肉。這些年,英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不如以前,得做點什么來證明自己依然很重要?!巴柺坑H王號”號航母戰斗群這次出動,正好給了英國一個向世界展示軍事力量的好機會,英國這么高調,也說明它想在這次行動中當“帶頭大哥”,刷一波存在感。英國的行動也考慮到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需要,鞏固與美國的盟友關系,英國對華態度與美國一致,航母部署亞太地區也回應了美國政府的相關要求。
但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皇家海軍如今只能用日薄西山來形容了。就比如這次派出的航母打擊群,可以稱得上是“老弱病殘”,作為核心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是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二號艦,2艘航母自從服役開始就各種故障不斷,不是今天漏水淹了艙室,就是明天螺旋槳軸故障耽誤了演習。本來這次應該是派伊麗莎白女王號執行任務,結果伊麗莎白女王號因為動力系統故障一直趴窩,只能由剛剛走下病床的威爾士親王號代班了。
英國航母(資料圖)
面對挑釁,解放軍已構建起覆蓋海、空、電磁領域立體化防御體系。在反艦作戰方面,東風-21D、東風-26等反艦彈道導彈形成戰略威懾,鷹擊系列反艦導彈憑借超音速突防與精確制導技術構成戰術打擊力量;空中作戰中,轟-6K機群可攜帶鷹擊-12實施多方向飽和攻擊,殲-20隱身戰機配合先進空空導彈具備制空優勢;電磁領域,解放軍電子戰部隊可全頻段壓制敵方雷達通信,無偵-10無人機提供實時高精度目標定位。這種體系化作戰能力,使得對方將陷入“看得見、打不著、逃不掉”的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英國國防參謀長拉達金才剛剛訪華,與中國軍方高層舉行會談。這是英國軍方最高級別官員10年來首次訪問中國。當天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上將參謀長劉振立同來華訪問的英國國防參謀長拉達金舉行會談。聲明稱,雙方就兩國兩軍關系、國際地區形勢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就加強兩軍交流合作進行溝通。
拉達金(資料圖)
英國長期隨美反華,但結果卻越反越窮,以至于保守黨因此下臺,讓工黨撿了個大便宜。就因為有保守黨失敗的教訓,斯塔默政府上臺后,其對華政策迅速做出調整,給中英在經貿和其他領域上的合作帶來新機遇。因此,在美國“關稅亂拳”禍害世界之際,英國派遣亞歷山大和拉達金背著美國訪華,似乎已說明英國在中美兩大國之間,正朝中國這邊靠近。然而,這才過去沒多久,英國竟然又變了臉開始在臺灣找存在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