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張益銘
近日,人民銀行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或報告)。
報告提出,提振消費是當前擴內需、穩增長的關鍵點。報告對此進行了專題論述,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也于近日正式推出。市場預計,未來服務領域的消費潛力有望進一步激發釋放。報告還提出,促進物價合理回升,需要推動經濟供需平衡,關鍵在于擴大有效需求。
視覺中國圖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表示,下一階段,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落實好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積極落地5月推出的一攬子金融政策。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效果持續顯現
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人民銀行(以下或稱央行)繼續堅持支持性的政策立場,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綜合運用各類總量和結構性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人民幣匯率在復雜形勢下保持基本穩定,金融市場運行整體平穩。具體政策操作進一步優化,比如調整中期借貸便利(MLF)中標方式,用好兩項資本市場支持工具,將支農再貸款和支小再貸款合并為支農支小再貸款等。
市場人士表示,在各項貨幣政策支持下,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步下行,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持續多年、多次降準降息的累積效應不斷顯現,社會融資環境總體處于較為寬松狀態。
總體看,新的政策信號不斷釋放。一是進一步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二是支持擴大消費。在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趨弱的背景下,提振消費成為當前擴內需、穩增長的關鍵點。三是有力應對外部沖擊。專家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金融秩序帶來明顯沖擊,報告多次提及“關稅政策”,顯示政策層面對此高度關注,宏觀政策已在積極應對、重點發力,穩定外貿也將成為未來政策支持的一個重要方向。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專家表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持續發力。去年一攬子增量政策對穩定經濟發揮了關鍵作用,今年財政、貨幣、產業等政策持續發力,存量和增量政策協同效應增強,宏觀政策協調配合進一步強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5月7日國新辦發布會上,央行行長潘功勝還宣布了三大類十項舉措的一攬子金融政策,包括降準、降息、創設并優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推出支持科技創新的新政策工具等。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攬子政策出臺實施非常及時,在遭受外部沖擊的關鍵時點,穩住市場穩住預期,體現了貨幣政策的積極作為,更好支持擴大國內需求,有效支持經濟合理運行。從近年央行實踐看,央行政策出臺后會及時傳導至金融系統,政策效果顯現是比較快的。
央行利率調控機制作用進一步強化
繼去年7月明確了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后,今年央行又調整了MLF(中期借貸便利)的招標模式,進一步淡化MLF工具的政策利率色彩,明確政策利率,推動向價格型調控轉型。
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詳細回顧了十年間MLF的工具設計、定位、特點的變化過程,指出未來MLF將回歸中期流動性投放工具的基本定位,與其他工具合理搭配維護流動性充裕。
專家表示,去年潘功勝行長在陸家嘴論壇上強調,要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一年來人民銀行圍繞這一目標做了不少文章,包括明確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為政策利率、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增加臨時正逆回購操作框住短端貨幣市場利率波動范圍、適度收窄利率走廊,利率調控目標信號更加清晰。
專家進一步指出,目前我國由短及長的利率傳導機制已逐步理順,形成較為完整的利率體系。央行通過調整政策利率,影響貨幣市場利率(如同業存單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如國債收益率),并影響存貸款利率(如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銀行存款掛牌利率),進而促進消費和投資,提升社會總需求。
根據報告數據,3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3.3%,同比下降約0.5個百分點,持續處于歷史低位。專家表示,去年央行啟動了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工作,一張“貸款明白紙”讓企業全部的融資成本一目了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銀行和企業對融資成本“觀感”不一的問題,有利于更好地“公開”對賬,效果很好。目前我國貸款利息成本已經很低,未來降低綜合融資成本關鍵是要降低抵押擔保費、中介服務費等非利息成本。
同時,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設置專欄對債券市場利率風險和債券市場相應制度建設作了詳細闡述。
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很快,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明顯增強,但債券市場收益率波動較大也存在風險。國債尤其是長期國債雖然沒有信用風險,國家一定會償付本息,但利率風險是一直潛藏著的,當市場利率改變時,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會反向波動,這時候投資者面臨的就是利率風險。
專家表示,此次專欄設計更多強調從制度建設角度來防范利率風險,這方面未來仍有完善空間。投資者結構上,目前大銀行持有大量債券,但絕大部分是持有到期,用于交易的比例很低,反而是利率風險管控能力相對較弱的中小金融機構和理財產品在大量交易,未來要鼓勵大銀行開展更多債券交易業務,助力維護市場供求平衡,促進債券市場合理定價。
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去年10月,潘功勝行長在金融街論壇發言時表示,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方向應從過去的更多偏向投資,轉向消費與投資并重,并更加重視消費。央行發布的2025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有多篇專欄從不同角度體現出宏觀政策思路的轉變。
提振消費是當前擴內需穩增長的關鍵點。報告專欄2聚焦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體現了宏觀政策更加注重促消費。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相比美日等國家還較低,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有較大潛力。面對外需的不利沖擊,有必要將促進消費內需置于更加優先的地位。目前我國消費金融服務體系已較為完善,金融機構圍繞不同消費場景創新推出多元的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
報告專欄6指出,促進物價合理回升,需要推動經濟供需平衡,關鍵在于擴大有效需求。
業內專家認為,價格首先取決于商品供需關系,貨幣是次要因素。當前貨幣增長持續快于經濟增速,但物價仍處低位。增加貨幣供給,供需關系沒有改善,不能有效提高需求;如果是推動供給擴張,供過于求格局下物價低迷狀況很難改變。價格調控思路上也要從以前的防“哄抬物價”轉向防“低價傾銷”。
業內專家進一步指出,如果企業一味擴張產量,甚至是低價競爭,對物價壓制作用會持續存在,長期看也不利于市場秩序維護和企業經營穩健性。政府價格管理要從鼓勵企業“以價換量”轉向引導企業“以質取勝”;報告提到的技術創新、品牌建設、服務質量、市場細分等多元化競爭策略也是企業未來的經營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報告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和金融強國建設,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進一步健全貨幣政策框架。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性的關系,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增強宏觀政策協調配合,擴大國內需求,穩定預期、激發活力,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
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落實好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積極落地5月推出的一攬子金融政策。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框架,持續強化利率政策的執行和監督,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