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關于物價的表態,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目前房價下跌、物價下跌,整個經濟面臨通縮的背景之下,這一表態變化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央行最新發布的《2025 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是這樣說的:近年來,我國金融總量指標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超過名義經濟增速的幅度處在歷史高位。但物價回升速度明顯低于金融增量增速,近期要促進經濟供求平衡,推動物價合理上升。在調控思路上,也要從以前的管控高價轉向管控低價。
上述表態傳遞出三個信號。
信號一:貨幣放水,物價卻下跌
第一個信號,客觀分析過去的歷史現實,發現廣義貨幣(即貨幣投放量)并不小,但是物價確實比較低迷。
物價有多低迷?
我們可以通過數據來觀察。
最新數據表明,今年四月份消費品價格(CPI)同比下跌 0.1%,跌幅與上個月持平;
而工業品價格(PPI)同比下跌 2.7%,跌幅相比三月份擴大了 0.2 個百分點。
我們把 CPI 和 PPI 兩類價格綜合之后,得出物價同比漲跌幅表現:基本上,從 2023 年以來,我國的物價開始進入同比負增長的通道。
今年四月份相比三月份進一步下滑,同比下滑 1.14%,跌幅相比前兩個月進一步擴大。
物價同比下降意味著經濟通縮,也就是說,自 2023 年以來我國經濟處于通縮狀態。
這種通縮狀態上一次出現是在十年前,即 2014 年四季度到 2016 年一季度。
而這一輪的通縮持續時間已經超過了上一輪,僅從物價表現來看,近兩年我國經濟面臨的低迷程度明顯超過 2014 - 2015 年。
目前的經濟狀況,就像房地產市場一樣,處于周期性的低谷,而且房地產尤其是房價的跌幅也超過了十年前那一輪。
正因如此,一季度央行報告對近兩年的物價表現十分擔憂。
信號二:物價,必須漲一漲了
報告的第二層含義是,面對目前不太樂觀的現實,貨幣政策的目標發生了變化。
所謂 “增強政策合力,促進經濟供需平衡,推動物價合理回升” 成為短期目標。
尤其是在 2025 年,要促進物價回升,物價不能再延續過去兩年多的持續下跌態勢,必須由同比下跌轉為同比上漲。
在經濟的波動運行過程中,有三個價格非常重要:一是物價,二是房價,三是股價。
去年 12 月高層會議首次提出要穩住樓市、股市。
其中,穩住股市的內涵很明確,就是要讓股市價格、股市指數上漲。
穩住樓市的內涵則更為豐富,包含成交量、價格、房企等方面,此外,穩住樓市還有一個內涵延伸,即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還沒有提出要促進包括房價回升在內的房地產市場全面回升。
而在當前的物價領域,已經明確提出物價不僅要穩住,而且要合理回升。
要想實現物價回升,房價必須止跌,僅僅止跌還不夠,還要復蘇、上漲。
因為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而且中國家庭 80% 以上的資產是房產。
過去幾年房價下跌,居民部門的財富縮水,嚴重影響了消費能力。
只有房價反彈,財富效應才會顯現,居民家庭財產增加,業主們才會覺得自己有錢了,從而更愿意消費,這才有利于促進物價合理回升。
信號三:由控物價高線轉為限物價底線
央行本次報告中的第三個信號是,價格調控思路從以前的管控高價轉向管控低價。
多年來,每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都會設定一些目標,比如經濟增速、物價目標。
以往關于物價尤其是消費品價格的設定目標是一個上限,例如 2024 年 3 月份設定的目標是消費品價格漲幅 3%,這意味著 2024 年度全國的消費品價格漲幅不能超過 3%,屬于管控高價。
而現在思路轉變了,今年兩會上關于物價的表述,消費品價格的目標是 2%,即 CPI 漲幅要達到 2%。
這是管控低價的目標,也就是 CPI 不能再跌了,爭取在 2025 年達到 2% 的漲幅。
經濟環境變化了,物價在過去兩三年表現低迷,相關的貨幣政策也應隨之變化,尤其是優化調控目標。
看到央行報告中釋放的這些信息,我認為貨幣政策重點促進物價回升的邏輯,完全可以應用到房價調控上!
過去樓市過熱時,調控目標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如今,房價已經連續四年下跌約 40%,房價調控目標是否也應調整?
我們能否明確提出促進房價合理回升?
如果真能這樣做,對促進樓市反彈應該會有明顯效果。
對此,大家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