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克文
來源:盧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中美會談出現了極具戲劇性的反轉。
當地時間11日晚,為期兩天的中美會談在瑞士結束,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此次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
12日,中國發布了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中美雙方承諾將在2025年5月14日將關稅降到10%,第一輪加征的24%關稅暫緩90天實施,第二、三輪加征的關稅取消。另外,中國將暫停或取消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今年4月,中美一共互相加征了3輪關稅,最終美國對中國征收145%關稅,中國對美國征收125%關稅,意味著中美事實脫鉤。
現在,雙方僅保留10%的基礎關稅。
注意,美國因芬太尼問題對中國加征的20%關稅不包括在內。因此,中國仍將面臨30%的實際稅率。
但是,這個結果仍然遠超所有人的預期。
從之前中美官方的表態來看,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措辭都非常謹慎,尤其是我們外交部和商務部的發言,火藥味很濃。
國際社會也對這次會談的前景比較悲觀,中途一度傳出談崩了的謠言,沒想到步子邁得如此大。
消息傳出后,有些人開始在網上說“還不是人家想打就打,想談就談”。但事實恰恰相反,這次會談從外交上來講,絕對是中國的一次大勝。
為什么會有這次會談?
正是因為特朗普虛空造牌,打到美國無牌可出,無路可走,現在下不來臺,于是財政部長貝森特才梗著脖子邀請中國回到談判桌上。
特朗普糾結誰打了第一個電話,就是虛弱的表現。
要知道,2018年4月21日,正是時任財長努姆欽公開透露“正在考慮訪華”三天后,特朗普很高興地就確認了這一信息,中美才開始第一輪談判的。
當時,特朗普根本沒在意誰先打了電話。因為一段關系的強勢方,不是看誰表現得更咄咄逼人,而是看誰更離不開誰。
這次會談,形勢卻大不一樣。
中國在第一輪中美貿易戰中,就已經清醒認識到,昔日大家一起賺錢的全球化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從那時起,中國提出“雙循環”,平穩拋售美債資產,通過鄉村振興激發內需,增持黃金,戳破房價泡沫,化解地方債務,加速供應鏈自主化,尤其是科技自主,將對美出口比例從2018年的19.2%調整到2024年的14%,都是為這一天做準備。
在這一個多月里,中國以空前的力度、手段和決心對美國進行反制。
對外聯合四海友邦,對內出臺刺激措施,中央匯金下場穩定A股,央媽率先于美聯儲降息降準,展現出來的姿態,更多是“打,奉陪到底”。
無論是高層還是民間,商界還是輿論界,這次的思想都高度統一,活脫脫把關稅戰打成了一場人民戰爭。
反觀美國,自4月2日發動關稅戰以來,在接連遭遇美債巨震、商界警告、民怨四起、多州抗令后,特朗普上任百日的支持率已滑至歷屆總統之末。美國金融界和商界的怨憤正在不斷積蓄,隨時可能一觸即發。
我們不理解特朗普為什么頂著36萬億的國債發動貿易戰,而特朗普不理解中國為什么敢反制。
是的,他無法理解。之所以會產生嚴重的戰略誤判,可能是聽信“豬隊友”的諫言。
特朗普的顧問米蘭在一份報告里援引反華智庫(不知道從哪兒捏造)的數據,認為中國經濟非常脆弱,一旦加關稅,中國經濟無法承壓,必會迅速妥協,而這份報告就是后來《海湖莊園協議》(被稱為新《廣場協議》)的藍本。
你問有沒有PLAN B?萬一中國硬剛怎么應對?沒有,不存在,中國一定會速降。
雖然很難令人相信,但這就是哈佛大學博士的水平。
看到中國認真起來,特朗普十分尷尬,一直在給自己找臺階下。
4月8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說“中國也非常想達成協議,但他們不知道如何開始。我們正在等他們的電話。它會發生!”
接著,特朗普又對《時代》雜志表示,中國很想談,中國元首給他打了電話。然而,當記者追問通話時間和具體內容時,他卻答不上來,甩出一句“我不想談及此事”。
不管是和韓國代總統韓德洙通話,還是參加方濟各葬禮,他都要提一嘴“中國的電話”。就連在海軍學員表彰儀式上找不到萬斯,他都不忘念叨“肯定是接到了中國的電話”。
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他在“等中國的電話”。
5月2日,特朗普接受NBC采訪時,放風說:“總有一天,我會降低他們的稅率,不然你永遠沒法和他們做生意,”接著又趕緊補充,“他們非常想做生意……他們的經濟正在崩潰。”
5月4日,特朗普派貝森特去比佛利山莊參加米爾肯研究所全球會議,會見各國金融巨頭。貝森特專門給巨頭們舉辦了私人晚宴,但沒想到,這次晚宴氛圍過于“和諧”。
據《金融時報》報道,晚宴上,前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特朗普的金主阿克曼互懟起來,特朗普前任財長姆努欽又和其它投資人互懟起來,中國的大型投資者今年全部缺席。投資人表示,再這樣搞下去會擾亂美國資本市場,我們只有撤資。
美國在外交上也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境地。
根據外媒報道,貝森特的想法本來是先和日本、韓國等中國周邊國家達成貿易協定來對中國施壓。但特朗普不聽,就要對盟友實行無差別攻擊。結果別說日本先降,現在恐怕連墨西哥都搞不定。
迫于內外部的種種壓力,美國向中國發出了談判邀請。雖然貝森特不愿意承認,但這次中美會談的邀請,只可能是他發出的。
因為美國仍然是明面上的地球老大,這件事必須經美利堅皇帝點頭,由美利堅戶部尚書牽頭,才可能開展。
為什么這事兒得貝森特上呢?因為財政部長這個位置與其說是總統下屬機構,不如說是金融資產階級安插在美國政府的盯梢人。在國際貿易談判中,財政部長的真正作用是經總統授權,對匯率問題拍板。
說個冷知識,關稅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密切。簡單而言,你收30%關稅,我貨幣貶值30%,二者相互作用,就會在實際上抵消掉關稅的作用。因此,匯率等同于美元的定價權,貿易代表和商務部長無權拍板,必須由財政部長來。
在2018年—2020年的中美貿易談判中,同樣是時任財政部長努姆欽牽頭,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負責具體談判。
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貝森特發出邀請后,商務部的發言是這種畫風:“如果說一套做一套,甚至企圖以談為幌子繼續搞脅迫、訛詐,中方絕不會答應,更不會犧牲原則立場,犧牲國際公平正義去尋求達成任何協議。”
要知道,這是極其嚴厲的措辭。2018年,特朗普提出和中國談判時,商務部的表態是“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其實這就是在告訴貝森特,我們清楚你們的意圖,如果拿不出誠意,中國絕不會就范。
這次會談,談判時間非常久,就已經是一個積極信號。如果美國玩花招,中國是不會多啰嗦的,只是走個過場。會談安排在瑞士,雙方在會談前滴水不漏,或許就是這個原因。
在會談開始之前,中美實際上已經過招了。
畢竟,反制是手段,把美國逼回談判桌上才是目的。是中國通過堅決而智慧的斗爭,把握了更多主動權,測試了美國的壓力極限,才爭取到了談判的籌碼。
這次,我們也更加摸清了美國的承壓能力。貝森特特意和中國商量取消對美非關稅措施,包括限制稀土出口和向WTO提起訴訟,看來是真的打疼了美國。
因此,這種戰法非常符合中國擅長下后手棋的風格。
拿到這個結果,特朗普樂壞了。他周日立即在社交平臺上表示,談判取得了重大進展,美中貿易關系將“全面重啟”。美股美債總算穩了,特朗普好向華爾街交差。
但是,對于后續走向,我們也很清醒。畢竟一次會談,不會改變特朗普朝令夕改的本色,以及繼續對中國進行訛詐的意圖。
戰場上拿不到的,談判桌上也拿不到。
上一輪中美會談前后歷時一年多才達成協議,中途我們邊戰邊談,才爭取到最好的結果。
這次也一樣,該談則談,該戰則戰。誰的籌碼多,誰的經濟韌性強,誰就能獲得最后勝利。
接下來90天的24%關稅暫緩期,也將成為新一輪博弈的關鍵期。
如果特朗普接下來興風作浪,說明還沒被打夠,還沒被徹底打疼,那我們就繼續戰斗,直到勝利。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