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在瑞士卓有成效的洽談后,兩國代表終于達成了一致,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大幅降低了進口關稅,超出了市場預期。但在很多媒體的解讀中卻出現了偏差,他們單方面強調:
美國30%與中國10%關稅比例的不對等,說是特朗普贏了
有些媒體報道稱,特朗普在今年4月初公布了“對等關稅”名單,將來自中國制造的商品加收34%的關稅。面對美國的粗暴行為,中國立刻進行了反制,宣布對來自美國制造的商品也加征34%的關稅。
還采取了組合拳,制裁美國企業、禁止稀土等戰略性商品出口等。然后就是我們熟悉的互相報復行為,從而將增收的關稅比例疊加至100%以上。在特朗普、貝森特等人的腦子清醒后,他們呼吁談判。
然后,就出現了昨天的新聞,兩國將4月份后的各種推高關稅行為都取消,僅保留“對等關稅”名單中的34%,并且將這個34%的關稅拆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10%,這個依然保留,繼續要加收。
剩余的24%,設定了90天的豁免期。在這90天的時間內,中美兩國將繼續談判——這將是一個漫長旅程的開始,雙方需要經歷更復雜與激烈的博弈,中途甚至會失敗,然后才有望達成最終的貿易協議,我們拭目以待吧。
換言之,針對“對等關稅”政策,中美兩國達成的基本共識就是“目前都僅給對方制造的商品加收10%的關稅”。但很多媒體在報道這個數字的時候,卻刻意強調:特朗普之前還利用芬太尼,加了20%關稅。
疊加后就是30%,然后再與中國的10%關稅作比較,反襯贏家又是特朗普。南生提醒這些健忘癥患者,4月份之前,特朗普的確利用芬太尼為借口,對中國商品加收20%關稅,但中國都有反制啊。
這些反制措施在《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中都沒有提到要被取消,該聲明僅涉及對等關稅政策版本的報復行為要被取消,根本沒有提到4月份之前的政策要被取消啊。
你們既然記起了由芬太尼帶來的20%關稅,為何卻要忘記4月份之前,中國對美國的大豆、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商品的加收關稅一事及與之配套的其他“組合拳的反制行動”呢?
事情分明是回到了今年4月初的原點哦,相當于特朗普重新公布對等關稅名單,僅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還有24%的關稅需要在90天時間內由兩國代表協商、談判,而我國給予了同比例的反制。
表面上是平局,但天平傾向中國
4月初公布對等關稅名單后,美國財長貝森特立刻呼吁各國不要反制,若默默地接受,那“這個關稅比例就不會再上調了”。但令特朗普、貝森特等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立刻反制了,毫不妥協。
在看到中國的強硬態度后,美國一方面呼吁要談判,聲稱中美經濟聯系度很高,當前的關稅比例太高了,需要下調。另一方面則是給其他國家、地區開設90天豁免期,試圖孤立與圍剿中國。
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孤立與圍剿中國的目標沒有完成,而中美兩國卻開啟了談判,結果出人意料——多家機構都沒想到會下調這么多,中國一下子成為對等關稅名單中“加征比例最低的那個國家”。
與美國的親密盟友,英國的待遇一致,都是僅加收10%的關稅。但英國的這個待遇卻是大幅削減美國商品關稅為代價換來的,而中國可是繼續要對美國制造的商品加收同比例的關稅——這就是區別!
在特朗普給多國開設90天豁免期的時候,有網友擔心“中國因此會被孤立,美國要聯合更多伙伴圍剿我們”。南生當時就撰文指出:這是不可能的,各國都會拖,不會選擇利益被美國拿走的同時,又得罪中國。
事情與預料的一致,特朗普沒有搞定其他國家!現在有了中國的樣板,特朗普就在威脅歐盟了,他在社交媒體說:歐盟在很多方面比中國更糟糕,他們向我們出售了1300萬輛汽車,我們沒有賣給他們任何東西……
格局又回到了原點,特朗普繼續與全球對抗,與拜登政府時期“美國試圖聯合盟友、伙伴國圍剿中國的政策”相比,我國適當地與美國妥協,不將矛盾激化,不是更有利于構建非美市場的貿易體系嗎?
有了中國的樣板,預計很多國家、地區都將會和白宮達成新的協議,特朗普總統、貝森特財長會不停地高呼“美國贏了”。讓他們緩解國內壓力吧,讓他們繼續執政吧,我們不應成為民主黨的助手。
面對特朗普的反復無常,各國在爭取緩沖期,盡量降低經貿在短期內的損失后,我們必然會看到:非美市場間的合作會進一步加強,降低對美國市場依賴政策將會成為主流。從而給未來的新對抗,制造防火墻。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載、轉發、評論、留言、分享、打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