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養兒防老"這句古話流傳了幾千年,可現實中的親情往往沒有那么理想。許多人將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孩子,卻在暮年時被無情地拋棄。特別是對于離異家庭的父母來說,這種痛苦可能更為明顯——當婚姻結束后,與孩子的關系也隨之變得疏遠,父母的努力和付出仿佛被一紙離婚協議徹底抹消。
周末的下午,我坐在家中的沙發上,手中捧著一杯已經涼了的茶,望著窗外發呆。突然,手機鈴聲打破了屋內的寧靜。屏幕上顯示的名字讓我心跳加速——"兒子"。
這個名字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我的來電顯示上了。自從十五年前我和他父親離婚后,我的兒子小磊對我的態度從親密無間變成了冷漠疏遠。那時他才十三歲,正是叛逆的年紀,被前夫和前婆婆灌輸了太多對我不利的言論,加上法院將撫養權判給了他父親,導致我們的母子關系逐漸破裂。
"喂,媽。"電話那頭,小磊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拘謹,與記憶中的稚嫩嗓音已經截然不同。
"小磊?"我的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有什么事嗎?"
一陣沉默后,小磊開口道:"媽,我...我結婚了,你知道嗎?"
這個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澆在我頭上。我的兒子結婚了,而我竟然完全不知情。作為母親,我甚至沒有參加自己兒子的婚禮。那種被徹底排除在兒子生活之外的痛苦,瞬間涌上心頭。
"不知道..."我輕聲回答,努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恭喜你,小磊。"
"嗯,去年結的婚。"小磊語氣平淡,仿佛在講述一個與我無關的陌生人的事,"前段時間,我老婆生了個兒子,你的孫子。"
我又一次陷入震驚——我已經是一個外婆了,卻對此一無所知。那種被忽視、被遺忘的感覺再次襲來,讓我幾乎窒息。
"這...這真是太好了,"我強忍淚水,"恭喜你當爸爸了。"
電話那頭又是一陣沉默,然后小磊開口道:"媽,我打電話是想問...你能不能來幫我們帶幾天孩子?"
這個突如其來的請求讓我愣住了。十五年來對我愛答不理的兒子,現在突然要我去幫忙帶孫子?
"你婆婆呢?她不是一直很疼你嗎?"我忍不住問道。
"她...她身體不太好,最近住院了。"小磊的聲音有些猶豫,"我老婆坐完月子就要上班,我們都很忙,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帶孩子。"
我的心情頓時變得復雜起來。一方面,我渴望見到我的孫子,渴望與兒子重建聯系;另一方面,被當成最后的求助對象,被需要時才想起的那種感覺,讓我心中充滿了酸楚。
"媽,你不是一直想見我嗎?"小磊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這是個好機會啊,你可以來看看你的孫子。"
聽到這句話,我的心情更加復雜了。是的,我一直渴望與兒子重新建立聯系,但不是以這種方式——不是作為一個隨叫隨到的保姆,而是作為一個被尊重的母親。
正當我猶豫要如何回應時,電話那頭傳來了一個女人的聲音:"就說你不來,誰給我們帶娃啊?你是他媽媽,總比請個陌生阿姨強吧?"
這大概是我兒媳婦的聲音,聽起來急切而帶著幾分命令的口吻。這句話徹底點燃了我壓抑多年的情緒。十五年來的委屈和失落,十五年來被忽視和冷落的痛苦,十五年來獨自一人的孤獨與思念,此刻全部涌上心頭。
"小磊,"我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平靜,"給我點時間考慮,好嗎?我會盡快給你答復。"
掛斷電話后,我的淚水再也抑制不住。我該怎么選擇?是欣然接受這個"重建"母子關系的機會,還是拒絕這種似乎只把我當成保姆的請求?兒子的電話,既讓我感到一絲希望,又讓我陷入更深的迷茫。
回想起與小磊的關系,我不禁陷入了對過去的回憶。在離婚前,我和小磊的關系可以說是親密無間。他出生的那一刻,當我第一次將他抱在懷中,那種血脈相連的幸福感讓我決心要做一個好母親,給他最好的愛和關懷。
小磊小時候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有著圓圓的臉蛋和明亮的眼睛,笑起來時兩個小酒窩特別迷人。他非常黏我,即使是我去廚房做飯,他也要坐在廚房門口的小凳子上,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忙碌的身影。
"媽媽,你做的飯最好吃了。"他常常這樣說,小手拿著勺子,一邊吃一邊發出夸張的滿足聲音,"嗯~太好吃了!"
每天清晨,當我準備上班時,他都會站在門口依依不舍地看著我,直到我轉過街角才肯回屋。放學后,我總是第一個到校門口接他,他一看到我就會飛奔過來,撲進我的懷抱。那種被需要、被愛的感覺,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太久。隨著小磊的成長,我和他父親胡軍的婚姻逐漸出現了裂痕。起初只是一些小矛盾,后來演變成無法調和的沖突。胡軍脾氣暴躁,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對我大吼大叫,甚至動手。我忍受這一切,只因為不想讓小磊在破碎的家庭中成長。
直到有一天,胡軍下班回來,發現我忘了洗他的襯衫,當著小磊的面對我又打又罵。那一刻,看著小磊驚恐的眼神,我意識到這樣的婚姻不僅沒有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反而會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留下陰影。
于是,在小磊十三歲那年,我鼓起勇氣提出了離婚。胡軍起初不同意,后來在我的堅持下,他提出了一個條件:"離婚可以,但小磊必須跟我。"
對于一個母親來說,這是多么殘酷的選擇。我深愛著小磊,無法想象沒有他的生活。但是考慮到胡軍的經濟條件更好,能給小磊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再加上小磊當時已經上初中,正是需要父親引導的年齡,我最終忍痛同意了這個安排,但提出要有充分的探視權。
然而,事情的發展遠比我想象的復雜。離婚后,胡軍的母親——我的前婆婆——搬來與他們同住,開始對小磊進行"洗腦"。
"你媽媽不要你了,她只顧著自己開心,根本不關心你。"這是前婆婆經常對小磊說的話,我從小磊偶爾的抱怨中得知。
更可怕的是,胡軍開始限制我與小磊的聯系。他會以各種理由——小磊要補課、小磊要參加比賽、小磊生病了需要休息——來拒絕我的探視。起初我還會堅持,后來發現每次見面,小磊都變得越來越疏遠,那種母子間的親密感正在迅速消失。
"媽媽,你為什么要離開我們?"十四歲的小磊在一次難得的見面中突然問我,眼神中充滿了控訴,"是不是我不夠好,所以你不要我了?"
這個問題如同一把刀,深深刺入我的心臟。我試圖解釋離婚的原因,試圖讓他明白我有多愛他,但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難以理解成人世界的復雜。在他看來,我選擇了離開,選擇了放棄他,這就是不愛的表現。
隨著時間推移,我和小磊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每次約見,他不是找借口推脫,就是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我能感覺到,他內心深處已經將我視為"拋棄他的那個人",無論我如何努力解釋,都無法改變這一點。
小磊十六歲生日那天,我精心準備了禮物,約他出來慶祝。等了整整兩個小時,他才姍姍來遲,臉上寫滿了不情愿。
"有什么事快說吧,我還約了朋友打球。"他看都不看我準備的蛋糕一眼,冷淡地說。
"小磊,媽媽只是想和你一起過生日..."我努力保持微笑,不想讓他看出我的心痛。
"過什么生日?你不是已經有新的生活了嗎?"小磊突然抬頭,眼中充滿了憤怒和委屈,"爸爸說你已經和別的男人在一起了,根本就不在乎我!"
這個指控讓我震驚不已。我離婚后確實嘗試過約會,但從未有過穩定的關系,更沒有將任何人放在小磊之前。這顯然是胡軍又一次的污蔑,目的是進一步破壞我和兒子的關系。
"小磊,這不是真的。媽媽一直很想你,一直在努力和你保持聯系..."我試圖解釋,但他已經站起身,準備離開。
"算了吧,不用假惺惺的了。我爸說得對,你就是自私。"說完,他頭也不回地走了,留下我和那個無人切的生日蛋糕。
那是我們最后一次正式見面。此后,小磊干脆拒接我的電話,不回我的短信。每逢節假日我登門拜訪,他要么不在家,要么就是匆匆打個招呼就躲進房間。我的心在一次次被拒絕中慢慢麻木,但從未停止嘗試聯系他。
直到小磊考上大學,搬出胡軍的家,我以為終于有機會重建與他的關系。然而,他似乎已經習慣了沒有我的生活。大學四年,他只在我執意要來看他時勉強見了我幾次,每次見面都是短暫而尷尬的。
畢業后,小磊在一家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完全融入了自己的社交圈,與我的聯系更是少之又少。我每年生日都會收到他發來的簡短祝福,僅此而已。而我發給他的信息,大多會石沉大海,沒有回應。
去年春節,我鼓起勇氣給他打電話,希望能一起吃個團圓飯。電話通了,但他只是簡短地說:"媽,我這邊挺忙的,改天吧。"那個"改天",一直沒有到來。
就這樣,我和小磊之間的關系,從最初的親密無間,變成了如今的形同陌路。而今天,這個突如其來的電話,打破了這種疏遠的狀態,卻帶來了更多的疑問和矛盾。
十五年了,我的兒子終于主動聯系我,不是因為想念,不是因為關心,而是因為需要我幫忙帶孩子。這種被當成工具人的感覺,讓我心中充滿了酸楚。
然而,另一個聲音卻在我心中悄悄響起:"這不正是你一直在等待的機會嗎?通過照顧孫子,或許能夠重新走進小磊的生活,修復那段破碎的母子關系..."
我的思緒被手機鈴聲再次打斷,是小磊又打來了。這一次,我該如何回答他的請求?是欣然接受這個可能重建關系的機會,還是拒絕這種似乎只把我當成臨時保姆的邀請?
那一刻,十五年的委屈與思念在我心中交織,讓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