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土耳其外長菲丹5月12日通話,討論了15日在土耳其舉行俄烏直接談判的相關問題,但未透露更多細節。
若能成行,這將是雙方自2022年3月以來首次正式會晤,具有象征性意義。
三年前,俄烏曾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直接談判,一度帶來和平希望,但最終未能簽署協議。
如今,伊斯坦布爾“2.0版”外交斡旋究竟能取得怎樣的進展,外界拭目以待。
普京“反將一軍”?
俄烏直接談判重新“點火發動”,源于普京5月11日凌晨發布的聲明。
他當時提議,俄烏15日在伊斯坦布爾無條件重啟直接談判,此舉可能促成新的停火建議。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解釋稱,總統的嚴肅提議表明俄方尋求和平解決沖突的意愿,核心目標是消除沖突根源,并保障俄羅斯的國家利益。
隨后,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證實,莫斯科將派代表團前往伊斯坦布爾,但沒有具體說明代表團的組成。他強調,談判應考慮到2022年中斷的談判及“現實情況”。
俄烏曾于2022年2月至3月在白俄羅斯和土耳其舉行數次會談,曾在伊斯坦布爾草擬一份協議草案,但最終未能簽署。2022年4月后,雙方談判陷入僵局。同年10月,在烏克蘭東部四地“加入”俄羅斯后,澤連斯基簽署法令,明確拒絕與俄總統普京進行談判。
如今,普京發出重啟談判的提議,時機和背景備受關注。
此前一天,法國、德國、英國和波蘭領導人在基輔舉行會議,呼吁俄烏自12日起無條件停火30天,否則將對俄羅斯銀行業和能源行業實施更嚴厲制裁。
對此,克里姆林宮回應稱,俄羅斯愿意對話,但用“最后通牒”來施壓毫無用處。
外界認為,面對西方壓力,普京的談判提議表明俄羅斯的“要”與“不要”兩方面訴求,相當于“反將一軍”。
一方面,俄羅斯認為,雙方需要誠實的談判。它此前多次提出停火,但烏方多次違反停火協議。因此,俄烏需要“先談判討論停火細節、再進一步推進”。
“這是絕對正確的。在任何沖突中,沒人會同意在談判開始前停火,這只會直接導致談判失敗。”英國分析師亞歷山大·默庫里斯稱。
另一方面,俄羅斯拒絕并繞過了歐洲的“最后通牒”,拿出自己的提案,為結束沖突創造機會,也重新奪回主動權。
“俄羅斯不需要歐洲人和其他方。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的俄烏會談中,沒有歐洲領導人的立足之地。”北約前顧問、瑞士退役總參謀部上校雅克·博稱。
澤連斯基“變臉”?
俄方的主動姿態,將壓力轉向烏克蘭一方。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最初的回應是“有條件接受”。
他在11日上午發帖稱,俄方提議是個“好兆頭”,但只有在莫斯科同意自5月12日起停火30天后,談判才能開始。
不過當天晚間,澤連斯基迅速“轉向”。
他再次發帖稱,他將于15日在土耳其“等候”普京前往會談;若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全體烏克蘭人民都將感激”。
此番表態與此前堅稱“普京在任期間拒絕談判”的立場形成強烈反差。
政治觀察人士稱,澤連斯基之所以上演戲劇性轉變,與特朗普的施壓有關,更多是一種公關策略。
一方面,在澤連斯基發出“等候”普京的帖文前,特朗普呼吁烏克蘭應該“立即”同意談判。澤連斯基改變立場,可以向美國展示其積極姿態,避免被特朗普視為和平障礙;還可以將談判當作武器,來指責對方破壞和平。
另一方面,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早已發布澤連斯基與普京談判的禁令,至今仍未解除。澤連斯基所謂“愿見普京”,在法律上根本無法實現。
“俄烏領導人舉行會談的可能性極低,盡管表面有外交互動,但雙方形同將一個燙手山芋扔來扔去。”政治分析人士葉夫根尼·明琴科稱。
談判充滿變數
普京的談判提議迅速得到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歡迎。
埃爾多安表示,土耳其已準備好在伊斯坦布爾主持和平談判,并隨時準備推動沖突的可持續解決。
土耳其曾為俄烏談判付出外交努力,也被視為最接近“促成和平”的國家。“地區強人”埃爾多安長袖善舞,擁有調解斡旋的豐富經驗和權威,也憑借此項行動在全球舞臺上取得地緣政治優勢。
與土耳其的立場相似,特朗普也對俄烏談判反響積極。
他12日在啟程前往中東前透露,他正在“考慮”前往土耳其出席俄烏會談。他認為,這次會談可能會取得好結果,并相信俄烏領導人都會出席。
根據美國國務院網站的新聞稿,美國國務卿魯比奧12日與土耳其外長通話,感謝土耳其“主辦并促成俄烏直接談判”,并對“俄烏有望立即停火表示歡迎”。據悉,魯比奧將于5月14日至16日訪問土耳其,出席在安塔利亞舉行的北約外長非正式會議。推動解決俄烏沖突將成為魯比奧此次訪問的議題之一。
盡管會期、地點和外部推動因素基本明朗,但本輪伊斯坦布爾談判是否真能成為和平轉折點,仍充滿諸多變數。
首先,俄烏均未敲定誰將出席會談。
按照慣例,雙方直接談判往往始于技術準備,先在專家層面交換立場,兩國領導人只在最后階段才會露面。
從烏克蘭角度看,有消息人士稱,無論俄羅斯是否停火,澤連斯基都決定于周四無條件飛往伊斯坦布爾,以此展示其“敢于行動”。但基輔并不會解除他與普京會面的禁令,因為此舉將意味著澤連斯基及其團隊的“政治崩潰”。
從俄羅斯方面看,克里姆林宮尚未對普京的土耳其之行發表評論。俄方最初的信息發布就是一次代表團會議。普京和澤連斯基自2019年12月以來未曾見面。
有評論稱,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俄外長拉夫羅夫都是潛在“團長”人選。前者領銜近期與美國的談判;后者豐富的外交經驗和對時局的深刻了解,將在創造和平進程先決條件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其次,歐洲有可能繼續從旁“攪局”。
有西方學者稱,特朗普支持俄烏在土耳其直接談判,再次讓歐洲遭受挫折和冷落。法國、德國和英國的立場相當接近,主要策略就是盡可能延長沖突,并讓俄羅斯被烏克蘭削弱。
2023年11月,曾擔任俄烏談判烏克蘭代表團團長的阿拉卡米亞透露,基輔2022年之所以退出與俄羅斯的談判,是受到英國前首相約翰遜的影響。
最后,俄烏訴求仍有很大差距,雙方相互指責缺乏停戰誠意。
烏方要求俄羅斯“先停火、再談判”。這一主張得到歐洲大國的支持。俄方希望重啟2022年談判中的一些內容,包括烏克蘭永久中立、不加入任何軍事同盟、北約停止對烏援助等。
有評論稱,目前來看,雙方都未在軍事上“筋疲力盡”,因而不急于作出外交讓步。他們或許更傾向于在輿論戰中得分,而不是在談判桌前妥協。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原標題:《俄烏談判前瞻:澤連斯基“等”普京?特朗普也“考慮”出席?》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安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